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XXXX盾构区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轨道交通明XXX区间盾构推进工程施组设计

第 28 页

设计冻结30天后开始破盾构出洞口,此时,冻土墙厚度达到1.5m,宽度达到10.12m,均能满足上述设计计算要求。

本次地基加固冻结管选用的ф10835mm低碳无缝钢管,采用管箍连接。管箍用ф12135.5mm低碳无缝钢管加工,管箍长度为180mm。测温管采用ф10835mm低碳无缝钢管,采用管箍焊接连接。或采用软塑管密封连接。供液管和冻结器羊角均采用1.5\钢管加工制成。

盾构出洞前对井外地基加固进行验收,加固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出洞施工,否则应采取补加固措施。(具体详见冰冻法加固方案) 2、进洞地基加固

下行线进洞地基加固采用深层搅拌桩加压密注浆,地基加固区域为纵向由工作井外井壁向外3m;横向以洞圈向左右两侧各延伸1m,点位间隔1m;深度至端头井底板往下1m。(具体详见图14,进洞地基加固图) 5.12在特殊地段盾构推进采取的措施 5.12.1 盾构穿越民房的保护措施

本区间隧道沿线将多次穿越各类砖木结构民房,且该类民房已建年限较长,破裂程度较大,对施工过程中的轴线控制和地面沉降非常高。 采取以下针对措施:

〔1〕严格控制盾构正面平衡压力

在盾构穿越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切口平衡压力,同时也必须严格控制与切口压力有关的施工参数,如推进速度、总推力、出土量等,尽量减少平衡压力值的波动。

〔2〕严格控制盾构纠偏量

在确保盾构正面变形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使盾构均衡匀速的施工,盾构姿态变化不可过大、过频,以减少盾构施工对地层的扰动影响。 〔3〕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量和浆液质量

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量和浆液质量,通过同步注浆及时充填建筑空隙,减

XXXX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明XXX区间盾构推进工程施组设计

第 29 页

少施工过程中的土体变形。同步注浆量一般为建筑空隙的200%~250%。 〔4〕在隧道内进行二次衬砌壁后注浆

由于盾构推进时同步注浆的浆液在填补建筑空隙时可能会存在一定间隙,且也没有多少的强度,另外由于盾构推进盾尾引起对压入浆液的扰动,仍存在地面沉降的隐患,因此在隧道掘进的同时,后面同步进行二次壁后注浆。浆液通过管片的注浆孔注入地层,并在施工时采取推进和注浆联动的方式,注浆未达到要求,盾构暂停推进,以防止土体变形。壁后二次注浆根据地面监测情况随时调整,从而使地层变形量控制在最小。 〔5〕对于出现地面变形达到警戒值情况的补救措施

盾构穿越建筑物时,若地面变形值达到警戒值,则需在隧道内通过管片注浆孔进行壁后双液注浆,必要时采取地面跟踪注浆来保护建筑物。 〔6〕制定变形监测方案

(具体详见由分包单位上海京海工程技术公司提供的施工监测方案) ① 对施工进行全过程监测。

② 在位于隧道推进方向上,沿隧道中心线每5米布置一变形观测点。每50米布置一变形测量断面。每一测量断面以轴线为中心,向两侧2m、4m、7m各布置一沉降测点,总计7点(含轴线上的点)。

③ 施工前所得的初始数据必须是三次观测平均值,以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

④ 监测频率普通点为一天两次,对于盾构施工中即将穿越,以及变形量大的点,根据实际情况加密监测频率,必要时进行跟踪监测。 ⑤ 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施工人员。

⑥ 当监测值接近报警值(+10mm,-10mm)时提请有关方面注意,当监测值达到报警值时及时报警。

⑦ 施工监测工作延续到施工结束后,观测值稳定一周后方可停止监测。

由于施工条件差,存在着一定的施工风险,对于有可能发生的一些突发

XXXX有限公司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