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中心储位管理精选

*其它 *其它 在库资料 *仓库别、商品别在库量 区域范围分割结果 *哪个仓库配送哪些客户 *其它 图 1-9 车辆排程系统的输入与输出

(4) 移动储位管理

当配送计画决定後,配送路径也经由各项评估决定优先顺序。然而,当装载货物上车时 依照“先达後进”之原则。使货品到达目的地时能顺利卸货,不致因顺序混淆而使不 卸货的货品挡住配送车之出口, 要卸货的物品却堵死在配送车内,这不但造成人力与时间浪费,甚至使往後各批货物延迟送抵客户手中,造成商誉的损失。因此,在移动储位的管理上应依照下列各点:

(a) 依配送计画决定後之送货优先顺序应可对「时间」与「量」方面,做严密的考虑。 (b) 当优先顺序决定後,在驾驶记录表上应载明路线优先顺序与到达时间,并告之驾驶,如图 2-10 。

(c) 货物装载的单位(如栈板),应尽量使用标准尺寸,以提升「装载车」之容积率。 (d) 装载车内之储存空间应预留一块位置,以利配送货品顺序之移转调配及人员取货站立用。 (e) 货品装载单位(如栈板)上,应附上客户名称、卸货顺序之标示卡,并正确存放在事先规划好之移动储位编号上,如图 1-11。注意:卸货顺序依“先达後进”之原则)。若无事先规划好之移动储位编号时,则每家店之货品必须以帆布或隔板加以明确区隔出来。

图 1-10 配送预定表范例

图 1-11 卸货配送分析顺序编号图

此四个储区,货品保管的时间长短不同,但都会流经存放保管,在物流中心要完全的掌握货品流向,就必须对这四个区域加以管理。前面已叙述过,货品自进货验收後,即开始一连串的由前一个作业区取出再放至下一个作业区。在此 强调储位管理不仅是对商品停放在储位区域上进行管理,亦 对其移动行进时做一掌握管理,这样,才能达成所谓的货品处於“被保管”的状态。

我们可以将每一个在搬运移动的货品,看做一移动单元 MU - Moving Unit ,而每一个移动单元必须有一身份证识别 ID 标签 。要做好储位管理,就必须对每一个移动单元的ID 标签能完全掌握,从身份指派,至身份识别皆能清楚易懂,如此必能完全掌握货品流向。

当货品进货时,物流中心就必须知道,进来的是何种货?有多少数量?那家供应商的?且马上指示卸货位置,亦就在进货暂存区验货的同时,将上述之身份证明,以ID 标签贴上,在贴上的同时,或是在取出搬送入库时,就应给予其欲前往之保管区域的储位号码。所以在搬运入库的路上,此移动单元 MU ,我们可从其身上的ID 标签就知其为何种商品,多少数量,从那里来,欲往何处去。而当其入库上架後,则此号码的储位里放置何种商品,多少数量,从那里来,何时来的,谁送来的,所有的资讯应同时的被更新与记录。同理,只要在每一运送阶段时在每一个移动单元 MU 上,皆能快速的从ID 标签中识别出为何种商品,多少数量,从何处来,从何处去,由谁拣出,谁运送等等资讯,存放至各储区位置後,皆能同时在此储位编号内,将原有的资料内容,或加总、或更新记录此搬进之移动单元所有资讯。如此,全程的控管到货品停置与移动时所有的资讯,方能准确掌握存货的动向,做到真正而有效的储位管理。

当移动单元 MU 从前一个作业储区取出,在运送过程中时,前一个作业储区的存货数量已被扣除,而因移动单元尚未送到下一个储区,故下一个储区数量维持不变,并无增加,若不掌握住移动单元,则此时来查核,会发觉公司库存无缘无故的少了。同理,为何要管理前述之移动储区,就是当公司从存货表中发现某产品仍有3000箱库存时,但此3000箱已在移动储区 货车上 ,正送往零售店途中,只因货未送达顾客签收,故公司帐目尚未消除此3000箱货,若此时业务人员不知此状况,而仍不断接单,则必造成缺货,招致顾客抱怨,这就是未做好移动储区管理的原因,故储位管理不只是做好停置存放的管理,亦应做好取出移动管理,也就是应把移动单元视为一个变动的储位,加以识别,掌握管理。

