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系统危险控制能力评估
4.2.1 控制因素评估表的形成
系统危险的控制因素涉及领导安全意识、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以及安全信息系统运作质量等,内容十分广泛,并且都是无法衡量的定性因素,必须认真筛选,抓住主要因素。尤其是管理水平,必须体现各级管理机构的工作内容,须分层次加以考察。因此,控制因素评估表分厂、车间、班组三级制定。
1.控制因素筛选
评估表内容的制定原则上狠抓与控制事故关联较大的重要因素,如掌握重要的安全信息,实际采取的反事故措施,工人的在线安全训练等,而对于是否成立安委会等形式性的内容不作为控制因素。
各级控制因素分二层考虑,如班组控制因素筛选结果如图4.2所示。这些内容都是前述现代化安全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2.控制因素的赋值
目前,对于控制因素评估表的赋值大都凭经验给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如何使赋值结果具有科学依据,是很多安全系统工程研究者长期困惑的问题。这项工作实质是决策问题,本课题采用现代决策技术——层次分析法(AHP),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AHP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将全部因素两两成对比较,判别轻重程度,列出一个判别矩阵,最后根据矩阵某些特殊算法进行合理判断。
班组控制因素
工人素质 班组安全活动 安全检查 文明生产
危日班岗岗工班岗班工场通 险常位前前位位所道具组组 预活危及作作危布情摆长长知动险集业
业险置况活及放预体“安例 控防动知协三全行 活同不制止工 动作检伤检事业害 作查查故” 职技内 责容能图4.2 班组控制因素层次图
如班组第一层控制因素的判断矩阵为:
A B C D
1 1/2 1 2 安全检查 A
2 1 1 3
班组活动 B
工人素质
文明生产
C D
1 1 1 3 1/2 1/3 1/3 1
17
据判断矩阵求得归一化权向量为:
W=(0.2290,0.3584,0.3014,0.111)T
然后,根据判断矩阵与权向量的和,求得最大特征值和一致性比例C.R分别为:
λmax=4.0456 C.R= 0.016
根据AHP一致性判断准则,以C.R愈小愈好,当C.R<0.1时,即可认为合格。因此,权向量非常理想。
为方便使用,采用100分制,则权重化为:
?ABCD? W=? ??24363010?班组第二层控制因素及厂、车间控制因素的赋值也采用上述方法确定,从而避免了主观性。三级控制因素评估表。
4.2.2 各级危险控制能力评估
表4.1 班组危险控制评估结果
考评项目 工人安全素质 (30分) 考评类目 班组长工作职责(8分) 本岗位“三不伤害”内容(10分) 本岗位作业防止事故技能(12分) 班组安全活动 (36分) 安全检查 (24分) 日常安全活动及危险预知活动(21分) 工前危险预知活动(15分) 岗位危险控制检查(16分) 班组长例行检查、巡检(8分) 文明生产(10分) 台帐、工具摆放、设备整洁通道等 管理效果 平均扣分 -2 -4 -4 -10 -10 -2 -2 实得分:66分 表4.2 车间危险控制评估结果
考评项目 领导安全意识 (39分) 安全管理水平 (36分) 考评类目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15分) 掌握重要危险信息(24分) 开展危险辨识(14分) 安全检查制度落实(10分) 平均加扣分 -1 -8 -2 -3 18
标准化作业(6分) 事故管理(4分) 台帐健全规范(2分) 努力提高设备安安全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 全性(9分) 隐患整改(4分) 危险控制水平(5分) 职工素质提高 (16分) 危险预知活动(8分) 职工日常安全教育(4分) 新工人、复工等教育(4分) 违章 -1 -2 -2 实得分:81分 表4.3 厂级危险控制评估结果
