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高铁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图文

石武高速铁路驻马店客运站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建筑气候区划 Ⅰ、Ⅱ、Ⅵ、Ⅶ 33-47 20-28 17-26 30-43 20-28 17-24 10-15 25-35 16-23 14-20 8-11 Ⅲ、Ⅴ 30-43 19-27 17-26 28-40 19-26 15-22 10-15 23-32 15-22 13-18 8-11 Ⅳ 28-40 18-25 17-26 26-34 18-25 14-20 10-15 21-30 14-20 12-16 8-11 居住规模 层数 多层 居住区 高层 多层、高层 低层 多层 中高层 高层 低层 多层 中高层 高层 小区 组团 注:本表各项指标按每户3.2人计算。

驻马店市属于Ⅲ类建筑气候区,站前区居住主要为小区级别,建筑层数以中高层、高层为主,根据人均用地控制指标,中高层为15-22㎡/人,高层为10-15㎡/人 。综合分析驻马店市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确定站前区人均居住用地控制指标为15㎡/人。

3、居住人口规模预测

站前区居住用地115.7公顷,人均居住用地15㎡/人,居住人口7.7万人。

3综合分析

结合驻马店实际情况,确定站前区适宜人口规模为9万人,其中就业人口1万人,居住人口8万人。

第七章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市级公共服务设施

客运中心:高铁站房和站前广场以南区域设置汽车客运站、公交车站、社会停车场(含出租车停靠站),以北区域设置旅游集散中心、社会停车场(含出租车停靠站),形成驻马店市新的客运中心。

2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2.1商业金融中心

区级商业金融中心位于站前区中部,淮河大道南北两侧区域,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及升值潜力。在商业区边缘区设置商住、商办区,从而更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形成市一级的商业金融中心。

2.2教育设施

托幼以每处服务人口0.7万,服务半径控制在300米以内,可不单独设置用地,但应保证一定数量的室外游戏场地,站前区设置幼托4处。 站前区设置中小学2处。中小学的校园规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3体育设施

规划区设有体育活动场地5处,服务半径400米,方便居民就近使用。

2.4行政管理设施

结合居住区中心设置社区管理机构,不单独设置用地,站前区设社区管理机构9处。

2.5消防设施

站前区设消防站1处。

2.6邮电设施

站前区设邮政支局1处,邮政所2处。

2.7集贸市场

站前区设综合农贸市场设1处。

9 驻马店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院

石武高速铁路驻马店客运站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2.8加油站

站前区设有2处加油站,单独设置用地,保证必要的绿化隔离防护。

2.9环卫设施

公厕的服务半径为300米,站前区设置11处,其中3处与垃圾转运站配合设置。在人流集中地段可结合其他建筑加设附建式公厕。 垃圾转运站按500米服务半径控制,站前区设置8处,与公厕配合设置用地,与其他用地充分隔离。 依据基层环境卫生机构用地指标,规划区内设置环卫基层机构2个。

第八章 道路交通规划

本次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以适应站前区发展为目标,在协调总规路网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路网结构,满足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合理选择路网,因地制宜的选择道路横断面形式。

1规划原则

1、强化规划用地与城市其他功能区的联系,构建一个完善便捷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 2、制定合理的道路网密度,重视次干道、支路建设,建立科学、有机的道路交通体系。

3、道路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相协调,促进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升值,带动城市土地开发的综合效益。

2规划目标

1、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中道路系统规划提出的各项要求,建立与城市职能和土地开发相适应的安全,合理,畅通的城市道路交通流线。 2、完善城区道路网建设,提升系统整体服务水平。

3、通过合理的组织交通流,合理的静态交通系统增强站前区的可达性和空间的连续性,促进站前区的开发。 4、使城市道路系统与土地开发强度相适应,道路系统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为不同的使用对象提供高效服务。

3道路交通系统

根据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规划区内实际情况,规划采用方格网式的道路系统,并与交通专项规划保持衔接,有利站前区道路交通组织。规划道路用地63.3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0.28%。

3.1道路构成

路网规划主要由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组成。

1、主干路:城市主干路是联系城市主要功能分区以及对外出入口的道路,车流速度高,流量大,是城市的主要客货运输线路。主干路系统平面交叉口间距以700-1200米为宜,以减少交叉口交通对主干路交通的干扰。规划道路红线宽度40-60米。

2、次干路:城市次干路是联系主干路之间的辅助交通线路,以承担城市功能分区内部的集散交通为主。次干路系统平面交叉口间距一般以350——500米为宜,规划红线宽度为30-40米。

