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XXXX盾构区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轨道交通明XXX区间盾构推进工程施组设计

第 32 页

(4) 封头及塑料保护套应垂直孔口壁面,螺帽、垫圈不得外露。

7. 盾构施工测量

7.1隧道盾构推进测量布置 7.1.1 平面测量

地面为确保两井之间相互顺利贯通,宜建立两井之间互相通视平面通视平面控制点,如图所示。 高控点两点,最好利用甲方提供的控制点,不能利用的,必需严密连测相互关系,从而

建立独立的通视控制点如上图。连测一般采用WILD T2型仪器的全圆测六测回,按测回差9?、2C差13?、归零差6?控制测角精度,边长用2mm+2PPm全站仪测往返成果。(必需使用正倒镜成果)按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执行。

7.1.1.1 地面与井下连测

定向测量采用本公司深化几何定向法。Z在井口X设站,传递至隧道内的固定边口(固定边宜在150M-200M左右)整个施工期间不得少于三次定向,定向成果三次结果最大之差应≤8?~10?,横向误差≤3mm~5mm。 A、联系三角形为伸展三角形形状,其α和β角应接近于零度,而α角不宜大于2度;

B、b/a之比值大约等于1.5(a为两钢丝之间的距离,b为仪器至近钢丝之间的距离);

C、吊锤之间距离a,应尽可能选择最大值; D、传递方向时,应该选择β的路线。 7.1.1.2 井下导线

以定向测量结果为井下导线的起始边,尽量使导线布设为等边直伸导线,井下边长一般以200m左右为宜,井下导线测角6-8测回,分别测左右角各一半,圆周角闭合差≤3?,重复测导线水平角总和不得大于±3”3n1/2 (n

XXXX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明XXX区间盾构推进工程施组设计

第 33 页

为测站数),边长测定需正倒镜各测4次,且应往返测边。 7.1.2 高程测量

〔1〕地面-按业主提供的城市Ⅱ等导线点的两点为起始依据,在两井附近各建立二个以上的固定水准点(施工期间不得破坏),按城市Ⅲ等水准规范往返测定。按工程测量GB 50026-93规范执行。

〔2〕地面和井下连接-高程传递采用悬挂钢尺进行连接。采用2台水准仪同步观测,一般测6~8个结果,误差不大于2mm即可,保留井口和井下水准点作为井下起算点。

〔3〕井下-井下水准点一般以100m埋设固定水准点一点,水准尺必须用装气泡的水准尺,以便减少水准尺的倾斜而造成系统误差。

井下水准测量按城市Ⅲ等水准操作规范执行。应采用往返测,往返固定点之间高差≤3mm,全线往返≤3mm3n1/2 。(n为测站数) 7.1.3 盾构推进测量 7.1.3.1 盾构上标志的测量

先求出盾构的轴线,并把它固定盾构上,前标后标应有足够长度,前标距切口越短越好。并用盾壳求出前标和后标至盾构中心的半径。为确保整个施工期间不被破坏,设置保护记号。此项工作有原始记录和校核记录,以免盾构标志数据中存在系统误差。 7.1.3.2 观测台精度

一般导线点的末端即为盾构观测台。为了确保盾构测量的精度,需定期复测来确保终点导线的点位精度。 7.1.3.3 盾构报表的测量

应用井下导线成果计算出盾构的标志,前标和后标的座标(并进行转角改正), 再算出切口和盾尾的座标与设计座标进行比较后计算出切口和盾尾的平面偏离值。测出前标中心的天顶角计算出前标高程,再以盾构纵坡计算出切口、盾尾的高程,经与设计高程比较后,计算出切口和盾尾的高程偏离。

XXXX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明XXX区间盾构推进工程施组设计

第 34 页

7.1.4 曲线段盾构测量

首先建立以ZH点(或HZ点)为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