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辅导之古汉语练习及答案

3、举例说明名词作状语所表达的几种意义。 三、阅读本章文选,回答以下问题。

1、翻译《君子食无求饱》一文; 2、翻译《士不可以不弘毅》一文; 3、翻译《博学》一文中下面一段话。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第五章练习题

一、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前置宾语的请指出宾语并说明用法,谓语前置的请指出谓语,判断句、被动句请指明句式属于哪一种情况。

1、败矣,子所使求马者! 2、敢问何谓也? 3、是炎帝之少女 4、蔓草犹不可除。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孔子曰:“何陋之有?” 8、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9、天下者,高祖天下。10、子也,言伐莒者?11、弥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12、南冥者,天池也。13、曰:“奚冠?”曰:“冠素。”1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5、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16、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17、巫妪弟子是女子,不能白事。1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9、愿,吾爱之,不吾叛也。20、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21、彼且奚适也?22、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23、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24、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25、许子奚为不自织?26、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7、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8、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29、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30、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二、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三、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判断句。四、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五、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的几种表达功能。六、阅读本章文选,回答以下问题。

1、翻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文。2、给《小国寡民(王弼注)》加上标点。(见答案) 3、给《鲁少儒(王先谦集解)》加上标点。(见答案)

第六章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术语:

1、传 2、笺 3、疏 4、衍文 5、脱文 6、曰、为、谓之 7、谓 8、貌、之貌 9、犹 10、之言、之为言 11、读为、读曰 12、读若、读如 二、选择题:

下面各小题之下,都列举了可供选择的几种答案,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1、《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歧注:“五谷 稻黍稷麦菽也。”赵注用的注释术语应该是:A、曰、 B、谓 C、谓之 D、为

2、《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玄注:“藉 借也”。郑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之言 B、谓之 C、犹 D、读若

3、《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玄注:“泮 畔。”郑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 B、读为 C、曰 D、之言

4、《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王逸章句:“崔嵬,高 。”王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之 B、貌 C、之貌 D、为

5、《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郑玄注:“同门 朋,同志 友。”郑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 B、之为言 C、谓之 D、曰

6、《诗经·魏风·葛屦》:“掺掺素手。”郑玄笺:“掺掺 纤纤。”郑笺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 B、之言 C、读曰 D、犹

7、《楚词·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章句:“美人 怀王。”王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曰 B、谓 C、谓之 D、为

8、《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朱熹注:“谷不熟 饥,菜不熟 馑。” 朱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 B、读如 C、犹 D、曰

9、《说文解字》:“璁,石之似玉者,从玉总声, 葱。”许慎使用的术语应该是: A、读曰 B、读如 C、犹 D、之言

10、《诗经·魏风·伐檀》:“置之河之侧兮。”毛传:“侧 崖也。”毛传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 B、之为言 C、读曰 D、犹

三、给下段《诗经·卫风·相鼠》的注疏加标点符号并用不同的符号标明毛传、郑笺、孔疏及《经典释文》的注音。(毛传 、郑笺 、

孔疏 、注音{ })(见答案) 四、阅读本章文选,翻译下列句子。

1、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2、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之,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食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4、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饟;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

5、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时异则事异。

第七章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术语:

1、平水韵 2、粘 3、对 4、孤平 5、三平调 6、拗 7、救 8、借对 9、流水对 10、联 二、写出下列题目要求的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1、如果一首近体诗的尾联出句的平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那么整首诗的平仄格式是: 2、如果一首近体诗的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仄仄仄平平”,那么整首诗的平仄格式是: 三、分析下列几首诗的平仄格式,有拗救的请指明。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戚戚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3、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张籍·没蕃故人) 4、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kān)。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四、简述一首近体诗在字数、押韵、平仄及对仗等方面的要求。

古代汉语练习题(10)答疑

第一章练习题答疑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题解说明:这类题目的一般解答方式如下:首先从具体的句子(即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归纳出所问的词的意义,分析该意义属于古义还是今义,然后分析出相应的今义或者古义,在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两者的差异。这类题目有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句子中的意义往往是该词的古义,而该词的今义往往是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很少有不同)。因而做该题型的技巧是:从句中归纳出该词的意义,这个意义基本可以肯定就是古义,然后对比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总结出二者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什幺方面。本题参考答案如下: 1、皮:古义专指动物的毛皮、今义泛指事物的表面部分,词义范围扩大; 2、子:古义指子女,今义指儿子,词义范围缩小;

