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名词解释汇总

·定语排列顺序:1.带“的”的一般在不带“的”的定语前,如:新的大房子。

2.几个定语都不带“的”:领属性定语+数量词+形容词+名词 3.几个定语都带“的”:领属性定语+主谓结构+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名词性词语

·状语:表动量的数量词当状语,如:一把抓住;比况性联合结构当状语,意义不是实指,如:人不知鬼不觉地进来了;主宾同形的主谓结构作状语,如:肩并肩地坐着。

·复谓结构:两个或更多谓词性动词连用。 连谓结构(也叫连动式结构):前一谓词性结构表示动作方式(开着窗子/睡觉);表示先后有序的两件事(进去/喂喂他吧);后者表示行为目的(进去/取个暖);后者表示行为的结果(拿着/怪累的);前者表示原因或假设(有事/不能来);前(肯定式)后(否定式)说明同一事实(板着脸/不笑)

递系结构(也叫兼语式):1.述宾词组的宾语是后面谓词性词语的施事,如:请你出去;是他救了我;2.述宾词组的宾语是后面谓词性词语的受事,如:倒杯水喝,或后一部分是主谓词组,如:倒杯水/我喝;3.后一谓词性词语说明前面述宾词组的宾语的性质,如:称赞他勇敢 连锁结构(紧缩句):整个结构体现复句间的意义关系,词组中间不能有语音停顿。如:不练不会;看不懂就问;下课再谈。

·句法歧义类型:因构造层次不同造成的歧义;因句法关系(显性语法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因语义结构关系(隐性语法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复句分类:联合关系的复句:并列、选择、递进、连贯、分合、对立 偏正(主从)关系的复句:转折、因果(一般因果、推论因果)、假设、条件(有条件的、无条件的、排除条件的)、目的、相承、时间 ·句子的语气取决于语调,跟语气词也密切相关。

句子语气分类: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特指问句、是非文句、选择文句、反复/正反问句)、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倒装句特点:语句重音、意义中心在前置成分上;倒装句成分可以复位;语气词不可在后移部分出现。

插说: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中间插入一个与前后都不发生结构关系的成分。 复指:称代复指(用代词指称提到前面出现或已在主语位置上出现的某一成分;复指的两部分在结构上没有直接关系);同位复指(复指两部分构成同位性偏正结构)

·句子中常见的语法错误:残缺、赘余、词语位置安放失当、杂糅

? 第四章:中国古典文献学(10%)

25

第一节:中国古典文献学

·古文献学: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整理和研究的学问。它以古代文献典籍的形式内容和整理它的各个环节如校勘、标点、注释、辨伪、辑佚、编纂等为骨架,构筑了所需要的古代语言文字、古籍目录、版本、古代历史文化等有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国古文献史以经学史为中心。经学成为古文献学的中心。 中国古文献学分两派:考据学派、义理学派 中国古文献典籍传统上分经、史、子、集四部 中国古文献学史分7个时期:先秦(含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含辽、金)、元明、清及近代。 ·夏代就有“图法”,即文献典籍。今天能见到最早文献为商代的甲骨卜辞。我国最早的古文献整理学者,为周宣王时代的宋国大夫正考父。 ·孔子与五经的关系:对于传世的《易》《书》《诗》《仪礼》《春秋》等五经,相传多为孔子所作,或认为是孔子删改,实际并非如此。对于《易经》,孔子只是在教授学生时偶尔提及,并未把它作为教学内容;孔子虽然教授过《尚书》,但是否有系统整理过,尚在疑然间;孔子删《诗》只说也不可信,但他对《诗经》的解释与评论,对后世研究有巨大影响;《礼记》为儒家之书,出于孔门后学之手,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春秋》为孔子整理修订过,这是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看法。

孔门弟子“四门十哲”中,子游、子夏为文献学家,此后则为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秦始皇焚书坑儒,对先秦文献的禁毁情况:官方所藏《诗》《书》,诸子书不在禁毁之列;医药、卜筮、种树、法家、兵家之书不在禁毁之列;各国史记禁绝尤甚,损失惨重;民间所藏《诗》《书》与诸子书损失惨重,但远未被烧绝,故汉代屡有古文书被发现。

·两汉官方4次大规模整理古文献活动:1.西汉宣帝时,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2.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主持整理群书;3.东汉章帝时会群儒于白虎观考论经义同异,作《白虎通义》;4.东汉灵帝熹平四年诏诸儒正定经书文字,刊成石碑,即“熹平石经”

·汉代诸子等书注释说解代表作:赵岐《孟子章句》,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王逸《楚辞章句》 语言文字学代表作:《尔雅》《说文解字》《方言》

·经学今古文之分:汉代文献学的重要问题,对整个文献学史影响深远。主要区别为:第一、经书写本不同。1.书写字体不同:今文经以汉时通用的隶书写本,而古文经则是先秦保存下来的六国文字抄本;2.彼此有异文,即文字或语句不同;3.篇章不同。第二、说解不同。表现在训诂名物典制等方面。第三、宗旨不同,今文家标榜“经世致用”,古文家强调从语言

26

文字入手,以求得对经书本身的确实理解。今文家往往借题发挥,穿凿附会,例多伪说;古文家则追求以经书的正确理解与把握,因此比较质实可靠,但二者不能绝对而论。在古文献史上,今文学对后世义理派产生较大影响,古文学对后世的训诂考据派产生较大影响。

