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铁锈,其原理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片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
B.铁片腐蚀最严重区域应该是生锈最多的区域
C.铁片腐蚀中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2H2O+O2+4e-===4OH-
D.铁片里的铁和碳与食盐水形成无数微小原电池,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答案】D 【解析】
A、铁作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选项A错误;B、铁片负极腐蚀最严重,由于离子的移动,在正极区域生成铁锈最多,选项B错误;C、铁作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即Fe-2e-=Fe2+,选项C错误;D、在一块表面无锈的铁片上滴食盐水,铁片里的铁和碳与食盐水形成无数微小原电池,发生了电化学腐蚀,铁作负极,碳作正极,选项D正确。答案选D。 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干馏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煤在隔绝空气加强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分解生成焦炭、粗苯 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正确; B.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将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段的产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
C.蒸馏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分离物质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的判断,明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解题关键,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生成气体,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而且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注意蒸馏、萃取、分馏的操作原理。 11.下列实验操作所得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B.分馏
C.蒸馏
D.萃取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及结论 A 将AlCl3溶液加热蒸干 得到白色固体,成分为纯净的AlCl3 将少量Na2SO3样品溶于水,滴加足量盐酸酸化的B Ba(NO3)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则Na2SO3己变质 C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时,仰视读数 所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大 D A.A
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B.B
C.C
溶液变黄,则Cl2的氧化性强于Fe3+ D.D
【答案】C 【解析】
A项:由于 AlCl3水解生成的 HCl挥发而促进水解,所以蒸发溶剂后所得固体为Al(OH)3,A 项错误;B项:酸性条件下 NO3-有强氧化性,能将 SO32-氧化为SO42- ,B项错误;C项: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仰视读数,液面高出刻度线,液体体积偏大,C 项正确;D项:C l2与 Fe2+ 、I -的反应产物分别为 Fe 3+ 、I 2,两者的溶液均为黄色,故通入少量 Cl 2时,从溶液变黄的现象无法推知是哪种离子先反应,因此无法确定氧化性是Cl 2>F e 3+还是Cl 2>I 2,D项错误。 12.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Fe(OH)3胶体 B.稀盐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Fe(OH)3胶体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是氯化氢和水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干冰是二氧化碳的俗称属于纯净物,是化合物,故C符合题意; D.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是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3.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碱性保持不变
C.干冰
D.空气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