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重点题库

c.糖原 d.淀粉 8.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水解反应。( b )

a.氨基酸+氨基酸→二肽+H2O b.二肽+H2O→氨基酸+氨基酸 c.多肽变性反应 d.a和b都是 e.b和c都是

9.一条肽链是由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用3种蛋白酶水解得到5段短链(N表示氨基

末端);Ala-Leu-Asp-Tyr-Val-Leu; Tyr-Val-Leu;

N-Gly-Pro-Leu;N-Gly-Pro-Leu-Ala-Leu; Asp-Tyr-Val-Leu。请确定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序列。N-Gly-Pro-Leu-Ala-Leu-Asp-Tyr-Val-Leu 10.蛋白质的球形结构特征属于( c )。

a.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b.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c.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d.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11.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c )。

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 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c. 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e.以上都不是

第三章 细胞——生命的基本单位 1.名词解释

细胞:一切生物体(病毒除外)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存在的最基本形

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一般由细胞核、细胞质和保持界限的细胞膜组成。 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3点:所有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新的细胞必须经过已存在细胞的分裂产生;单个细胞可以是独立的生命单位,许多细胞又可以共同形成生物整体。

分化:同一来源的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在细胞间产生形态结构、生化特征和生理功能有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去分化:指已经分化的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变为具有未分化细胞特性的过程。

组织:指来源和结构相同,行使一定功能的细胞群。

原核细胞:其细胞结构中没有细胞核,遗传物质为一环状DNA构成,同时细胞内不合以膜为基础的线粒体、质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真核生物:指出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其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明显的细胞核和核仁。

细胞器:是指分布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它包含有自身特定的酶系。有界膜的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等;不具界膜的细胞器如核糖体、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等。

染色质:是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并可被苏木精等染料染色的物质,染色质DNA含有大量的基因片段,是生命的遗传物质。

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准备分裂时,经过凝缩和线性缠绕而成在的显微镜下可辨认的状态。每个物种都有着固有数量和形状的染色体,而染色体不但在不同生

41

物内有较大差异.在同一个体内不同组织中也有区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装而成,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内膜系统:指真核细胞细胞质内的一些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片层结构,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

线粒体:细胞中重要而独特的细胞器,是呼吸作用进行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中,通过Krebs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将营养物质氧化分解,并进一步将分解获得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ATP中,供给生物生命活动之用,因此线粒体被称为生物体的“动力工厂”。

类囊体:是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小囊.沿叶绿体的长轴平行排列。膜上有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又称光合膜。

细胞骨架:分布于真核细胞内的蛋白质纤维网状结构,与细胞器的空间分布与功能活动、细胞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有着密切关系,在细胞中起到“骨骼和肌肉”的作用,通常由微丝、微管、中间纤维组成。

流动镶嵌模型:一种生物膜结构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生物膜被描述成镶嵌有蛋白质的流体脂双层,脂双层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表现出不对称性。有的蛋白质“镶”在脂双层表面,有的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部,有的则横跨整个膜。另外脂和膜蛋白都可以进行横向扩散。

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把物质由高浓度一侧跨膜运到低浓度一侧的过程,该过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

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把物质由低浓度一侧跨膜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过程,该过程消耗细胞的代谢能并需要膜蛋白的参与.其最重要的作用是保持细胞内部的一些小分子物质的浓度与周围环境相比有较大的差别。

简单扩散:被动运输的一种方式,沿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其扩散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电位差)成正比.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蛋白的协助。

渗透作用:溶剂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半透膜,而溶质分子则不能,这种现象叫做渗透,水的简单扩散就是渗透作用。

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细胞由于过度失水,细胞缩小所发生的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 通道蛋白:指在易化扩散过程中,起着通道作用的膜蛋白。通道蛋白与所转运物质的结合较弱,它能形成亲水的通道,当通道打开时能允许特定的溶质通过,所有通道蛋白均

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溶质。

膜电势:指由于分布在膜两侧的阴离子与阳离子数量不等造成的膜的电位差。 核小体:核小体是由DNA与组蛋白共同组装形成的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其结构要点;①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碱基对个数)左右的DNA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以及一个

分子的组蛋白H1;②DNA分子以左手方向盘绕组蛋白八聚体两圈;③一个组蛋白H1分子与DNA结合,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口,从而稳定了核小体的结构。 着丝粒[centeomere]:中期染色体的较细部位称为主缢痕,着丝粒在丰缢痕的染色质部位。姐妹染色体通过着丝粒相连。

