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
·定语排列顺序:1.带“的”的一般在不带“的”的定语前,如:新的大房子。
2.几个定语都不带“的”:领属性定语+数量词+形容词+名词 3.几个定语都带“的”:领属性定语+主谓结构+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名词性词语
·状语:表动量的数量词当状语,如:一把抓住;比况性联合结构当状语,意义不是实指,如:人不知鬼不觉地进来了;主宾同形的主谓结构作状语,如:肩并肩地坐着。
·复谓结构:两个或更多谓词性动词连用。 连谓结构(也叫连动式结构):前一谓词性结构表示动作方式(开着窗子/睡觉);表示先后有序的两件事(进去/喂喂他吧);后者表示行为目的(进去/取个暖);后者表示行为的结果(拿着/怪累的);前者表示原因或假设(有事/不能来);前(肯定式)后(否定式)说明同一事实(板着脸/不笑)
递系结构(也叫兼语式):1.述宾词组的宾语是后面谓词性词语的施事,如:请你出去;是他救了我;2.述宾词组的宾语是后面谓词性词语的受事,如:倒杯水喝,或后一部分是主谓词组,如:倒杯水/我喝;3.后一谓词性词语说明前面述宾词组的宾语的性质,如:称赞他勇敢 连锁结构(紧缩句):整个结构体现复句间的意义关系,词组中间不能有语音停顿。如:不练不会;看不懂就问;下课再谈。
·句法歧义类型:因构造层次不同造成的歧义;因句法关系(显性语法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因语义结构关系(隐性语法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复句分类:联合关系的复句:并列、选择、递进、连贯、分合、对立 偏正(主从)关系的复句:转折、因果(一般因果、推论因果)、假设、条件(有条件的、无条件的、排除条件的)、目的、相承、时间 ·句子的语气取决于语调,跟语气词也密切相关。
句子语气分类: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特指问句、是非文句、选择文句、反复/正反问句)、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倒装句特点:语句重音、意义中心在前置成分上;倒装句成分可以复位;语气词不可在后移部分出现。
插说: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中间插入一个与前后都不发生结构关系的成分。 复指:称代复指(用代词指称提到前面出现或已在主语位置上出现的某一成分;复指的两部分在结构上没有直接关系);同位复指(复指两部分构成同位性偏正结构)
·句子中常见的语法错误:残缺、赘余、词语位置安放失当、杂糅
? 第四章:中国古典文献学(10%)
25
第一节:中国古典文献学
·古文献学: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整理和研究的学问。它以古代文献典籍的形式内容和整理它的各个环节如校勘、标点、注释、辨伪、辑佚、编纂等为骨架,构筑了所需要的古代语言文字、古籍目录、版本、古代历史文化等有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国古文献史以经学史为中心。经学成为古文献学的中心。 中国古文献学分两派:考据学派、义理学派 中国古文献典籍传统上分经、史、子、集四部 中国古文献学史分7个时期:先秦(含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含辽、金)、元明、清及近代。 ·夏代就有“图法”,即文献典籍。今天能见到最早文献为商代的甲骨卜辞。我国最早的古文献整理学者,为周宣王时代的宋国大夫正考父。 ·孔子与五经的关系:对于传世的《易》《书》《诗》《仪礼》《春秋》等五经,相传多为孔子所作,或认为是孔子删改,实际并非如此。对于《易经》,孔子只是在教授学生时偶尔提及,并未把它作为教学内容;孔子虽然教授过《尚书》,但是否有系统整理过,尚在疑然间;孔子删《诗》只说也不可信,但他对《诗经》的解释与评论,对后世研究有巨大影响;《礼记》为儒家之书,出于孔门后学之手,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春秋》为孔子整理修订过,这是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看法。
孔门弟子“四门十哲”中,子游、子夏为文献学家,此后则为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秦始皇焚书坑儒,对先秦文献的禁毁情况:官方所藏《诗》《书》,诸子书不在禁毁之列;医药、卜筮、种树、法家、兵家之书不在禁毁之列;各国史记禁绝尤甚,损失惨重;民间所藏《诗》《书》与诸子书损失惨重,但远未被烧绝,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