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羆,足野羊。(同上)
5.故王不如東蘇子,秦必疑而不信蘇子矣。(戰國策、燕策一)) 三、比較下列句子,說明上古漢語否定句賓語前置的條件(10分)。
1. 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史記·孔子世家》)
2.旁無介紹,惴惴然疑先生之未必我見也。(袁枚《徐靈胎先生傳》)3.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國之將亂也?以其不嗜賢也。(王符《潛夫論》) 5.雖不得魚,無後災。(《孟子·梁惠王上》) 6.毋友不如己者。(《論語·學而》)
四、分析下面句子中“爲”的詞性及用法,並翻譯全部句子。(10分)
1、唯君子爲能貴其所貴。(《荀子·非相篇》)
2、始知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
3、誰爲爲之,孰令聽之。(《報任安書》)4、爲其老,強忍,下取履。(《史記·留侯世家》)5、天之亡我,我何渡爲?(《史記·項羽本紀》。
五、根據古漢語中的被動表示法,給下列句子填上適當的表示被動意義的詞(10分)。
(1)兵敗( )陳涉,地奪( )劉氏。(《漢書·賈誼傳》) (2)秦城恐不可得,徒( )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3)此非孟德之困( )周郎者乎?(蘇軾《赤壁賦》)
(4)吏當廣所失亡多。( )虜( )生得,當斬。(《史記·李將軍列傳》) (5)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 )天下笑。 六、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代詞,並說明其類別和語法功能(10分)。
1.學惡乎始,惡乎終?(《荀子·勸學》) 2.從茲始免征雲南。(白居易《新豐折臂翁》)
3.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范中淹《岳陽樓記》)
4.當其時,巫行視小家女好者,云是當爲河伯婦。(《史記·滑稽列傳補》) 5.蝗螟,農夫得而殺之,奚故?爲其害稼也。(《呂氏春秋·不屈》)
古代汉语试题(11)评分标准以及参考答案
二、 解釋術語(20分)
古無舌上音:清钱大昕提出的古音学观点,认为中古36字母中的轻唇音“非组”,在上古要合到“帮组”。如“富”、“逼”,从同一声符而后来声母有所不同。不举例扣2分。 三十六字母:默写不能有错字,错一个扣1分。
入聲韻 :以塞音收尾的韵。
說文解字 :汉许慎,我国第一部字典,按部首编排,讲解文字本义。
二、分析下面黑體詞在句中的詞性,並說明它所表示的意義(10分,每句2分,词性与分析各1分)。
1〃动词。 2〃名词 3〃名词。 4〃动词。 5〃动词。
三、比較下列句子,說明上古漢語否定句賓語前置的條件(10分,一个要点占3分)。 1、否定句。2、代词。3、代词要放在动词前面,副词之后。
四、分析下面句子中“爲”的詞性及用法,並翻譯全部句子。(10分,全句2分)
1、动词。2、介词。3、动词、介词。4、介词。5、语气词。
五、根據古漢語中的被動表示法,給下列句子填上適當的表示被動意義的詞(10分)。
(1)兵敗(于 )陳涉,地奪( 于 )劉氏。(《漢書·賈誼傳》) (2)秦城恐不可得,徒( 见)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3)此非孟德之困( 于 )周郎者乎?(蘇軾《赤壁賦》)
(4)吏當廣所失亡多。( 为 )虜(所 )生得,當斬。(《史記·李將軍列傳》) (5)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为 )天下笑。
六、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代詞,並說明其類別和語法功能(10分,每句2分指出得1分)。
1〃學惡乎始,惡乎終?(《荀子·勸學》) 2〃從茲始免征雲南。(白居易《新豐折臂翁》)
3〃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范中淹《岳陽樓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