流体力学知识点总结

若用管的长度L与直径D表示上式,就可写成容易用实验测量的形式

?p?D4Q?128?L ,

?pD2u?32?L 。

上面的第一个式子就是著名的泊肃叶粘滞性方程,由海根和泊肃叶分别独立地用实验进行了验证。泊肃叶公式与柏努利方程最明显的差别在于前者考虑了流体的粘滞性,认为流体在水平管内连续流动时,必须在该流体两端存在压力差,而按照柏努利方程,流体在水平管内稳定流动时(Dh=0)没有压力差流体照样能连续流动,相比较之下泊肃叶公式更接近实际流体。

5)雷诺数

当流体作稳定层流时,流体内大多数分子的定向运动基本上是在某个薄层状的平面内,流动层与相邻流动层之间只有少量的分子交换。各流动层之间的纵向力是导致层流不稳定的根本因素,它会引起相邻流动层之间的分子进行动量交换。当纵向力大到一定的程度时,各流动层之间的分子发生激烈交换,完全破坏层流发展成一种无规则的流体运动??湍流。如何判定流体内部出现的是层流还是湍流呢?雷诺在18世纪提出了在什么情况下,两种不同然而类似的流体有相似的动力学方程,通过研究两种几何形状完全相同的不同流体的流动,雷诺指出要使描述这些流体流动的动力学方程完全相同,其条件是这两种流体的一个无量纲的参数(ulr)/m必须相同。这里 u是流体的特征速度、l是流动的特征长度、流体的密度、是粘滞系数、这个数被称为雷诺数R

?是

?ul?R??。

雷诺数给出了各种流体之间出现相似动力学规律的判据,它是相似性原理在流体力学中的体现。当一种流体的流动在某种条件会发生湍流,如果另一种流体在相同的条件下与这种流体的雷诺数相同,则另一种流体流动时也会发生湍流。

为了确定无量纲数的大小,雷诺设计了一个所图10.6.7所示的实验。将一长为L的玻璃管水平放置其一端与一个大水桶相连,另一端接上一开关。玻璃管的入口处呈喇叭状,它与一个装满染料的喷嘴相连,可以看到玻璃管内任何一点流体的流动情况。雷诺取染料的平均速率为特征速度,玻璃管的直径为特征长度,于是

R?

VD??。

当开关开的很小时流体的流动很慢,可以看到染料的流动呈直线状,这表明流体的流动是稳定的层流。随着开关的逐渐开大,染料的流动出现上下摆动,这时染料的流动已变为非稳定的了。将开关进一步开大,染料速度V及D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时,染料扩散到整个玻璃管中,湍流出现了。这就是从层流变成湍流的图像,雷诺测得在出现湍流之前雷诺数R=2000。后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更仔细的测定,他们将水先放上几天让它完全静止,同时造一个相对水完全静止的环境再进行测量,得到的结果是R=4000。这个数叫做管流雷诺数的上临界数,对实际情况来说上临界值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管内流体在雷诺数>2000时就出现湍流了。

雷诺在实验中还发现,载流管内一旦出现湍流欲使它重新回到层流,则只有当R小于2000时流体才能完全恢复到层流,这个数就叫管流雷诺数的下临界数。这个数非常重要,它对不规则装置有重要意义,实验测得在各种不规则管内流动从层流过渡到湍流前的雷诺数在2000-4000这一范围内。层流的能耗正比与流体的平均速度,而湍流的能耗正比平均速度的1.7到2.0次方。

雷诺数的重要意义是它提供了一个用一种流体的实验结果来预言另一种流体在同样条件下可能会发生结果的科学方法。另外,由于湍流出现是依赖系统的参数,它同时也是一种无规则运动,所以近来有人认为湍流也是一种混沌现象,不过湍流问题在流体力学中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

