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区“十二五”城市化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铜山撤县建区后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铜山区“形成现代化城区框架形态和布局结构”的重要时期,更是铜山区着力建设“两个中心”、“四大基地”的攻坚时期。根据《铜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铜山区“十二五“城市化发展规划》。本规划立足“推进跨越发展、建设美好铜山”的战略要求,阐明“十二五”时期铜山区城市化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指导铜山区的城镇建设、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推进城市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十一五”城市化的成就与问题
(一)辉煌成就
“十一五”期间是铜山区城市化进程推进最快、城镇建设力度最大、城乡面貌变化最明显的时期。五年来,铜山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和谐,以增进民生幸福凝聚力量;紧紧围绕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特色的产业城区、以山水园林为特色的生态城区和以舒适宜居为特色的人本城区的总目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和中心镇的集聚力,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经过五年的努力,铜山作为徐州市南部主城区的框架基本形成,城镇功能显著提升,农村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 城市规模有序扩张,城市化发展较快。2010年底全区建成区面积达32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达16.5万人,比“十一五”初期的18.16平方公里、15万人增长了76.21%、10%;2010年末全区总人口为129.27万人,城镇常住人口达58.17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5%,比“十一五”初期的35%增长了10个百分点,高出苏北平均水平近1个百分点,城市化率年均增长1.45个百分点,城市化速度快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十一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7.2万人,新增再就业1.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8万人。
—— 强化规划引领,科学谋划城乡发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超前谋划299平方公里城乡统筹协调区,科学规划180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
1
和8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拓展了发展空间,明确了发展定位。强化规划引领作用,不断完善行政区、工业园区、商业中心、管网管线规划,实现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十一五”期间,先后组织开展100余项规划项目编制工作,完成19镇(场)总体规划和799个居民点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了中心城区、乡镇、集中居住区三级规划体系。科学规划为城乡建设重点工程项目提供规划的技术保障,为中心城区、重点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等描绘美好蓝图。
—— 城区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十一五”期间,先后实施185项城建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60亿元。实施珠江路快速通道、华山路南延、104国道改扩建,北京路综合整治、楚河景观提升及凤凰广场绿地、老街道综合整治、奎河治理、玉泉河节点游园、城区污水管网升级、徐州南高速出入口节点绿化等工程。功能性项目快速推进,淮海国际采购城、矿大科教配套区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海宁皮草城、润东4S店等投入运营;北京路中心商圈、南洋国际商城、南京路步行街等商贸重点项目快速推进,江苏银行、昆山农商行、莱商银行等10家金融机构入驻城区;盛联科技、龙太钢铁物流等成为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徐州南部主城区的框架基本形成。
—— 中心镇加快发展,城镇体系日趋合理。依托我区近城靠矿的区位优势,不断优化城镇体系结构,形成以城区为核心、中心镇为重点、以中心镇带动一般镇发展的城镇体系新格局。“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六个重点创建镇新建集中居住小区17个,打造优美居住环境,兴建农业观光园10个,投资6200万元,新铺设道路约20公里,道路硬化23.19万平方米,大大提高了中心镇交通环境。2010年,再次抓住徐州市加快发展中心镇的机遇,完成9个创建镇总体规划修编,118个创建项目完成投资96亿元,张集、利国、柳新、大许、郑集、汉王、棠张等镇通过实施道路硬化、美化、绿化、亮化,改善了镇区环境。中心镇集群效应开始显现,集聚力与辐射力不断增强。
——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