3、支路:支路主要承担各功能区块与城市主次干路的联系。支路系统平面交叉口间距以150-250米为宜,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12-25米。 规划以现状路网为基础,保证站前区与城市各大功能区的交通通畅性的前提下,考虑部分现状道路的衔接和拓宽。 根据各功能区的交通流特点,开辟支路,适当增加道路网密度。

3.2路网结构

规划形成“六横三纵”的干路网结构。辅以支路网,形成方格网状的道路交通系统。

表8-1 站前区路网结构

干路网结构 道路名称 开源大道 淮河大道 六横 雪松大道 体育路 金雀路 团结路 铜山大道 三纵 香山路 薄山路 道路等级 主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次干路 备注 东西向快速路 东西向交通性道路 东西向交通性道路 东西向综合性道路 东西向综合性道路 东西向综合性道路 南北向快速路 南北向交通性道路 南北向综合性 3.3道路断面

道路断面分为8种类型,断面红线宽度分别为60米、50米、40米、30米、16米,其中主干路为50—60米,次干路为30—40米,支路为16米。

10 驻马店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院

石武高速铁路驻马店客运站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表8-2 站前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道路 等级 主 干 路 道路名称 开源大道 淮河大道 铜山大道 雪松大道 香山路 金雀路 次 干 路 体育路 团结路 薄山路 起止点 铜山大道—高速铁路 铜山大道—香山路 体育路—雪松大道 铜山大道—高速铁路 体育路—雪松大道 铜山大道—香山路 铜山大道—香山路 铜山大道—香山路 体育路—淮河大道 金雀路—雪松大道 淮河大道—金雀路 支路 长度 (米) 1102 924 2731 1266 2684 963 833 1003 1520 1193 红线宽度 (米) 60 25+25 60 50 40 40 30 30 30 40 16 20 断面形式(米) 机动车道 22 14+14 22 34 30 30 21 21 21 30 7 14 非机动车道 7+7 3.5+3.5 7+7 人行道 6+6 6+6 6+6 5+5 5+5 5+5 4.5+4.5 4.5+4.5 4.5+4.5 5+5 4.5+4.5 3+3 机非隔离带 人车隔离带 6+6 1.5+1.5 6+6 3+3 3.4道路网密度

站前区主干路、次干路长约11.8千米,干路网密度为3.76千米/平方公里。 支路长约9.2千米,支路网密度2.93千米/平方公里。

3.5道路展宽带

香山路交通量大,为减小交叉口交通压力,香山路与开源大道、淮河大道、金雀路、团结路、体育路的交叉口,均采用展宽的平面交叉方式处理,入口段每侧展宽3.5-4米,长度不小于75米。

3.6非机动车道

考虑站前区的人流活动频繁,非机动车交通和步行交通量将占很大比例,在主要交通干道上设专用自行车道,进行交通渠化,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增加交通安全系数。

3.7机动车出入口

道路交叉口向主干道方向延伸70米,向次干道方向延伸50米,向支路方向延伸30米范围内,为禁止机动车开口路段。 位于路边开放绿地上的开口段长度不得超过10米。

3.8地下通道

为加强站前区、商业区之间的联系,跨香山路、淮河大道、铜山大道设置地下人行通道。

3.9道路远期发展引导

考虑城市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整体,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规划道路布局综合考虑了现实和发展之间的矛盾,既保证道路网能够满足需要,又为路网在交通量增加的情况下进行交通组织提供方便,同时也使路网在交通饱和时有进一步改造发展的可能。

1、 部分道路设置绿带、为道路展宽创造条件。 2、 增加东西向公共绿地,为道路延伸创造条件。

4步行交通系统

建立综合、安全、方便的行人交通网络,是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连续的步行道把绿化空间与城市的广场空间、活动空间串联起来,满足人们休闲健身、公共活动的需要。

5道路竖向规划

道路竖向规划与道路的平面规划同时进行,结合城市用地中的控制高程、沿线地形地物、地下管线、地质和水文条件等作综合考虑。 步行系统应考虑无障碍交通的要求。

道路定线设计充分结合自然地貌,减少土方,使土方填挖在本区内基本平衡。

竖向设计时,道路经过之处尽可能不损坏表土层,本规划区域地势平坦,道路纵坡度大多控制在0.3%—2%。

6静态交通系统

6.1停车场

根据本次规划的总体定位,结合站前区用地的功能结构,在各个功能区中心等人流密集区开辟配套社会停车场地,方便居民车辆出行,合理组织规划区内的静态交通。

11 驻马店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院

石武高速铁路驻马店客运站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规划采用集中停车、分散停车相互结合;地上停车与地下停车相互结合的方式,将城市公共停车场按三类进行控制:地面集中停车场(结合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布置)、路边分散停车场(结合城市重要交通节点布置)、地下停车场库(结合重大公共建筑布置)。