3、羹:古义指带汁的肉、今义指汤类食品,词义范围转移; 4、怨:古义指痛恨、今义指埋怨,词义程度由重变轻;

5、谤:古义指背后议论人、今义指毁谤或造谣中伤,词义感情色彩由中性变成贬义;

6、爪牙:古义指得力的助手或勇猛的干将、今义指坏人的帮凶,词义感情色彩由褒义变为贬义;7、恨:古义指遗憾、今义指痛恨,词义程度由轻变重;

8、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

9、谷:古义泛指各种粮食作物、今义专指谷子一种作物,词义范围缩小; 10、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词义范围转移;

11、菜:古义专指蔬菜、今义指包含蔬菜以及肉蛋等副食,词义范围扩大; 12、睡:古义指打盹、今义指睡觉,词义范围扩大;

13、粮:古专指出行所带的干粮、今义指各种粮食,词义范围扩大; 14、汤:古义指热水、今义指汤类的食品,词义范围转移; 15、江:古义专指长江、今义泛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

16、臭:古义泛指各种气味、今义专指臭味,词义范围缩小; 17、诛:古义指责备、今义指杀掉、杀死,词义程度由轻变重;

18、宫:古义指所有人的房屋、今义指帝王居住的宫殿,词义范围缩小; 19、坟:古义指大土堆、今义指坟墓,词义范围缩小;

20、官:古义指官府、今义指官员,词义范围转移;寺:古义指官署、今义指寺院,词义范围转移;21、朕:古义指所有人均可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我”、今义指皇帝一人使用的称呼,词义范围缩小;22、暂:古义为突然或一下子、今义为短暂或暂时,词义范围转移; 23、祥:古义为征兆、今义指吉祥,词义感情色彩由中性变褒义; 24、侵:古义为不宣而战、今义指侵略,词义感情色彩由中性变贬义;

25、锻炼:古义为玩弄法律诬陷人、今义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人或事朝好的方面发展,今义感情色彩由贬义变褒义; 26、购:古义指重金悬赏、今义指一般的购买,词义程度由重变轻; 27、禽:古义是鸟兽的总称、今义专指鸟类,词义范围缩小; 28、虫:古义是所有动物的总称、今义专指昆虫,词义范围缩小;

29、瓦:古义是陶器的总称、今义专指一种建筑材料“瓦”,词义范围缩小;

30、复辟:古义为恢复君位、今义指反动势力卷土重来,词义感情色彩由贬义变褒义; 31、丈夫:古义是所有男子的总称、今义专指妇女的配偶,词义范围缩小; 32、丈人:古义是所有老年男子的总称、今义专指妻子的父亲,词义范围缩小; 二、举例说明古今词义差异的在范围、感情色彩、及程度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词义范围不同,也就是词义的外延不同。主要有三个方面: 1、词义范围扩大(简称词义扩大)

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响:古专指回声。《水经注·江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今泛指声音。洛宾王《在狱鸣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宜沉。”

2、词义范围缩小(简称词义缩小)

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采取了全面收敛的方式,使今义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缩小。(今义小于古义,今义包含在古义之中,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例:金:古义指金属的总称。《说文·金部》:“五色金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后专指黄金。《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3、词义范围转移(词义转移)

词义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今义古义之间不存在类属关系,只是具有一定的联系。词义范围由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由甲范围变为了乙范围。例:

荤:古义指葱蒜等有辛辣刺激气味的蔬菜。《说文·艹部》:“荤,辛菜也。”《管子·立政》:“瓜瓠荤菜,百果具备。”后指鱼肉等肉类食品,《旧唐书·王维传》:“居常蔬食,不茹荤血。”范成大《离堆行》:“款门得得酬清樽,椒浆桂酒删膻荤。”舒梦兰《游山日记》:“公已绝荤久矣,亦尚思肉味否?”

