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线差动保护原理及说明书。

.

当带路TA极性端位于线路侧时则需投入此压板。

当保护处于母联带路状态时,母联电流被视为等同于支路电流。根据“带路TA极性负”的压板状态,

决定如何将母联电流计入大差和小差电流;而根据“I母带路”和“II母带路”的压板状态,决定母联电流计入I母小差还是II母小差电流。

当保护处于母联带路状态时,自动将母联开关的部分保护功能(如母联充电保护、母联死区保护、母

联失灵保护)退出,另外将因母联开关担负两母线联接功能而设置的一些保护功能(如发生母线故障时将母联开关跳开)也同时退出。此时仍保留母联过流保护、母联非全相保护功能,带路时可用作带路支路的过流保护、母联非全相保护。 3.2.7 断路器失灵保护

断路器失灵保护由各连接元件保护装置提供的保护跳闸接点起动,逻辑如图3.9。输入本装置的跳闸接点有两种:一种是分相跳闸接点(虚框1所示),分别对应元件2、3、4、5、7、8、9、10、12、13、14、15、17、18、19、20的跳A、跳B、跳C,通常与线路保护连接,当失灵保护保护检测到此接点动作时,若该元件的对应相电流大于失灵相电流定值(可整定是否再经零序电流或负序电流闭锁),则经过失灵保护电压闭锁起动失灵保护;另一种是每个元件都有的三跳接点Ts(虚框2所示),当失灵保护检测到此接点动作时,若该元件的任一相电流大于失灵相电流定值(可整定是否再经零序电流或负序电流闭锁),则经过失灵保护电压闭锁起动失灵保护。失灵保护起动后经跟跳延时再次动作于该线路断路器,经跳母联延时动作于母联,经失灵延时切除该元件所在母线的各个连接元件。

可编辑

.

1TAIA>IslTBIB>IslTCIC>IslTS&&&&>=1>=1+投零序电流闭锁I0>I0sl投负序电流闭锁I2>I2sl2+&&>=1&SWYB&TgtTmlTsl跟跳本线路跳母联切除一母各单元TSIA>IslIB>IslIC>Isl>=1&&TgtTml&Tsl跟跳本线路跳母联切除二母各单元一母失灵电压闭锁投不经电压闭锁运行方式判别投不经电压闭锁二母失灵电压闭锁SW : 断路器失灵保护保护投退控制字YB : 断路器失灵保护保护投入压板+二母刀闸位置+一母刀闸位置&图3.9 断路

器失灵保护逻辑框图

失灵保护电压闭锁判据为: Uφ≤Usl

3U0≥U0sl U2≥U2sl

其中Uφ为相电压,3U0为三倍零序、U2为负序相电压,Usl 为相电压闭锁定值,U0sl和U2sl分别为零序、负序电压闭锁定值。以上三个判据任一动作时,电压闭锁元件开放。

当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时,将“投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控制字投入,此时电压闭锁元件的判据为 Ul ≤Usl;U2≥U2sl(其中Ul为线电压,Usl为线电压闭锁值)。

考虑到主变低压侧故障高压侧开关失灵时,高压侧母线的电压闭锁灵敏度有可能不够,因此可选择主变支路跳闸时失灵保护不经电压闭锁,这种情况下应同时将另一付跳闸接点接至解除失灵复压闭锁开入。该开入若保持10s不返回,装置报“保护板/管理板DSP2长期起动”,同时解除电压闭锁功能暂时退出。 3.2.8 母线运行方式识别

可编辑

.

针对不同的主接线方式,应整定不同的系统主接线方式控制字。若主接线方式为单母线,则应将“投单母线主接线”控制字整定为1;若主接线方式为单母分段,则应将“投单母线分段主接线”控制字整定为1;若该两控制字均为0,则装置认为当前的主接线方式为双母线。

对于单母分段等固定连接的主接线方式无需外引刀闸位置,装置提供刀闸位置控制字可供整定。 双母线上各连接元件在系统运行中需要经常在两条

>>闂傚倸鍊峰ù鍥敋瑜忛幑銏ゅ箳濡も偓绾惧鏌i幇顖f⒖婵炲樊浜滈崘鈧銈嗗姧缂嶅棗岣块悢鍏尖拺缁绢厼鎳忚ぐ褏绱掗悩鍐茬仼缂侇喖鐗撳畷鎺楁倷鐎电ǹ甯惧┑鐘垫暩婵鎹㈠Ο渚€舵い鏇楀亾闁哄矉绲鹃幆鏃堫敍濞戞﹩浼�<<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