·纬学:兴起于西汉末年,与方术、图谶(chen51)有关,思想上与今文经学关系密切,都宣扬天人感应的迷信理论。广义的纬书包括图谶纬候等书在内,狭义的专指《七纬》(即七经纬),内容多托古作伪。

·董仲书:西汉今文学家,以治《公羊春秋》而著名,代表作《春秋繁露》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代表作《史记》。对文献学贡献:保存??;考辩工作;训诂代本字,通俗,但有不准确地方 ·刘向、刘歆父子:西汉末年古文献学家,代表作《别录》《七略》。目录学上有开创之功,表现在撰写叙录和分类编目方面的辨章、考镜源流。 ·王充(27-96):东汉,著有《论衡》,主要贡献:辨伪学方面,辩驳“天人感应”迷信学说

·许慎:东汉著名经学家与文字学家,代表作《五经异义》(私论经义之始)《说文解字》(把小学视为古文献学基础)。

·郑玄:两汉古文献学的集大成者,著述今存《毛诗笺》《三礼注》。文献学特点:1.经通古今,兼综博采,遍注群经;2.精通小学,长于训诂、校勘;3.辨章学术,综考六经。郑氏立足古文学,兼取今文学,而成一家直言,表现出博通、兼综、独创的特点,在古文献学上有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字、声韵、训诂方面的成就对古文献学产生的影响有:注音普遍采用反切法,便利、准确;音义之学大兴;留意古今字的辨别。

·魏晋南北朝以“外崇孔教,内实道家”为特点的玄学盛行,援道入儒成为这一时期古文献学的主要特点。 王弼《老子注》、郭象《庄子注》、张湛《列子注》

·我国古书按四部分类自晋荀勖《新簿》始,自《隋经·经籍志》确定为经史子集四类,道、佛附于后,四部分类成为我国古代目录的正统于主流。 ·何晏:魏晋玄学代表人物,与人合著《论语集解》,首创注释中的集解之体。

·王弼:玄学代表人物。《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例》,思想倾向:牵合儒道、以道为本。

玄学从文献学的意义上讲,是一种牵强附会的义理之学,在古文献学上产生不良影响。

·杜预:代表作《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在史书的整理、校释方面创造可贵经验。

·魏晋南北朝史书注家:裴骃《史记集解》;裴松之《三国志注》、刘昭《后汉书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水经注》

27

·颜之推:南北朝时期著名文献学家。观点及成果主要表现在《颜氏家训》的《劝学》《书证》《音辞》诸篇中。其古文献学以训诂考证为本,学兼南北,以北学为基础。

·隋唐儒、佛、道并重。中央集权对古文献学的影响:南北统一;集中。 ·壁经为唐代宗大历年间,国子儒官勘校经本后书于壁者;石经经则以唐开成石经与五代蜀石经最有影响。雕版印刷九经始于五代。 ·陆德明:(550-630)由南入北,代表南北学术合流,著有《经典释文》,是集汉、魏古注与六朝音义之大成并且精于校勘的一部重要著作。 ·唐代诸经注疏:孔颖达《五经正义》(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疏不破注”是共同遵守的原则; 贾公颜《周礼疏》《仪礼疏》;徐彦《春秋公羊传疏》;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

·颜师古:隋唐一位精通小学、成就很高的唐代古文献学家,有《五经定本》《匡谬正俗》《汉书注》,代表本时期古文献学最高水平 ·李善:唐,《文选注》。号称对李善注本补偏救弊的《文选》注家“五臣”: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发起、组织、集注者:吕延祚。 ·刘知己:中唐,著名史论家、古文献学家,代表作《史通》,开“六经皆史”论之先河

·司马贞、张守节:唐著名《史记》注家,分别著有《史记索隐》《史记正义》,以南北朝时期裴骃的《史记集解》为基础

·宋代古文献学独有特色:疑(经)辨(伪)成为古文献学中的普遍风气。 义理之学为主流,训诂考据之学也在发展,并向义理之学渗透。 ·北宋司马光所编《资治通鉴》,体现考据家特点,又具义理家作风。 北宋蜀学,代表人物为苏轼、苏辙与张末(加一横)、秦观、黄庭坚、晁补之等,儒、释、道三教会一,是其宗旨。

南宋闽学,朱熹为代表,即程朱学派,在古文献学上以义理为主,但亦不废考据;陆学,以陆九渊为代表,主张“六经注我”,附会义理

·宋代语言文字之学对古代文献的影响,体现在文字、音韵、训诂三方面。P251

·欧阳修:北宋代古文献学重要学者,著有《易童子问》《诗本义》《集古录》等,参与编纂《崇文总目》,撰其类序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古文献学家,著有《三经新义》《字说》等,重义理,轻训诂,开宋学之先河。

·郑樵:南宋考据学家,著有《通志》,其古文献成果体现在《通志·二十略》,目录学方面继向、刘歆父子的目录学传统,“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主张把小学从经学的附庸地位独立出来。 ·洪迈:南宋考据学家,著有《容斋随笔》,义理考据并重。

·朱熹在古文献学上的成就与不足:朱熹(南宋)不仅是思想家、教育家,

2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