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学习指导书练习参考答案(完整)

“请发短信给我”说成“请短信我”,虽然语法改变,但意义没有改变。

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同一个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接触或统一必然会造成语言相应的变化;人与人交流时的创新要求、省力要求也必然会使得语言变化和调整。

2.举例说明语言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要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

语言符号是音和义的结合,符号和符号之间必须保持有效的区别。如果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干扰、破坏,就会引起语言系统的变化。比如,远古汉语是单音词占优势的语言,那时候的语音系统比较复杂,声母和韵母中音位和音位的组合方式比较多样,因而单音节的词互有区别。之后先后发生了复辅音声母消失、辅音韵尾合流等变化,音节结构趋向简化,声调因此应运而生。

语言中有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以及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3.什么是语言演变的渐变性。

渐变性是语言演变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的发展变化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语言是社会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是约定俗成的结果。 渐变性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1)语言是由各语言要素过程的,这些要素不能“要变一起变”,只是少部分的逐渐变化,大部分保持稳定,才能保证语言交际的顺畅进行;

(2)语言被不同的人使用,因此语言要素的变化不可能一下子涉及所有的人,语言群体越大,变化扩散到整个群体需要的时间就越多。比如,北京话零声母有从w到v的变化,但目前仍然处在变异状态,不少语言调查都表明,这一变化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等条件下都有不同的变异情况,也就说明这一变化的扩散具有渐变性。

4.什么是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 语言的不平衡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33

首先,语言的各要素在演变中是不平衡的,一般来说,如果不涉及外部语言接触的影响,词汇方面变化得最快,因为词汇对社会现象最为敏感,大量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出现要求大量的新词涌现;而语音方面就要相对慢一些,因为一个语音的演变会涉及一批使用这个语音的语素,而且语音之间的相互关系更为紧密,一个音的变化常常涉到同类的语音,比如,“腭化”,舌根音k如果腭化,通常其他舌根音也会腭化,正是由于语音变化涉及面比较大,而且与社会变化没有直接的联系,变化相对就慢。而语法作为符号的组织规则,稳定性的要求相对来说更强,词汇和语音作为组织材料,其变化较少影响到作为框架的语法。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来看,也可以看出词汇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再次之的不平衡状况。

再次,不同的人群在演变中也有不平衡的状态,有的人接受变化快,通常是年轻人,有的人接受慢,通常是中老年人,有些地方的人群变化快,通常是文化中心或者政治经济中心,有些地方的人群变化慢,通常是相对不发达的地区。

最后,同一语言子系统也有不平衡的变化,比如,词汇系统中基本词汇变化慢,一般词汇变化快;语音系统中处于双向聚合中的语音变化慢,处于单向聚合中的变化快。

5.谈谈语言演变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的关系。

语言的渐变性根源于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社会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是约定俗成的结果,因此,就语言整体而言,就语言整体而言,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突然之间变得面目全非,否则,人们就不能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了。渐变性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首先,语言是由个语言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不能“要变一起变”,只能少部分的逐渐变化;其次,语言被不同的人使用,因此语言要素的变化不可能一下子涉及所有的恶人,语言群体不同,变化扩散到整个群体需要的时间就越多。

语言发展变化的不平衡性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语言演变的渐变性。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均衡的、匀速的,而是不平衡的。

第一,语言系统发展变化不平衡。在语言各子系统中,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最快,相比而言,语法的发展变化就要慢得多,语音发展变化的速度也较为缓慢。语言各子系统内部的发展变化也是不平衡的。比如在词汇系统中,发展变化较快的是一般词汇,基本词汇却是相当稳固的。

34

不同时期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当社会变革较为剧烈、社会发展的步伐较快、社会思维较为活跃、不同文化的接触较为频繁的时期,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会快一些;反之,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会慢一些。

语言变体发展变化不平衡。地域方言的形成,本身就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不平衡性在空间上的一种表现。各种方言形成之后,在发展变化的速度和方向上也不是完全同步的。例如在汉语诸方言中,南方的一些方言发展变化的速度相对较慢,保存古代汉语的成分较多,而北方的方言,特别是北方官话区的方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相对较快。

语体是语言的一种重要的功能变体。各种语体的发展变化也具有不平衡性。例如,在汉族的传统中,一直存在着轻商的观念,因此,在汉语史上一直没有形成与商业活动关系十分密切的广告语体。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商业的地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随之广告语体在当今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几乎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6.从语言分化的角度谈谈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的联系与区别。

答:社会方言是同一语言内部由于社会因素的不同造成的各种变异,社会方言的差异是有限的,它们共用语言系统,语法框架和主要的词汇材料,差异主要在词汇上。

地域方言是某一语言在不同的地域上的变体,简称方言,地理因素可以造成变化密度上的差异。“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形象地说明方言之间的差异。

社会方言的不同,一般的前提是这些社会方言处在同一地域上,而地域方言主要是强调由于地域的不同造成的差别,而不考虑社会方言上的一些区分。

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虽有差别,但仍属于同一种语言,它从历史的角度讲,社会分化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亲属语言的产生。例如原本说同一语言的人群,由于战争、在灾害等因素分割开来,由于交际联系隔断,各自发展,最后形成了不同语言。而很多都到了不能互相通话的程度,因此亲属语言的社会分化在历史过程中造成的结果,强调的是语言在历史上的同源。

35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一、名词解释

借词:也叫外来词,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语言联盟:也称“语言的区域分类”。它是语言接触造成的一种状态,是指地域相邻的语言之间因相互影响而造成众多相似性的情形。

语言替换:斯大林称为语言融合。是指一个社会集团不再使用原来的语言,而换用其他的语言。

语言底层:在语言替换过程中,由于长期的接触和弱势语言母语习惯的干扰,换用的强势语言会留下被替换语言的痕迹,这类痕迹通常称为语言底层。

共同语:共同语是在民族、国家观念形成后的一种高级形式。共同语分为两种,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共同语不仅包括书面形式,还包括口语形式。

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其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克里奥尔语:也叫“混合语”。 指在特殊的社会共同体里,经过洋泾浜化后扎下根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被下一代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的语言。 二、填空

1.语言发生接触的前提条件是社会接触。

2.语言接触从根本上说是使用语言的人之间的接触。 3.共同语分为两种: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主要是政治的原因。

5.世界语是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提出来的。 三、简答题

1.谈谈语言接触与语言分化的差异与联系。

差异:

二者成因不同。语言接触是不同社会的接触造成的。语言分化则是同一社会

3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