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9月收治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干预性护理措施,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总有效率。 结果 干预组总依从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同时给予补充钙剂和相关护理措施。 1.3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加用干预性护理措施,包括如下措施。

1.3.1 心理护理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群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大多数患者缺乏对这种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往往忽略治疗。在发生骨折时,患者对发生骨折的原因也不甚了解,这对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是不利的。护理人员首先给患者讲解有关骨质疏松的知识,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骨质疏松带来的相关问题,能够积极配合医护工作,从而提高疗效。对于合并症较多、造成生活严重障碍的骨折患者,其可能存在悲观、绝望、冷漠的不良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注重与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够在短时间内认清患者的内心状态,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交流方式,为患者解决心理障碍,积极改善其心理状态,解除悲观、恐惧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讲解不良心态对疾病康复造成的影响,让患者自觉改善心态以配合治疗。

1.3.2 饮食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营养摄入不足、钙质生成不足有一定关系,由于老年人食量较差、摄入食物缺乏营养,日久则造成营养不良性骨质疏松症。因此护理人员应注重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饮食护理,强调良好饮食对骨折的促进愈合作用。为患者加强钙、维生素d、微量元素、蛋白质等摄入,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参考患者的个人喜好,注意饮食品种的多样化,以保证患者能够每日摄取到足够的营养物质,从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进骨折愈合。同时还应该避免暴饮暴食,要求患者戒除烟酒、咖啡、浓茶等胃肠道黏膜有刺激的食物,同时这些物质也能够促进钙、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吸收。根据患者自身口味,为患者额外提供牛奶、酸奶、某些海产品、绿叶菜等含钙磷比例较理想的食物,以促进钙磷的吸收[3]。避免以未经发酵而制成的面包为主食,因它含有一种植物碳水化合物,可与其他食物中的钙、锌结合,从而破坏钙锌营养素的吸收。

1.3.3 运动护理 运动疗法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愈合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医学认为,通过肢体的运动和特殊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恢复机体整体功能和肢体功能,从而加速骨折愈合,达到预

防再骨折的效果。护理人员在制定运动计划时参考患者的自身情况及兴趣爱好,对于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近期心肌梗死、全身性急性炎症等患者应避免运动锻炼。而运动的频率、持续时间及运动方式因人而异,强调循序渐进,一般以能够耐受、不出现疲劳、运动前后的脉搏变化不超过30次/min为宜[4]。根据患者骨折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锻炼。如股骨颈骨折,在固定治疗24 h后,可在床上帮助其被动活动,给予腿部肌肉按摩、踝关节背屈、上身及臀部做引体向上运动等,48 h后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活动、深呼吸、加强腿部肌肉等收缩训练及关节活动。注意训练量应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约术后10 d左右,可做离床训练,延长半卧时间。如脊椎骨折患者,可在术后2~3 d内进行仰卧位病椎垫枕进行五点支撑腰背肌训练,护理人员教会患者进行挺胸背身的动作,向其说明该功能锻炼的目的和作用,让其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来。 1.4 观察指标

依从性按照患者治疗期间对医护工作的依从程度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三个等级;按照评定量表gartland和werley的标准[5],疗效评价分为治愈、好转、未愈三个等级。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记录,时限为4周。 1.5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组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263,p<0.01)。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75,p<0.01)。见表2。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由于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后,造成骨密度下降、骨强度减低,受到轻微暴力甚至在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也是一种病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多见,60岁以上人群多发。骨质疏松性骨折有以下特点:(1)骨质疏松症患者罹患骨折并卧床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会加重骨质疏松症。(2)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不易达到满意效果。造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众多,主要包括:(1)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对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影响较大,如饮食缺乏钙质、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则可诱发骨质疏松性骨折;(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骨密度会逐渐下降,这就大大增加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当骨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则会因为较小的创伤而引起骨折;(3)跌倒因素。临床发现,在众多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受伤原因中,意外跌倒是最主要因素[6]。老年患者本身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