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文言文阅读_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一理解实词含义讲义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一 理解实词含义 ——勤于积累,善于推断

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学好文言实词,首先要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这四大知识点。

一、多义实词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又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中,“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是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具体见后面“四、通假字”)

学习多义实词除要通过课本、试题及阅读大量积累外,还要注意: 1.寻找义项联系,巧记一词多义

多义实词是文言实词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如果能弄清其词义衍变的规律和特点,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临场推断,效果都会大大增强。多义词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找出本义,关键是看该字的造字方法,从其构造的字形上推导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找到这个“源”,顺“流”而下,就可以发现其他义项的来龙去脉。

例如,“从”,会意字,像两个人相随行走在路上。

1

本义:跟随、随从。如“吾从而师之”。

引申义:①听从、服从,如“从善如流”;②次要的,如“从犯”;③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叫从(zònɡ),如“从弟”。

(1)试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指出哪个义项是其本义,各义项间有什么联系。 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邑 .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以……为边邑 .

③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鄙陋、见识短浅 .④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史记·刺客列传》)粗俗、未开化 .⑤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轻视、看不起 .A.哪个义项是其本义?为什么?

答:边邑,可从“鄙”的构字法看出,“鄙”为形声字,左声右形,“”放右边,表示“邑”。 B.各义项间有怎样的联系?

答:“鄙”本义是“边邑”,那么,“边邑”之人大多是“粗俗、未开化”之人;既然是“未开化”,肯定是“鄙陋、见识短浅”之人,“见识短浅之人”一般要被人“轻视、看不起”。 (2)试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指出哪个义项是其本义,各义项间有什么联系。 ①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史记·魏公子列传》)台阶 .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授官 .

③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修治,清理 .

④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清除,废除,除掉,去掉 .⑤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过去,逝去 .A.哪个义项是其本义?为什么?

答:“除”的本义是“台阶”,“除”是形声字,左形右声,“”放左边,与“小土堆”有关。 B.各义项间有怎样的联系?

答:“除”本义是“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