根据各地块用地性质和规模的不同,在建设中必须配建停车位。建设工程实施配建停车位指标控制规定,停车场、库的最小停车位不得小于《驻马店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驻马店市建筑配建停车指标控制值表》的规定,并且保证有不小于20%的室外地面停车车位,经审定的室内、室外停车场地建成后不得改做它用。

6.2公交站点

公交线路主要沿主次干路组织。公交站点的设置应结合建筑,每隔500——800米设置一个站点,并考虑景观与安全要求,以港湾形式设置为主。

6.3出租车停靠站

人流比较集中的地区,在次干路和支路上相对集中设置出租车停靠站和等候区,为满足景观要求,以港湾形式设置。

7站场区交通设施与交通组织

7.1交通设施

站场区交通设施主要有贵宾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汽车客运站、公交车站、出租车停靠站、社会停车场、地下停车场等。

7.2车行流线组织

车行流线组织主要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1、对接区域:从区域、城市层面的交通需求进行站前交通组织,满足片区旅游、客运等需求。 2、互相协调:合理组织各种流线之间的关系,形成并行不悖的良性发展。 3、外围疏解:通过城市骨干路网,组织交通环线,疏解站前道路交通压力。 4、交叉口管制:对站前重要交叉口进行转弯管制,限制左转,保障交叉口畅通。

表8-3 站前区主要交通设施及车行流线组织 交通设施 说明 开源大道是通向重要景区宿鸭湖、嵖岈山的重要通道,应作为旅游车辆主要通行的道路。规划布置旅游集散中心高铁站北侧,形成与开源大道的便捷联系,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 为避免前往郊县的客运车辆与高铁站片区其他车辆形成干扰,将客运站布置于高铁站南侧第二个地块。 公交车属于重要的公共交通,对高铁站人流疏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将公交站场紧邻高铁站南侧布置,满足人流的快速往来。 出租车属于重要的公共交通,对高铁站人流疏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出租车停靠站紧邻高铁站布置在停车场内,满足人流的快速往来。 占地面积 (公顷) 车辆流线组织 旅游集散中心 约1.25 到达车辆:开源大道——香山路——十五支路——旅游集散中心 离开车辆:十四支路——香山路——开源大道——旅游景点。 汽车客运站 约2.78 到达车辆:雪松大道——香山路——十八支路——客运站 离开车辆:客运站——十八支路——香山路——雪松大道 到达车辆:香山路——十七支路——公交站 离开车辆:公交站——十六支路——香山路南段或淮河南路 南出租车站到达车辆:香山路——十七支路——南出租车站 南出租车站离开车辆:南出租车站——十六支路——香山路 北出租车站到达车辆:十五支路——北出租车站 南出租车站离开车辆:北出租车站——十四支路——香山路 南停车场到达车辆:香山路——十七支路——南停车场 南停车场离开车辆:南停车场——十六支路——香山路 北停车场到达车辆:十五支路——北停车场 南停车场离开车辆:北停车场——十四支路——香山路 到达车辆:市区——淮河大道(北)——地下停车场 离开车辆:地下停车场——淮河大道(南)——市区 公交车站 约0.79 出租车停靠站 社会车辆是站前区车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较大的流量,车辆来去方向多样。规划于高站前社会停车场 铁站南北两侧各布置一个社会车辆停车场。 北侧停车场主要停放送行车辆,南侧停车场主要停放提供接客车辆。 淮河大道中央 地下停车场 为改善淮河大道南北两侧商业用地停车状况,在淮河大道中央绿带内设置地下停车场,并与两侧商业建筑地下开发建设相衔接。 北停车场 约1.25 南停车场 约0.80 约5.2 7.3步行流线组织

用统一的步行流线组织各个交通地块,并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和建设,保障行人快速安全的往来。

结合站前区主要的商业布局、绿地系统设置步行系统,营造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提高站前区的环境品质。

香山路、淮河大道和铜山大道是城市快速路,在行人集中的交叉口区域设置地下通道,保证行人快速穿越快速路。 临淮河大道建筑设置空中连廊,形成立体步行交通。

12 驻马店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院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