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选取了三篇课文,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自相矛盾》是一篇文言文,讲一个卖盾和矛的楚人同时夸耀自己的盾和矛,使自己陷入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局面。《田忌赛马》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勤于动脑、善于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跳水》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述了一件发生在帆船上的事,表现了船长的沉着、果断。习作以“神奇的探险之旅”为主题,要求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探险故事,把过程写具体。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语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三个板块。“交流平台”以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进行交流;“词句段运用”旨在让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日积月累”要求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3.引导学生练习习作,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生动地表述自己在探险途中遇到的问题,化解的方法和心情的变化。

4.教会学生如何修改作文,体会写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2.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练习习作,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生动地表述自己在探险途中遇到的问题,化解的方法和心情的变化。

2.教会学生如何修改作文,体会写作的乐趣。 课时安排

《自相矛盾》1课时 《田忌赛马》 2课时 《跳水》2课时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15 自相矛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了解寓意,受到教育和启发。

5.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寓言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的寓言故事有哪些,谁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2.谁能说一下寓言是什么呢?

(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3.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词 过渡:请大家读课文。

1.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5.这个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些什么?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6.检查自学情况。 三、精读课文知文意

1.想知道这个寓言故事的内容吗?请自由朗读课文。 2.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3.这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1)教给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先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再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陷”(教师板书字形,动作演示“陷”)在这个故事中,是什么“陷”什么?

(4)他是怎么卖他的盾和矛的?(边叫边夸)顺势帮助学生区分“买”和“卖”。 (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誉)(板书) 4.“誉”是什么意思?(夸耀)他是怎么夸耀的?他先夸自己的(盾——坚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刺破)他接着又夸自己的(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能刺破。) (1)谁来读读这位楚人的话。

(2)谁再来学学这位楚人夸夸自己的盾和矛。 (3)听了这位楚人的话,有人买吗?为什么?

对,他们没买,因为他们听出了这位楚人话中有问题。有什么问题?

(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5.如果你是其中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1)你是一位孩子:“叔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一位老人:“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人有什么反应?

(1)只能“弗能应”——“弗能应”是什么意思?(无法回答。) (2)“弗能应”可以换成哪些词?

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________,回答不出来了。(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3)他为什么无法回答?他敢试给大家看吗?为什么? (4)拓展思维练习:如果试的话,会有什么的结果?

如果矛刺破了盾,说明盾不____________,这跟他说的哪一句话相矛盾?如果矛不能刺破盾,说明矛不________,这跟他说的哪句话相抵触,这两种结果,最终都使他的盾和矛________________。 四、课本剧小表演

五、联系生活,明道理

1.通过学习课文和刚才的表演,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2.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六、资料库

作者简介: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事荀子。他吸收道、儒、墨各家的思想,尤其有选择地接受前期法家的思想,集法家学说的大成。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统治术,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很大。著有《韩非子》。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盾 矛 坚固 锐利 什么矛 什么盾 刺不破 刺得破

16 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1.运用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理解“赏识”“摩拳擦掌”“胸有成竹”“跃跃欲试”“出谋划策”“引荐”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3.知道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

4.明确田忌获胜的原因,体会孙膑的善于观察、认真分析,足智多谋。

5.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科学分析,这样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2.知道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孙膑献计中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科学分析,这样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3.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悟、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悟、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齐国有一名叫田忌的大将特别喜欢赛马。今天,就让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一起去观摩一场赛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赏识”“摩拳擦掌”“胸有成竹”“跃跃欲试”“出谋划策”“引荐”等词语。

2.自由默读课文,并填空。

(1)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有( )、( )、( )。

(2)( )和( )之间进行了一场( )比赛。 (3)孙膑在看了几场比赛之后发现( ),马可以分为( )、( )、( )三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