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这个“使”字,把渔童玩耍中透出的天真烂漫、聪明顽皮的天性写活了。
生:“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大悟,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
师评价:同学们的品读能力真强!看似平常词,却把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尽显其中了,这就是诗的魅力所在呀!
4.师:来,就让我们选择喜欢的背诵的方式,把这两个栩栩如生的顽童形象记在心里吧!大家可边想象画面,边吟诵;可边表演,边吟诵;也可与伙伴合作来吟诵……
(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背诵古诗,指名,齐诵)
5.师:美好的童趣令我们深深陶醉。其实诗人杨万里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自读下面的诗:
课件出示:
《稚子弄冰》 《桑茶坑道中》④
杨万里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①, 晴明风日雨干时,
采丝穿取当银钲(zhèng)②。 草满花堤⑤水满溪。
敲成玉磬(qìng)穿林响, 童子柳阴眠正着⑥,
忽作玻璃③碎地声。 一牛吃过柳阴西。
注解:①【脱晓冰】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②【钲】古代一种像锣的乐器。③【玻璃】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不是现在的玻璃。 ④【桑茶坑】在安徽泾县。⑤【花堤】鲜花盛开的堤岸。 ⑥【眠正着】——睡得正熟、正香。
(1)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好好读一读,体会其中的童趣所在。
(2)学生交流汇报。
A:《稚子弄冰》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钲”,圆形;声音上,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B:《桑茶坑道中》描绘了孩子的天真可爱,童趣无处不在:雨后晴天,小牧童躺在草地上,睡梦正酣;而他的牛儿,却只管埋头吃自己的青草,越吃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去了。
四、读写,延童趣:
1.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舟过安仁》,还读了几首童趣诗,诗人为什么能写出儿童的种种童趣呢?我想这和他们拥有一颗童心,用不泯的童心去观察着生活有关。冰心奶奶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成儿童。然而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
2.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诗中的镜头再放大一点,将它变成一幅流动的画,一个美丽的小故事,写一写《舟过安仁》的小故事或自己的童年趣事吧!(本环节也可在课后完成。)
3.师:课后还可收集一些写儿童生活的其他古诗相互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理解词,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
2.正音:乐(yuè) 齐读课题
(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设疑: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二、初看画面,反复诵读。
1.课件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
2.指名2-3名学生读。相机正音:翁媪 莲蓬 卧剥
3.指导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