(二)词义感情色彩不同 词的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类。词义发展的过程中,大多数词的感情色彩没有变化。但有少数词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情形如下:

1、由褒义变为贬义。例:

复辟:古义指恢复君位。《明史·王骥传》:“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感情色彩为褒义。今义指反动势力卷土重来。用作贬义。

2、由贬义变为褒义。例:

锻炼:古义有玩弄法律诬陷人的意思。《汉书·路温舒传》:“则锻炼而周纳之。”《后汉书·韦彪传》:“锻炼之吏,持心近薄。”注:“锻炼犹成熟也。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犹工冶铸陶,锻炼使之成熟也。”用为贬义。今义则用为褒义。

3、由中性变为褒义。例:

祥:古义指吉凶的征兆、预兆。《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安在?”表示预兆时为中性词。后指吉祥,《韩非子·内储说上》:“主欲治而不听之,不祥。”为褒义。

4、由中性变为贬义。例:

②侵:古义指不宣而战,无正义非正义之分。《左传·僖公四年》:“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钟鼓曰侵,轻曰袭。”后指非正义的侵略、侵犯。《韩非子·内储说上》:“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三)词义程度轻重不同

有些词意义所表示的程度古今也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1、词义由轻变重,即古义轻今义重。例:诛:古义为责备。从诛的字形可以分析出来。《说文·言部》:“诛,责也。”今成语有“口诛笔伐”。《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后来词义变重,成为“杀”的意思,《史记·项羽本纪》:“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成语有“天诛地灭”。

2、词义由重变轻,即古义重今义轻。例:购:古义指重金购求、悬赏。《说文·贝部》:“购,以财有所求也。”《史记·项羽本纪》:“吾闻汉购吾头千金,邑万户。”今义指一般的购买。《清史稿·兵志》:“请令两广督臣续购大小洋炮。” 三、阅读《九方皋相马》《景公射出质》《扁鹊之卫》三篇文章,完成以下问题: 1、找出几篇文章中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

1、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九方皋相马)用法:名词作状语; 2、请见之。(九方皋相马)用法:动词使动用法;

3、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九方皋相马)用法:数词用为动词; 4、景公饮诸大夫酒。(景公射出质)用法:动词使动用法; 5、君嗜之,则臣食之。(景公射出质)用法:动词使动用法; 2、找出几篇文章中的判断句及被动句。

(一)判断句:1、臣之子皆下才也。(九方皋相马) 2、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九方皋相马) 3、若皋之所观,天机也(九方皋相马) 4、此诸臣之不肖也。(景公射出质)

5、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景公射出质) 6、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景公射出质) 7、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景公射出质) 8、非子所能治也。(扁鹊之卫) 9、夫扁鹊,天下之良医。(扁鹊之卫)

10、而不能与灵巫争用者,知与不知也。(扁鹊之卫) (二)被动句:

1、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景公射出质) 2、找出几篇文章中的宾语前置句式,并说明其类型。

3、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九方皋相马)句式:宾语用代词复指。 4、故事求远而失近,广藏而狭弃,斯之谓也。(扁鹊之卫)句式:宾语用代词复指。

第二章练习题答疑

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其属于本义还是引申义。

题解说明:做这个类型的题目时,主要的思路是:首先从句子中也就是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归纳出该加点词的意义,然后根据探究本以所使用的方法,联系字形来分析该意义与字形的关系,如果意义与字形联系非常紧密,那么该意义往往是本义;如果意义与字形联系不紧密或者从字形看不出联系,那么该意义往往就是引申义。

1、發:发射、射箭,本义;2、发:出发,引申义;3、发:崛起,引申义; 4、发:启发,引申义;5、朝:早上,本义;6、朝:朝见、上朝,引申义; 7、朝:朝廷、朝堂,引申义;8、首:头,本义;9、防:堤坝,本义; 10、防:防备,引申义;11、本:树根,本义;12、北:战败、失败,引申义; 13、过:超过,引申义;14、過:过错、过失,引申义;15、溃:堤坝决口,本义; 16、溃:溃败,引申义;17、信:言语真实,本义;18、信:相信,引申义;

19、节:节约,引申义;20、节:节奏、节拍,引申义;21、節:节气、季节,引申义; 22、隙:墙上的裂缝,本义;23、隙:隔阂,引申义;24、要:人的腰部,本义; 25、要:需要,引申义;26、城:城墙,本义;27、閒:门缝,本义; 28、间:参与,引申义;29、间:离间,引申义;30、间:夹杂,引申义; 31、緣:沿着,引申义;32、贱:价格低、便宜;本义;33、及:追上,本义; 34、及:等到,引申义。

二、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然后将其词义引申的层次用图表示出来。

题解说明:作这类题目时,先归纳出该词在每句话中的意义,再从字形分析出本义与引申义。然后在引申义中分析各引申义之间的关系,根据其中的关系画出引申的线索图。分析引申义之间的关系时可以从义素、特点、性质等各方面入手。 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