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答与计算:
1.答: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略)。 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碱基互补方式实现的。2.答案(略)
3.解:一单链中(A+G)/(T+C)的比值为0.9,根据碱基互补规则,另一条链中(A+G)/(T+C) 的比值应为1.1.
4.答: (a)加热的温度接近该DNA的Tm值,开始退火复性后的OD260与变性前应完全相同,因为在接近Tm值的温度时,DNA的两条链并未完全分开,所以复性可以达到与变性前相同的程度。
(b)加热的温度远远超过该DNA的Tm值,退火复性后的OD260比变性前高,因为在远远超过了Tm值的温度时,DNA的两条链完全分开复性不容易达到与变性前相同的程度。
5.假定每个基因有900对核苷酸,并且有三分之一的DNA不编码蛋白质,人的一个体
9613
细胞(DNA量为6.4×10对核苷酸),有多少个基因?(参考答案4.72×10)如果人体有10
13
个细胞,那么人体DNA的总长度是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2.2×10千米)等于地球与太阳
9
之间距离(2.2×10千米)的多少倍? (参考答案1000倍) (以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120,核苷酸对平均分子量为640计算。)
6.答:同源蛋白质是指来源不同的同一种蛋白质,它们具有基本相同的氨基酸序列,所以它们的基因具有相同的核苷酸序列。当将带有同源蛋白质基因的DNA片段,进行杂交时,形成杂交分子的机会就比较多。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Km与Ks:Km又称米氏常数是反应速度达到最大速度一半时底物的浓度;Ks是酶底复合物的解离平衡常数,其值大小可以反映酶对底物的亲合力大小。
2.双成分酶: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两种组分构成的酶,酶分子中的蛋白质组分称酶蛋白,非蛋白质组分称辅因子。
3.活性中心:又称活性部位是指酶分子中参与和底物的结合,并与酶的催化作用密切相关的部位,由酶分子中相距较近的几个氨基酸残基及必需的辅因子构成。
4.变构酶:酶分子通过与专一性效应物的结合,使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并进一步导致酶活性改变的一类调节酶类。
5.酶原激活:酶原在专一性蛋白酶的催化下,肽链发生特异性断裂,并进一步导致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形成酶的催化作用所必需的空间结构的现象。
6.寡聚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构成的酶或者说具有四级蛋白质结构的一类酶。
7.同工酶:能够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理化性质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8.酶活力、比活力:酶加速其化学反应速度的能力称酶活力;单位质量或体积酶制剂所具有的酶活力大小称比活力,用U/mg或Katal/Kg来表示。
二、是非题 判断下列各句话的正确与否,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如果是错误的,请说明其理由
1.对 2.对 3.对 4.对 5.对 6.对 7.对 8.对 9.对 10.对 11.对 12.错 13.对 14.错 15.对 16.对 17.对 18.对 19.错 20.对
三、填空题
1.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 2.酶蛋白,辅因子 3.底物浓度远远过量、最适pH、最适温度 4.正比
5.酶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抑制剂、激活剂 6.天冬氨酸、谷氨基酸,酸碱催化
7.丝氨酸残基、组氨酸残基、天冬氨酸残基,专一性不同 8.1/V,1/S 10.U/mg,Katal/Kg
11.变大,不变 12.天冬氨酸,氨甲酰磷酸 13.多,最小
14.高度的催化活性、高度的专一性、作用条件的温和性、酶活性的可调性 15.NAD,4,H,M 16.寡聚酶类,2,别构中心(调节中心) 四、选择题
1.D 2.D 3.4.A 5.C 6.B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