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吴宇求

具体到江门市地区实行以县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站为基础的县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各市(区)要按时保质建成十多家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试点分院按二级医院标准建设,辐射周边乡镇,实现县(市、区)域内半小时均可享受到二级医院水平的医疗服务。台山市作为全省第一批县镇医疗联合体试点,要进一步扩大医联体试点范围,并大胆创新、探索、总结,创出成效。 

(三)跨区域专科联盟,是根据区域内医疗机构优势专科资源,以一所医疗机构特色专科为主,联合其他医疗机构相同专科技术力量,形成区域内若干特色专科中心,提升解决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形成补位发展模式。横向盘活现有医疗资源,突出专科特色。 

案列参考:北京儿童医院专科联盟 

北京儿童医院组建的专科联盟可以看作是全国的一个样板。2012年以来,北京儿童医院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探索建立专科联盟,创新医联体建设,初步搭建起全国儿科四级诊疗体系,让更多患儿就近就医、有序就医。 

2012年以来,先后对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等综合医院儿科进行科室托管,对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和河北省保定市儿童医

院等专科医院进行整体托管,对河南省儿童医院等省级专科医疗机构与地方政府进行共同托管,通过派驻管理团队,帮助完善医疗、质控、门诊等管理制度,开展学术讲座、临床带教、指导查房、疑难病会诊等,实现专家、管理“双下沉”,变输血为造血,有效加强托管医院专业学科建设,带动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双提升”,填补了当地儿科特色专业空白,并辐射周边地区,将更多患儿留在当地。 

2012年,牵头整合北京市儿科资源,面向22家市属三级医院儿科,建立“北京市儿科综合服务平台”。2017年,与首都儿科研究所共同牵头组建北京市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使得市属医院儿科联系更加紧密。2018年,进一步推动儿科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相继挂牌成立北京儿童医院天坛诊疗中心、世纪坛诊疗中心。 

2013年,牵头组建跨省专科联盟——北京儿童医院集团,与各省级儿童医院实现“六个共享”:专家共享、临床共享、科研共享、教学共享、预防共享和管理共享,加大基层儿科人才培养,带动全国儿科共同发展,探索在全国建立“病人不动、医生动”的医疗服务新模式,为百姓有序就医提供便利。经过五年发展,初步建立全国儿科四级医疗服务体系,成员单位辐射24个省份,近1800家。 

数据显示,2018年门(急)诊量比2017年下降约14%,外地患儿占比也下降到41%。同时,医联体许多成员单位门诊量呈现明显增长。 

趋势分析: 国家卫健委相关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优势,重点推进肿瘤、心血管、脑血管、呼吸、感染性疾病、重大传染病等重大疾病,以及儿科、麻醉科、病理科、精神科等短缺医疗资源的专科联盟建设。可以预见的是,以专科协作为纽带,通过专科联盟建设强弱项、补短板,将促进各级医疗机构专科整体能力的大幅提升。 

江门市组建跨区域专科联盟。以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推进纵向专科联盟建设,原则上全市范围内每个专科只组建一个专科联盟。当前要做实做强由市中心医院、市五邑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牵头组建的17个专科联盟。鼓励市中心医院、市五邑中医院、市人民医院等三级医疗机构之间以特色专科为纽带组建专科联盟,整合力量提升我市重大疾病诊治能力,横向盘活现有优质医疗资源。 

(四)远程医疗协作网,是由牵头单位与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大力推进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二级、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利

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案例参考: 舟山群岛网络医院 

搭建远程医疗协作网,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是提升偏远地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 早在2007年,舟山市就开始尝试远程医疗。2015年7月,“舟山群岛网络医院”的蓝图在全市铺开,一个平台统一、多家远程服务中心共享、基层远程服务站点全面覆盖的远程医疗协作网逐步成形——5个远程医疗服务中心落户5家舟山市三级医院,下联52个基层远程医疗服务站点;13个专科门诊在“云端”开设;100多名拥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常年坐诊,与1600多名基层医务人员“面对面”会诊、教学。一间间“云诊室”紧密连接着城市与海岛,众多病人不用出岛就能享受到专家的会诊服务。 通过整合市、县(区)、乡镇、社区(村)四级医疗资源,浙江省舟山市打造了覆盖舟山群岛的远程医疗协作网,使居民就近享受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据相关数据统计,当“舟山群岛网络医院”开通一年多的时候,全市就有20余万人次患者从中受益,得到了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其中远程专家门诊3541人次、远程临床急会诊254人次、远程心电诊断4201人次、远程放射诊断114434人次、社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