同源染色体:是指多数动物和植物的体细胞的细胞核中一条来自父系,另一条来

42

自母系的一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分布基本相同。

姐妹染色单体:在真核细胞分裂前的准备期,细胞核内染色体在复制之后,形成纵向并列的两条染色单体,它们通过着丝粒相连,这一对染色体称为姐妹染色单体。

核型:一种生物的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组的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等表形被称为核型。每种生物正常的细胞都有特征的核型模式图。核型分析是诊断人类遗传病、判断不同物种间亲缘关系与进化的重要手段。

细胞周期(cell cycle):是指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一个完整过程。

有丝分裂(mitosis):经过分裂间期的遗传物质复制和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4个时期的一系列复杂的核变化,使细胞中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它们含有与母细胞相同的染色体组。有丝分裂的特征是子细胞染色体数量与母细胞相同。

减数分裂(meiosis):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二倍体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生殖细胞。其特点是DNA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产生4个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的子细胞。

2.下列( b)不是由双层膜所包被的。

a.细胞核 b.过氧物酶体 c.线粒体 d.质体 3.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 c )。

a.痘病毒 b.蓝细菌

c.支原体 d.古细菌 4.下列(b )细胞周期时组成是准确的。

a、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b、G1—G2—S—M c、G1—S—G2--M d、M—G1—S—G2 5.引导细胞运行的引擎分子是( c)。 a、ATP b、cyclin c、Cdk d、MPF 6.下面(d )不是有丝分裂前期的特征。

a 、核膜解体 b、染色质凝集 c、核仁消失 d、胞质收缩环形成 7.下列细胞器中,作为细胞分泌物加工分选的场所是( b )。 a、内质网 b、高尔基体 c、溶酶体 d、核糖体 8.不直接消耗ATP的物质跨膜主动运输方式是(c )。 a.Na--K b.质子泵

c.简单扩散 d.协同运输 f.易化扩散 9.细胞核不包含( d )。

a.核膜 b. 染色体 c.核仁 d. 核糖体 e. 蛋白质

10.细胞膜不具有( d)的特征。

a.流动性 b.膜两侧不对称性 c.分相现象 d.不通透性 11.真核细胞的分泌活动与(c )无关。

a.粗面内质网 b.高尔基体 c.中心体 d.质膜

43

+

+

12.真核细胞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b )。

a.端粒 b. 核小体 c. 染色质纤维 d.着丝粒 13.将下列描述和相应的细胞内结构或物质匹配

a.合成细胞分泌蛋白的核糖体附着部位 质体 b.线粒体内隆起的褶皱 类囊体 c.合成和贮存糖类 内质网膜 d.分泌水解酶分解细胞 溶酶体 e.叶绿素在叶绿体中的存在部位 嵴

f.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 过氧化物酶 .毒性分子的氧化 线粒体 第四章 能量与代谢

1.名词解释

代谢: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同化作用:生物体将简单小分子合成复杂大分子并消耗能量的过程称为同化作用或合成代谢。

异化作用:生物体将复杂化合物分解为简单小分子并放出能量的反应,称为异化作用或分解代谢。

自养生物:是指可以不依赖任何有生命的物质而独立生活的生物,包括光能自养生物和化能自养生物。

异养生物:是指通过分解自养生物合成的有机质获得能量的生物。

吸能反应:在化学反应中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才能进行的反应称为吸能反应。 酶: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 核酶:具有催化作用的RNA。

酶的活性:也称酶活力,是指酶催化一定反应的能力。其大小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速度来表示。

活化能:是指用于克服能障、启动反应进行所需要的能量。

活性中心:即活性部位,指酶分子中和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相关的部分。

竞争性抑制:抑制剂和底物竞争性的结合在酶的同一个部位称为竞争行抑制。 反馈抑制:在代谢过程中局部反应对催化该反应的酶所起的抑制作用。

辅酶:作为辅因子的有机分子。通常是与酶蛋白结合比较松弛,用透析法可以除去的小分子有机物。

辅助因子:辅助酶进行催化反应的非蛋白的无机金属离子称为辅助因子。

细胞呼吸:是生物细胞消耗氧气来分解食物分子并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由—系列化学反应组成的一个连续完整的代谢过程,每一步都需要特定的酶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糖酶解: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有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是一切生物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途径。

柠檬酸循环:大多数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有氧的情况下,将酵解产生的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的乙酰CoA,乙酰CoA通过一系列氧化脱羧,最终生成CO2和H2O,

4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