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的形往往意味着艺术上的更高阶段。成熟的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以少胜多,
以一当十的艺术魅力使人回味无穷。
在形的创造中,如何通过形的省略使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增强,是艺术家造型的重要任务。
三、形的组织
形的组合涉及到空间关系,图形中形的组织,有“形”与“形”的空间关系问题,
也有“图与底”的关系问题。
(一)、“图与底”的空间关系
“图与底”是由对比、衬托产生出的关系。在平面设计中,“图与底”的关系是密
不可分的,有时甚至是反转的关系。“图”有明确的形象感、视觉印象强烈、在画面中较为突出。“底”没有明确形象感、没有形体轮廓、视觉印象模糊。
(1)“图与底”的正负变化:限定黑白两色表现,设黑色为正形白色为负形,则有4种配置方式。白图白底或黑图黑底均不显示图形,称作“消失”。黑底上的白图称为负形,白底上的黑图成为正形;黑底上的白图为“图”黑底为“底”,白底上的黑图为“图”白底为“底”。 如果图形是实形,这时“底”就是实行周围的空白的空间,这种形象就是“正形”。反之,如果图形是“底”所包围后形成的空白空间,这种形就叫做“负形”。
(2)两个形相遇,则有几种结合方式:分离 相遇 复叠 透叠 联合 减缺 差叠 重合
(二)、形的组合
(1)共用组合:两形相遇,便有共用的部分轮廓,即共用线或共用形。共用线使形与形之间的近似因素有机结合,因而使主题得以深化。
(2) 重叠组合:形象在相互遮挡中显示出前后的位置关系,产生空间层次感,并使形与形之间互相牵制,产生凝聚、强化的作用。
(3)透叠组合:在透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的—部分相互叠加,各自争夺共同相交的部分,于是,我们面临一种空间尺度的矛盾,到底是此还是彼。解决这—矛盾必须假定图形有一种透明性,即它们能相互渗透而彼此不被破坏。
(4) 移动组合(基本形的群化构成)
移动组合是由形与形之间一系列近似的变化组合而成的,是多种叠加的组合。移动组合又是运动的知觉整体,显示出同一物体在运行中的不同体位,以时空观念的四维手法呈现出物像内在的变化特征。
13
(三)、分解形
分解的实质是“减”。从一个较大的形中切除一个个较小的形,分解后的形也会
产生新的形象特征。将一个形直接切分则可产生若干近似的、新的形,将这些新的形象进行再组合,会产生出人意料的画面效果。
第三节 造型要素—点 线 面
平面构成的三要素:点、线、面
一、 点
点是相对较小的元素,它与面的概念是相互比较而形成的,同样是一个圆,如果布
满整个作用,它就是面了,如果在一幅构成中可以多处出现,就可以理解为点。 点:点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吸引视线,多点可以创造生动感。
1.点的视觉特性:
单一的点具有集中凝固视线的效用,容易形成视觉中心(图1)。多点会创造生动感,大小各异就更加突出了。(图2)连续的点会产生节奏、韵律,点的大小不一的排列也容易形成空间感。(图3、4)
点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表明位置和进行聚集,一个点在平面上,与其它元素相比,是最容易吸引人的视线的(如下图)。
2.点的构成形式(方法)
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
(1)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点的线化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点的面化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 (5)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