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期末重点

审计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审计日记:

指审计人员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 2.审计工作底稿:

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3.逆查法:

指按照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相反方向,按照由财务报表、会计账簿到会计凭证这样一种顺序进行审计的方法。 4.制度基础审计法:

指审计人员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了解与评价来确定进一步审计的范围、重点以及程序,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方法。 5.详细审计法:

指对被审计单位被查期内所有凭证、账簿、报表无一遗漏地进行全面详细审计的方法。 6.抽样审计法:

指从被审计的对象中抽出一部分进行审计,借以推断总体有无错误和弊端的一种方法。 7.标准审计报告:

指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且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时的审计报告。

8. 非流动负债:

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项、预计负债等。 9.盘点法:

盘点法又称为盘存法,是清查库存现金、有价证券、存货、固定资产和其他物资的实际状况,用来搜集实物证据验证帐实是否相符的一种技术方法。 10.审定审计报告:

指审计机关对审计组提出的审计报告所列的审计事项以及提出的建议进行复核、审定,做出最终裁定和评价的活动。 11.审计意见书:

指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出具的对审计事项进行评价、表达审计意见和提出建议的法律文书,不具有强制性。 12.审计决定:

指审计机关做出的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处罚的法律文书,具有强制性。 13.应收账款的账龄:

指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从销售实现、产生应收账款之日起,至资产负债表日止所经历的时间。

14.预付账款审计:

预付账款审计是审计人员依法对企业购销业务过程中的各种预付账款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审查和核实,查明预付账款是否真实存在,有无利用预付账款隐瞒利润等问题。 15.无形资产:

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16.利润分配:

通过确定的利润分配原则,对企业实现的利润按照一定程序进行分配,或对亏损进行弥补。 17.资本公积:

是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股本)中所占股份的投资,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18.资本公积审计:

指审查资本公积形成和使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并对资本公积期末余额的公允性加以验证的过程。

19.分部报表:

是指反映企业各营业分部经营业务的收入、成本、费用、营业利润、资产总额以及负债情况的财务报表。

20.合并财务报表:

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一个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财务报表。

21.复核法:

复核法又称为复算法,是对书面资料的数额,在核对其来源正确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有关数据进行重新计算,以确定书面资料数额的计算是否正确的一种技术方法。 22.分析法:

指利用各种分析技巧对被审计项目有关内容进行对比、分解、综合和评价,从中找出各项目间差异及构成要素,以揭示其有无问题,取得证据或为进一步审计提供线索的一种技术方法。 23.审计目标

指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任务时需要达到的结果与标准,是根据审计授权或委托人的要求拟订的。

24.银行存款函证

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需要以被审计单位名称向有关单位发函询证,以验证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存款是否真实、合法、完整。 25.预计负债

指因企业确认的对外担保、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重组义务、亏损性合同等形成的负债。 26.持有至到期投资 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一般多指债券投资。 27.销售退回

是指产品售出后,购买者因产品质量或规格不符合规定要求,而将该部分产品退回给销售单位,销售单位退回全部货款的业务。 28.现金等价物

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二、简答题

1.简述存货审计中常见的错弊。

1.账户运用不合理。 2.存货收入计价不准确。 3.存货发出计价错误。 4.存货账务处理不规范。

5.存货盘存方法错误。

2.确定应收账款函证的范围和对象时,应考虑的因素。 1.应收账款在全部资产中的重要性。 2.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

3.以前期间的函证结果。 4.函证方式的选择。 3.简述顺查法的特点。

1.审计次序与会计业务处理程序一致。

2.起步于原始凭证的审查,从小处着手,由点到面。 3.着重于帐表单证之间的机械核对。

4.审计的重点在于,通过原始凭证的审计确定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4.简述逆查法的特点。

1.审查次序与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相反。

2.起步于财务报表分析,从大处着手,由表及里,右面到点。

3.着重于“面”的观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据以确定审计的重点对象。 4.审计重点是重点账项、容易出问题的账项。

5. 简述确定应收账款函证的范围和对象时应考虑的因素。

1.大额或账龄较长的项目。 2.与债务人发生纠纷的项目。 3.关联方项目。 4.主要客户项目。 5.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甚至为零的项目。 6.可能产生重大错报或舞弊的非正常项目。

6.在什么情况下,审计人员对应收账款函证可以采用消极的函证方式? 当同时存在下列情况时,审计人员可以采用消极的函证方式: 1.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 2.涉及大量余额较小的账户。

3.预期不存在大量的错误。 4.没有理由相信被询证者不认真对待函证。 7.简述存货审计的基本内容。

1.分析和评价存货的内部控制。

2.审核和复算存货的计价基础和计价方法。 3.抽查和验证存货的收发业务和期末余额。 4.检查和认定存货的盘存制度。

8.简述存货采购业务测试的内容及步骤。

1.从供应部门的业务档案中抽取定货单样本。

2.审核定货单样本是否附有请购单或其他授权文件。

3.审核相应的验收报告、收货方发票和货物入库单,比较三者与请购单在数量、价格

和型号规格等方面是否一致。

4.检查相关的记账凭证及账务处理,复核相关的材料运杂费在不同货物之间的分配是

否正确。若材料是按计划成本入库核算,还应复核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

9.简述良好的长期股权投资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的内容。

1.明确的授权和职务分工 2.健全的证券保管制度 3.将证券登记在企业名下 4.详细登记股权业务 5.定期进行盘点核对

10.简述良好的债权投资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的内容。

1.合理的职责分工 2.健全的资产控制制度 3.详尽的会计核算制度 4.严格的记名登记制度

5.完善的定期盘点核对

11.简述应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形。

1.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2.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

3.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定资产 4.已经毁损,以至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5.其他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12.简述短期借款审计中常见的错弊。

1.短期借款程序和手续不完备、不合规 2.短期借款未按规定用途使用 3.故意隐匿、漏列短期借款 4.短期借款利息处理不合理 13.简述应付账款审计中常见的错弊。

1.隐匿销售收入 2.销货退回不冲减应付账款 3.应付账款长期挂账 4.利用应付账款贪污现金折扣 14.简述成本业务的审计目标。

1.确定成本的确认是否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

2.确定有关成本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有效并被严格遵守

3.确定有关成本的分类处理是否正确,有无任意归类或分类不当的问题发生 4.确定各项成本的记录和计算是否完整和正确

5.确定各项成本在财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15.简述财务审计报告的基本结构内容。

1.审计报告的标题 2.审计报告的接受者 3.审计报告的具体内容 4.审计附件 5.审计报告人及报告日期 16.简述报表审计中常见的错弊。

1.财务报表不合规 2.财务报表项目数字计算、填写不正确 3.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不正确 4.财务报表项目数据来源不合规 17.简述收入审计的目标。

1.确认收入实现的目标是否合理 2.确定各项收入的记录是否完整 3.确定各项收入的计算是否正确 4.确定各项收入是否与相关的费用配比 5.确定收入是否在财务报表上恰当披露 18.简述固定资产审计的内容。

1.审查和评价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 2.审查和验证固定资产当期增减变动业务 3.验证和复算累计折旧的计提是否正确 4.审查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确定在固定资产减少过程中发生的收入和支出是否及时并

如实的反映,有无藏匿收入或虚增支出

5.确认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表达是否恰当 19.简述企业财务审计的基本特征。

1.审计范围国际化 2.审计领域扩大化 3.审计层次立体化 4.审计内容复杂化

5.审计主体多元化 6.审计行为规范化和审计技术科学化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