11.7 流体对固体的作用力 1)粘滞阻力、斯托克斯公式

当物体在流体中以速度v运动时,通常把物体本身为参照系,这时流体以速度 ?v相对物体流动,如果流体的速度不大可将其视为稳定流动。物体表面的流动层叫做附面层,它粘附在物体的外表面相对物体静止,该层外侧的流动层相对物体的流速不为零,这样物体周围流动层之间存在速度差使得这些流动层之间有湿摩擦,这个摩擦力就是前面讲的粘滞力。当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附面层上的粘滞力会阻碍物体相对流体的运动,这个阻力就叫做粘滞阻力。一般而言,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粘滞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理论推导非常复杂,这里我们直接给出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斯托克斯在1851年研究球形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粘滞阻力的计算公式

F?6?rv?,式r中为球体的半径,v

为球体的运动速度,?是流体的粘滞系数。应当注意,计算球形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阻力时仅在雷诺数很小时(小于1)的情况下上式才是主要的,也就是说斯托克斯公式适用于小物体在粘滞性大的流体

内缓慢运动的情况,例如水滴在空气中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的阻力、血细胞在血浆中下沉过程中受到血浆的阻力等等都可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 2)压差阻力

随着了雷诺数的增加,斯托克斯公式已不能正确地描述物体受到的阻力,为什么?我们以圆柱形物体相对流体运动为例加以说明,如图10.7.1所示,当雷诺数小于1时,圆柱体正前方A点及后侧B点流速为零,这些点为驻点,

物体周围的流线始终贴着圆柱体的表面不与之分离,这时圆柱体前后两端的压强相同,受到的阻力仅仅只有粘滞阻力。当雷诺数增加

到10?30,圆柱体前端还是驻点,此处的流速仍为零。由于靠近圆柱体表面的流体受附面层的影响较大流动缓慢,而远离附面层的流体受附面层的影响较小流动快,这样靠近附面层的流体还没有到达圆柱体的后侧,外层的流体已抢先到达并且回旋过来补充由于内层流体未到达所留下的空间,从而形成一对对称的涡流,如图10.7.2所示,这时圆柱体后侧不再是驻点。雷诺数大约在40左右,涡流开始

摆脱圆柱体漂向下流,圆柱体后又不断的有新的涡流产生,于是在圆柱体后面出现交替逝去的涡流,形成所谓的“卡门涡街”(参见图10.7.3),这时流体的流动已经从稳定流动变为非定流动,水流过桥墩后留下的尾迹就是一个直观的“卡门涡街”

例子.当雷诺数达数百时会出现湍流,此时的流动已经是三维的了。 例丑.

涡流的出现使得圆柱体前端的压强大于后侧的压强,两端的压强差构成了对物体运动的阻力,这个阻力被称为压差阻力。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压差阻力也是由流体的粘滞性引起的,但与斯托克斯公式所描述的那一类粘滞阻力有不同的机制。这两种阻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物体运动速度小时(准确说是雷诺数很小时)斯托克斯公式所描述的那一类粘滞阻力占主导地位,一旦流体中出现涡流,斯托克斯公式所描述的粘滞阻力退居到次要地位。理论分析表明,压差阻力的大小与单位质量流体的动能有关,用公式表示就是

1F?Cd?v2S2,

这里Cd是阻力系数,它的大小与雷诺数有关,1/2?v2是单位流体的动能,S是垂直与流速方向上物体的横截面积。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涡流的动能是靠消耗物体的动能得到的,即物体克服压差阻力所作的功转化成涡流的动能。因此为减少压差阻力,通常是将物体的形状做成流线型的(其尾端尖细),目的是将物体尾部的涡流范围与宽度减小到一定的程度,从而减小压差阻力。 3)流体的升力

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除了受到与速度方向相反的阻力以外,有时还会受到垂直与速度方向的横向力,不管这个横向力是向上还是向下都把它称为升力。升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先来考察无旋转球在空气中的运动。以球为参照系,空气流动相对球有对称性,球上、下两边1、2点处的流速相同(参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