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课题研究

①针对学生语气平淡、读不出情感等现象,采取创设情境,入情入境朗读的办法。如配乐朗读、情景再现朗读等。

②针对气息不畅,节奏不稳,语速快慢不一等现象,加强朗读技巧指导。如重音、语调、标点用法及停顿;从短句到长句的练读;教师范读、引读、领读,让学生模仿换气及气息调整;训练语句连带朗读和语速等办法。

③针对我学生方言较多的特点,进行易混淆音节的发音训练,达到用普通话正音的目的。

④针对不同言语中字的发音变化规律,指导学生字的音变。如?啊?的音变;叠字叠词的音变和儿化音;?的、地、得?的用法及读法等。 ⑤针对学生朗读兴趣不浓的现象,采取变换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如配乐读、演义读、赛读、播音模拟等。 ⑥针对学生?高声朗读就是有感情朗读?的误区,指导学生不同类型文章,感情基调不同读法也不同,做到能收能放,随着感情的变化,语速、语调、语势等节奏都应有变化,不能一调而终。 ⑦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个性化朗读。 三、结题报告

(一)从数据看课题进展,学生朗读发生可喜变化

在课题刚开始实施时,课题组对确定的二、三年级实验学生进行了朗读能力现状的前测调查。调查显示:学生中喜欢朗读的占46.58%;在语文课上喜欢展示朗读的占28.06%;能够有感情朗读的占19.06%;在家能主动朗读文章的占29.14%,完成老师要求的朗读作业的占58.81%;在家阅读时间半小时以上的占21.22%。

经过一年多的课题实验,到中期调查显示:已经有82%的学生喜欢上了朗读;能够做到有感情朗读的占37.23%;期待完成老师朗读作业的占90.27%;在家阅读时间半小时以上的占76.4%;有90%的学生开始认为老师的朗读训练对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或理解课文内容有积极作用。

这说明经过两年的实践和研究,课题实验确实在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数据可见,我们课题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以学生对朗读的喜欢程度,有感情朗读水平和在家阅读时间三项指标为例,可以看出课题实施两年来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可喜变化。

(二).课题开展促进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1)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朗读的自信心不断增强 课题研究之初,只有近20%的学生能够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现在72.86%的学生能够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这说明经过两年的实践,过去造成学生朗读水平低的原因诸如紧张胆怯、多字丢字、掌握不好停顿换气,老师积极性评价少等问题已经得到明显改善。这主要是因为:

①通过课题实验,教师对学生朗读的向好性评价提升明显,现在有72.28%的学生自评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同学的评价认为81.66%的同学?读得很好?;来自于教师的评价认为72.86%的学生能够?声情并茂?朗读。

②学生主动朗读的意识明显增强。现在有60.39%的学生能够经常自主朗读,比实验前的18.53%,提高了近四十个百分点;89.24%的学生认为没有老师指导有信心读好陌生的短文。

(2)学生阅读量增加,促进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课题实施之初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半小时以上的只有21.22%,现在达到90%以上。通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实验,极大地促进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两年来学生阅读总量达到近200万字,占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九年的课外阅读量的50%,学生理解词句意思和体会文本情感内涵的能力明显增强,达到了?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效果。阅读量的增加必然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词

汇和素材的大量积累,文章内在情感的丰富体验,谋篇布局的?见多识广?,促发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得学生写作变得?言之有物?。 3.家校之间的默契不断增强,促进了学生朗读水平的巩固。 课题实验之初,有58.81%的学生能够认真完成家庭朗读作业,其中有29.14%的学生能够在家主动朗读课文;33.43%的家长对孩子的朗读基本满意,近20%的家长不关心孩子的朗读情况。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现在有60.39%的学生能够在家主动朗读课文;76.04%的家长能够配合老师检查孩子的朗读情况;83.61%的家长对孩子的朗读满意。这说明经过课题实验,无论是学生本身的朗读主动性,还是家长的配合积极性都得到明显提高。

(三)、课题实施凸显的特色

1.课题目标指向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指向性很明确,就是针对小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策略研究,最终形成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资源。

2.课题操作紧扣教学。本课题紧扣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实施过程层次分明、目标达成螺旋上升,根据不同学段特点拟定不同的朗读达成目标,使得学生朗读能力整体提升。

3.课题记录关注过程。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忠实记录学生朗读提高的进程,整个实验反映出学生朗读水平从?正确流利?到?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