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期末预测试题 含答案

15.频数分布是不同类别在总体中的相对数量分布。(×) 16.假设检验所依据的是概率论中的小概率原理。(√)

17.普遍调查简称普查,指的是对于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的进行的调查。(√) 18.定比尺度是测量层次中最高的一种且没有绝对的零点。(×)

19.层次简化论是只局限于用某些特征来分析和解释多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20.操作化其实质即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以从经验上进行观察的具体指标。(√) (二)

1.社会调查既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也是一种横剖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2.选题的首要原则是研究者对于该问题的兴趣。(×)

3.描述性调查关注的焦点在于总体的各种结构及其分布,即它回答的是“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结构。(×)

4.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定额抽样都属于概率抽样。(×)

5.置信水平反映的是抽样的精确性程度,置信区间反映的是抽样的可靠性程度。(×) 6.有效度的测量一定是有信度的测量。(√)

7.是否存在具有实际意义上的零点,是定比测量与定距测量的区别之一。(×) 8.问卷设计的问题要尽量复杂,内容全面,可带双重或多重含义。(×) 9.第一印象不属于资料收集要点。(×)

10.资料的审核工作包含检查出问卷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和重新向被调查者核实。(√) 11.推论统计只针对抽样误差而不考虑非抽样误差。(√) 12.直方图仅适用定距层次变量。(√)

13.众数可以用来概括反应总体的一般水平。(√)

14.中位数对数据总体的描述和反映比平均数更全面、准确。(×) 15.推论统计主要是统计分析样本的基本情况。(×)

16.当X2检验表明两变量间存在关系时,就意味着这种关系是一种强关系或重要关系。(×) 17.交互分类表所使用的变量层次是定类变量和定距变量。(×)

18.如果两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那么必定存在相关关系,反之亦然。(×) 19.座谈会是访谈法中层次最高,难度最大的一种方法。(√)

20.频数分布可以把原始数据进行初步简化,但不能用来直接比较不同样本。(√)

(四)名词解释

(一) 1.抽样调查

即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2.层次谬误

又称为区群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的是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3.整群抽样

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又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调查的样本的方式。 4.操作化

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5.结构访问法

结构式访问又称标准化访问,即按照事先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访问问卷进行的访问,根据访问员与被访者是否见面,结构式访问又可以分为当面访问和电话访问。 6.回归分析

是对有相关关系的现象,根据其关系的形态找出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即建立回归方程来近似的表达变量间的平均变化关系,以便依据回归方程对未知的情况进行估计和预测。 7.集中趋势分析

指的是用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说反映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 8.交互分类

就是将调查所得的一组数据按照两个不同的变量进行综合的分类。

(二) 1.层次谬误

又称为区群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的是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2.操作化

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3.抽样误差

样本统计值与总体的参数之间的误差,是由于臭氧本身的随机性所引起。误差不论选择什么抽样方式都不可避免,它取决于总体分布方差和抽样规模。 4.效度

测量的有效性或准确度,即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如实反应某一概念真正含义的程度,也指测量出来的东西是否真的是研究者想要得到的东西所测的结果是否能正确、有效的说明所要研究的现象。 5.抽样框

抽样过程中抽取样本的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6.描述性调查

以描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为目的的调查。 7.总加量表

一种复合测量,它可以将多项指标概括为一个分数,因而可以有效的缩减资料数量,并有效的区分出人们在这些概念或态度上的程度差别。 8.社会调查

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的、直接的从一个曲子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五)简述题

(一)

1.简述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这种固定的程序可以说是社会调查自身所具有的内在逻辑结构的一种体现。从大的方面看可以将社会调查的程序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选题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分析阶段和总结阶段。 (1)选题阶段,调查问题一旦确定,整个调查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也随之确定,调查问题选择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调查工作的成败,决定着调查成果的好坏优劣。 (2)准备阶段,若选择调查问题的意义在于确定调查目标,则准备阶段则可以理解为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包括调查设计、抽取样本、变量测量、问卷设计。 (3)调查阶段,也称为实施阶段,即自填问卷、邮寄问卷、结构访问、电话访问几个方面。 (4)分析阶段,指资料整理、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实地调查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审核、整理、统计、分析。

(5)总结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调查报告、评估调查质量、应用调查成果。 2.简述选题的标准。

(1)重要性,即调查课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2)创造性,也可以称作创新性或独特性,他指的是调查课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3)合适性,指所选择的调查课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4)可行性,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调查课题的主客观条件。

在这些选题标准之中,重要性是最基本的标准;独特性则是基础上提出的新标准,可行性是决定性标准,合适性则是前三条标准基础上提出的更进一步的标准。 3.举例说明社会调查中的分析单位、调查对象,并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调查中主要有五类分析单位: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物。 调查对象是研究者收集资料时所直接询问的对象。

两者的关系:分析单位是一项社会调查中所研究的对象,分析单位与调查对象有时可能会由同一种对象承担,但分析单位不一定是调查对象,同样的,调查单位也不一定是直接的分析单位。但两者是紧密联系的,调查对象是为了分析和诠释分析单位的一些情况或问题,分析单位由调查对象来支撑。(例证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