考评项目 领导安全意识 (42分) 考评类目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本厂安全动态及重要危险信息(24分) 安全工作布置及督促检查(10分) 责任制落实(8分) 安全管理水平 (35分) 目标管理(3分) 规章制度(3分) 危险辨识(8分) 安全检查(12分) 事故管理(2分) 安全档案管理(2分) 标准化作业(6分) 努力提高设备安隐患整改(9分) 全性(15分) 危险控制水平(6分) 职工素质提高(8全面安全教育(3分) 分) 危险预知活动(5分) 平均加扣分 -4 -2 -2 -1 -1 -4 -1 -3 -5 实得分:77分 五. 综合安全评价
5.1. 综合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
六十年代以来,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针对日益严重的重大工业事故,开发并实施了一些定量安全评价方法,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危险辨识、控制安全评价的规程、标准,如1982年欧共体颁布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危险法令》,1992年美
19
国颁布了《高危险性化学物质生产过程安全管理规程》和《风险管理规程》。概括起来,安全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指数法和概率法两大类。
指数法由美国道化学公司首创,并用火灾爆炸指数作为衡量化工厂危险严重度标准,在世界范围内较有权威性,由于其侧重于危险严重度的评定,对于综合评价不宜采用。
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蒙德分部在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了有关内容,加强了系统危险控制的一些内容,由六个系数,总共33个因子的连乘积作为综合危险性指标的修正,形成一种综合评价方法。但该评价法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很难保证综合危险性指标修正的准确度。经过测算,由于33个因子中每个系数取值无严格的科学尺度,若考虑每个取值相对误差平均偏离±5%,33个因子连乘结果的误差可能使计算结果变为实际值的5倍或降低1/5倍,这就说明用该评价法进行评价很难得到恰如其分的评价结果,实际应用也说明此问题,不宜采用。
概率法以美国国防部的系统安全标准882为典型。该标准的主要特点是:要求在系统寿命的全过程,从规划、设计、制造、运行等各阶段,都要考虑消除或控制危险,并针对各阶段特点,规定不同的危险分析方法。对于危险的辨识与控制,该评价法不失为一有效手段。但至今未提出定量综合评价模型。
以上简述的几种国外著名安全评价方法虽互有长短,但共同特点是未充分考虑系统运行的动态特点。为此提出以安全控制论为基础的综合安全评价法。
该评价法的主要特点是:
1.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指导思想,综合应用现代科学新技术,并吸收已有安全评价技术的有益成份,将安全系统视为系统中危险及其控制二者斗争的结果,系统安全水平则是二者斗争长期积累的反映。
2.安全评价建立在系统危险辨识与控制基础上,并以现代化安全管理模式做为安全评价的参考系。
3.综合评价数学模型能较准确反映系统安全状态及其动态变化。 本评价法以现代化安全管理为参考系,评价结果不仅可以客观地评估系统安全水平,还有助于企业安全管理进一步现代化、科学化,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
以安全控制论为理论基础的综合安全评价法,目前已在烧结、炼钢、轧钢、氧气、乙炔、化工苯加氢、水电工程等不同类型的专业工厂、建设工程进行过试点评价,评价结果令人满意,并受到有关方面的好评。
5.2. 综合安全评价模型 5.2.1系统安全度动态模型 系统安全度是衡量系统危险控制能力的尺度。安全度高者,发生事故概率小。根据安全控制论的理论,安全度定义为:
S=Glnmτ (1) 式中,m为系统职工人数,τ为系统平均无事故时间。 系统安全度随系统安全状态的变化呈动态变化,其动态变化的原动力是安全系统中危险与控制二者矛盾的斗争—称之为危险控制效应。因此,某一时期(年)系统安全度是上一时期(年)系统危险控制效应之和,即:
S(K)=S(K-1)+B(K) (2) B(K)=αC—βH
式中S(K)—评价年度安全度;S(K-1)—初始安全度;B(K)—评价年度控制效应; C-系统危险指数;H-系统危险指数;α、β—常数,由安全控制论原理计算确定。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