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以生物技术药为重点,加快化学药品与制剂、农药化工、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等项目引进与开发,加快行业技术中心建设和科技研发投入。
——环保产业。重点发展环保服务业、环保设备、环保材料,加快发展循环流化床、工业余热余压、生物质发电等环保型锅炉,高压变频调频、静态无功补偿等节电装备以及各类风机、压缩机等节能机电产品,推进智能电网相关设备制造。
——物联网产业。大力发展煤矿安全信息感知采集技术、煤矿信息融合、识别与协同技术、煤矿物联网控制技术、煤矿物联网络安全生产、预警、灾后重构再生技术等,推进矿山安全物联网产业迅速形成规模和产业化。
——电子信息产业。按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做强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称重电子等行业。支持云意电气、精英电器、盛联科技、格利尔数码等龙头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强新技术引进和改造,加快新产品研制和开发,积极引入相关产业,建成国家级特种电子生产基地。
2、打造徐州市现代服务业高地,使现代服务业成为铜山内涵城市化的后续推动力
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铜山城市化的后续动力,深入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为方向,推进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便利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形成工业与服务业协调迸进的发展态势。推进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建立从产品创意、设计、研发到物流、营销等各类专业化服务业企业。到2015年力争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00亿元左右,建成徐州市现代服务业高地。
(1)加快建设徐州市南部商贸中心(中心商圈?)
加快北京路沿线地区建设,通过现有工业用地的外迁与旧城改造,完成土地整合与置换,并形成以商务、办公、商业、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综合功能片区,成为徐州市南部商贸中心
依托同昌街的原有商业设施,以同昌街、北京路交叉口为核心节点,横跨北京路两侧地块,以商业服务、商贸商务、金融、办公等为主要功能,形成城市副中心级的公共中心。
依托现有南洋国际项目和无名山公园,建设衡山路休闲街,并通过特色商业街区的建设,打通从无名山公园到向东至北京路、向南至楚河的公共廊道,打造片区级的商业中心。
29
依托珠江路南侧的产业园区,以北京路、珠江路交叉口为核心节点,打造以商务办公、企业聚集与高新孵化为主导功能的企业总部基地,吸引公司与企业总部入驻,同时配备完善的商业服务和居住功能。
(2)加快建设高等教育集聚区
充分挖掘区内科教资源优势,加快编制高等教育集聚区发展规划,按照“社区管理政府化、教育资源共享化、基础设施市政化、师生生活社会化、运转机制市场化” 的原则,建设集教育科研、度假和休闲为一体的开放型、园林式的高教集聚区。理顺产、学、研关系,使高等教育集聚区与高新区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高校不仅为高新区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还要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培养和培训基地,高新区企业则为高校发展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并成为高校学生的实习基地。
以高等教育集聚区为依托,积极发展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等以智力为核心要素等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应用于工程机械、智能动态称重、测量仪表、智能包装等方面的软件,努力发展自主研发、产品设计、科技测试、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为打造国家级高新区,率先建成创新性区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3)打造徐州都市圈重要的物流基地
以铜山物流园区为载体,加快建设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运输网络设施、运输组织及管理中心和物流信息管理中心,形成一个社会化的综合物流服务系统,大力发展大宗商品区域配送物流、生产原料专业配送物流、生活性物流和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培育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培养一批规模型现代物流企业,成为淮海经济区重要的物流基地。
3、加快建成国家级高新区,使自主创新成为铜山内涵城市化的引擎
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市委市政府的战略举措,要抢抓撤县建区的契机,充分发挥本区科教资源优势,按照集聚“高端技术、高端产业、高端客户、高端人才”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