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整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与智慧:哲学在词源中是“爱智慧”的意思. 2.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3.哲学与方法论: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4.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就词意而言,哲学一词最初是来自古希腊。 古希腊文由“爱”和“智”两个字组成,是爱智慧的意思。在汉语中“哲”字解释为“聪明”的意思。 但是了解词意并不是等于揭示了哲学的科学含义。

宗教、科学、哲学

宗教所依靠的是信仰,它们产生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亦即对宇宙的真实存在和终极奥秘以及包括人自己在内的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归宿和实在性的关怀或牵挂,因而宗教的对象是具有永恒无限之特征的超验的和理想性的存在,对于这样的对象是不可能通过认识来把握的,所以只能是信仰。

哲学居于宗教与科学之间:一方面它象科学一样属于理论思维,因而从根子上总是诉诸理性;另一方面它又象宗教一样起源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追求热爱的是永远无限的智慧世界。

科学是人类认识能力的产物,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它们的对象通常是具体、有限和现实的,并且能够形成具有一定的普遍必然性的知识。

哲学的优越之处与局限性

科学解决不了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问题,而宗教缺少理性的清晰明确和普遍适宜的特点。

哲学既起源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它的对象就一定是永恒无限的东西,那实际上是我们的认识能力难以启及的。结果,哲学既缺少宗教单纯诉诸信仰的便利条件,同时又无法达到科学知识所特有的确定性。

品味黑格尔的比喻

? “庙里的神” ——哲学如同普照大地的阳光 ? “厮杀的战场” ——哲学派别之间的批判性 ? “花蕾、花朵和果实” ——哲学在批判中“扬弃” ? “密涅瓦的猫头鹰” ——一种反思的智慧 ? “消化与生理学” ——学习哲学的目的 ? “同一句格言” ——哲学需要生活体验 ? “动物听音乐” ——形成哲学智慧的艰难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 → 整个世界 → 一般规律 具体科学 → 部分世界 → 特殊规律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是以世界万物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因此,它与具体科学是不同的。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材料,通过各门科学研究成果去总结世界观方法论方面的认识,又以所得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过来去指导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

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或主观世界中某一领域、某一层次、某一方面的特殊问题及其规律,它所概括和总结的科学知识只适用于自己的特殊需要。

它们二者关系应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与联系表明:

那种认为哲学是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企图用哲学囊括和代替具体科学的认识是错误的。相反,任何企图否认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观点和做法,也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概括地说: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定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比如,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状态怎么样?有没有规律? 等等,这些都属于世界观问题。

世界观包括人生观

?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一定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比如,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人在世界当中怎么看待自己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的看法,是受不同的世界观支配的。

世界观同时又是方法论

? 世界观作为指导人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就表现为方法论。

? 当人们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之后,就会按照这些观点去解释一切现象、处理各种问

题。

综上所述:

世界观是人人具有,但是自发的、零乱的世界观,还不能称之为哲学。只有经过思想家自觉研究、系统阐发和逻辑论证的世界观,才能称之为哲学。所以,哲学不等于一般的世界观,它是系统化和理论化了的世界观。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 世界观 理论化

世界观

哲学

系统化

二、哲学的基本特点

? 哲学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 哲学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 哲学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 哲学具有民族性 ? 哲学具有阶级性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它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

它划分 了可知论与 不可知论。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又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

?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

的问题。对这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分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 ?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

世界的问题。即认识论问题。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哲学上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 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哲学,都是唯物主义。 ? 凡是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坚持意识第一性的哲学,都是唯心主义。

? 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这两大派别之外,所谓独立于两派之外的第三种哲学实际上是

不存在的。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古今中外,哲学领域出现的哲学派别形形色色、数不胜数,但从围绕哲学基本问题

展开的斗争看,最基本的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式,即古代的朴素唯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

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

? 唯心主义则有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两种基本形式。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

? 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哲学上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 凡是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就是可知论。

? 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和一些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知的。 ? 但也有极少数的哲学家,否认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

界的可能性,这是不可知论。

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互相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只有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才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同时也只有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才能把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贯彻到底。

为什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

? 具体说有以下三大理由:

? 首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 其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各种哲学派别相互论争的理论焦点。

? 最后,更为重要的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核心内容。

(二)哲学基本派别的发展形态 1、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哲学史的二个对子

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问题:世界观的基本问题 世界“是什么” 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世界“怎么样”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辩证法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