在盘点时,有些公司常会盘点混乱,皆是由於未消除移动单元 MU ,致使盘点时,每一时点的各储区数量不断在变动,故在盘点时一定要让移动单元 MU 归至定位,无移动单元在运送。若在服务客户前题下,不得不进出货时,亦应在盘点时刻,切断进货、出货的作业资料,将其独立分开作业,待盘点完後再将之汇总。

6. 储位管理的对象

储位管理的对象有二类,一是保管货品,二是其它资材,如图 1-12 。

图 1-12 储位管理的对象

(1) 保管货品

在物流中心的保管区域中的保管货品,由於它的作业 求、储放搬运 求、拣货 求等特性的 求使得其在保管时会有很多种的保管型态出现,例如栈板、箱、散品或其它包装方式,这些虽然在保管单位上有很大差异,但都必须加以管理。 (2) 其它资材

其它资材可区分为下列三项:

(a) 包装材

就是一些标签、包装纸等包装 求材料。随着卖场促销、特卖及赠品等活动的增加,使得物流中心之贴标(Labeling)、重新包装(Repacking)、组合包装(Copacking)等流通加工比例增加,流通加工比例增加,相对的对於包装材的 求就愈大,一旦有了量就必须加以管理,如果管理不善,将出现在必要的时候欠缺必要东西的情况发生,影响到整个作业的进行。 (b) 辅助材

就是一些栈板、容器等搬运载具。目前由於流通载具的普及化,使得物流中心对这些栈板等辅助材的 求愈来愈多,依赖也愈来愈重,一旦对它有了依赖,管理就更迫切 要。为了不影响货品的搬运流通,就必须对这些辅助材进行管理,有很多物流中心已发觉辅助材的管理重要性,而订有专门的栈板管理办法。 (c) 副资材

就是经补货或拣货作业拆箱而剩下的空纸箱。虽然这些空纸箱都有回收利用(卖给资源回收者,或出货装箱用),但是这些纸箱形状不同,大小不一,若不保管起来,很容易造成混乱,而影响其它作业。为了避免副资材之保管不善而影响其它作业就必须对这些副资材加以管理。

至於这些其它资材要如何管理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它没有像在库货品般品项那堋多,数量也没那堋多,只要划分一些特定储位来对这些资材进行管理,其管理方式可比照保管储区的管理内容要项来管理。

7. 储位管理的构成要素

储位要做管理时基本考虑的要素为储位空间、物品、人员及储放、搬运设备与资金等关联要素,如图1-13。 (1) 储位空间

不同型态的物流中心,其所重视的机能亦不同,有的重视保管机能,有的重视分类配送机能。故在储位空间的考虑上,在重视保管机能的物流中心中,主要是仓库保管空间的储位分配;而在重视分类配送的物流中心中,则为拣货动管及补货的储位配置。而在储位配置规划时, 先把储位空间订定。那就必须考虑到空间大小、柱子排列、梁下高度、走道、机器回旋半径等基本因素,再配合到其他外在因素之考量,方可做出一完善配置。 (2) 物品

如何管理放置在储位空间中的物品?首先必须考虑的是物品的影响。而物品的影响因素有:

(a) 供应商:即商品是何处供应而来,还是自己生产而来。而有无其行业特性及影响。

(b) 商品特性:此商品的材积大小、重量、单位、包装、周转率快慢、季节性的分布,及物性(腐蚀或溶化等),温湿度的 求,气味的影响等。

(c) 量的影响:如生产量、进货量、库存决策、安全库存量等。 (d) 进货时效:采购前置时间,采购作业特殊 求。 (e) 品项:种类类别、规格大小等。

而後考虑的是如何摆放?摆放时 考虑:

(a) 储位单位:储位的单位是单品,是箱,还是栈板,且其商品特性为何?

(b) 储位策略的决定:是定位储放、随机储放、分类储放、还是分类随机储放。亦或其他的分级、分区储放。

(c) 储位指派原则的运用:靠近出口,以周转率为基础。 (d) 商品相依 求性。 (e) 商品特性。 (f) 补货的方便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