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习题集

1.a 2.D 3.B 4.B 5.C 6.C 7.B 8.B 9.C 10.B.D 11.B 12.C 13.C 14.A 15.D 16.B 17.B.C.D 18.C 19.B 20.D 21.A 22.B 23.C 24.c 三.判断题 1.[√]

2.[×]: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混凝土强度等级) 3.[×]:抗压强度提高较多,延性也相应提高。 4.[√]

5.[×]:峰值应变时应力同时达到最大。 6.[×]:越低。

7.[×]:其强度越高,但伸长率降低。 8.[×]:无明显流幅的钢筋。 9.[√] 四.简答题

1.图1-1是一次短期加载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oa段,ζc-εc关系接近直线,主要是骨料和结晶体受里产生的弹性变形。ab段,ζc大约在(0.3~0.8)fc之间,混凝土呈现明显的塑性,应变的增长快与应力的增长。bc段,应变增长更快,直到峰值应变?0,应力此时达到最大值----棱柱体抗压强度fc。cd段,混凝土压应力逐渐下降,当应变达到?cu时,应力下降趋缓,逐渐稳定。

峰值应变?0,是均匀受压钩件承载力计算的应变依据,一般为0.002左右。 极限压应变,是混凝土非均匀受压时承载力计算的应变依据,一般取0.0033左右。

1-1

2.在不变的应力长期持续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岁时间的增长而徐徐增长的现象称为徐变。

徐变主要与应力大小、内部组成和环境几个因素有关。所施加的应力越大,徐变越大;水泥用量越多,水灰比越大,则徐变越大;骨料越坚硬,徐变越小;振捣条件好,养护及工作环境湿度大,养护时间长,则徐变小。 徐变会使构件变形增加,是构件的应力发生重分布。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徐变会造成预应力损失。在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徐变会引起内力重分布

3.图1-2是软钢(有明显流幅的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在A点(比例极限)之前,应力与应变成比例变化;

5

过A点后,应变较应力增长快,到达B’点(屈服上限)钢筋开始塑流;B点(屈服下限)之后,钢筋进入流幅,应力基本不增加,而应变剧增,应力-应变成水平线;过C点后,应力又继续上升,到达D点(极限强度);过D点后钢筋出现颈缩,应变迅速增加,应力随之下降,在E点钢筋被拉断。

图1-3是硬钢(无明显流幅的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钢筋应力在大约0.65倍的极限抗拉强度之前,应力-应变按直线变化,之后,应力-应变成曲线发展,但直到钢筋应力达到极限抗拉强度,没有明显的屈服点和流幅。超过极限抗拉强度后,由于颈缩出现下降段,最后被拉断。

1-2 1-3 4.(1)要求钢筋强度高,可节省钢材。

(2)要求钢筋的塑性好,使结构在破坏之前有明显的预兆。

(3)要求钢筋的可焊性好,使钢筋焊接后不产生裂纹及过大变形。

(4)要求钢筋与混凝土的粘接锚固性能好,使钢筋与混凝土能有效的共同工作。

5.无明显屈服台阶的钢筋,取条件屈服点作为强度设计指标,用ζ0.2表示。其定义是:取相应残余应变ε= O.2%时的应力ζ0.2作为名义屈服点,称为条件屈服强度。实际上,由于条件屈服点不容易测定,因此这类钢筋的质量检验以极限强度作为主要强度指标。《规范》按国际标准规定取条件屈服强度ζ0.2为极限强度?cu的0.8倍,即ζ0.2=O.8?cu 。

6.试验表明:粘结作用的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混凝土收缩将钢筋紧紧

握固而产生的摩擦力;二是因为混凝土颗粒的化学作用产生的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胶合力;三是由于钢筋表面凸凹不平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的机械咬合力。影响粘结强

>>鐏炴洖绱戦崗銊︽瀮<<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