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使红细胞中游离原卟啉减少 26.呼吸性粉尘是指( )
A.AED>15μm B.AED>10μm C.AED=10μm D.AED<8μm E.AED<5μm
1.在生产条件下,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 )形式经呼吸道进人人体。
A.烟或雾 B.蒸气或粉尘 C.蒸气或雾 D.粉尘、烟或蒸气 E.粉尘、雾或蒸气 2. 3.
4.下列关于职业病的特点论述错误的是( ) A.控制职业有害因素可消除和减少发病 B.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
C.长期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即可发病
D.接触同一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很少只有单个病例出现 E.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5.生产性噪声按其产生的来源,可分为( ) A.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 B.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脉冲噪声 C.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工业噪声 D.低频噪声、中频噪声、高频噪声 E.持续性噪声、脉冲噪声、电磁性噪声 6.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频范围是( )
A.<20Hz B.20~20000Hz C.>20000Hz D.200~2000Hz E.>2000Hz 7.中暑按发病机制分为( )
A.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B.热射病、热辐射和热衰竭 C.热适应、热射病和热衰竭 D.热适应、热痉挛和热衰竭 E.热辐射、热痉挛和热衰竭 8.防尘工作八字方针,错误的是( )
A.革 B.水 C.密 D.封 E.护
9.听觉适应是指短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检查时听阈提高( ) A.<10dB B.10dB C.10~15dB D.1~30dB E.>30dB 10.
11.防止噪声对人体危害的最根本措施是( )
A.制定合理的噪声卫生标准 B.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C.合理设计厂房和厂区规划 D.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E.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12.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 )
A.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健康的各种职业因素 B.不良劳动条件下存在的所有职业因素 C.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健康的职业因素
D.劳动过程中所有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
E.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 13.驱铅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
A.亚硝酸钠 B.依地酸二钠钙 C.阿托品 D.亚甲蓝 E.青霉胺 14.
15.矽肺诊断所必备的条件是( )
A.游离Si02粉尘接触史 B. X线胸片表现 C.动态观察资料和该单位的矽肺流行病学调查
D.游离Si02粉尘接触史,X线胸片表现,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测定资料 E.肺组织活检
16.粉尘中的Si02与致纤维化能力的关系是( )
A.游离型致纤维化作用与结合型相同 B.游离型致纤维化作用大于结合型 C.游离型致纤维化作用小于结合型 D.结晶型致纤维化小于非结晶型 E.游离型和结合型致纤维化作用大小不确定 17.典型的矽结节横断面似( )
A.葱头状 8.星芒状 C.网状 D.不规则状 E.颗粒状 18.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重度铅中毒( ) A.腹绞痛 B.贫血 C.铅麻痹
D.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E.神经衰弱、腹胀、便秘 19.高温作业工人的胃肠道疾病应归类于( )
A.职业病 B.法定职业病 C.职业性多发病 D.职业性疾患 E.职业特征 20.属于一级预防措施的是( )
A.早期检测病损 B.对已患病者作出正确诊断
C.患者及时脱离接触有害因素 D.防止病情恶化和发生并发症 E.以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 21.热痉挛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
A.体内钠、钾过量丢失 B.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 C.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 D.排汗功能衰竭 E.机体温度感受器失能 22.
23. 在常温下即可蒸发的金属是( ) A.铅 B.汞 C.镉 D.锰 E.铬 (二)多选题
1、影响矽肺发病的重要因素有很多,包括( )
A.粉尘类型 B.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C.粉尘浓度 D.劳动者情绪 E.接尘时间 2、矽肺患者的并发症有( )
A.肺源性心脏病 B. 骨质疏松 C.自发性气胸 D.支气管炎 E.肺结核 3、防尘工作八字方针,正确的是( )
A.革 B.水 C.密 D.封 E.护 (三)填空题
1、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四大类,即()()()() 2、职业性病伤包括三大类,即 (四)名词解释
1.职业性有害因素 2. 职业病 (五)简答题
1.职业病的特点有哪些? 2.尘肺发病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六)论述题
1.试述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第七章 疾病预防与控制
(一) 单项选择题
1.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小,最重要的是( ) A.携带病原体的时间 B.携带病原体的数量 C.接触携带者的易感人口数 D.携带者的家庭人口数 E.携带者的职业、社会活动范围、个人卫生习惯和卫生防疫措施 2.传播途径是指( )
A.传染病在人群群体或个体间的传播 B.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C.病原体由母体到后代的传播 D.病原体更换宿主在外环境所经历的途径 E.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的过程 3.消毒是指消灭清除停留在环境中的( )
A.细菌 B.病毒 c.芽孢 D.病原体 E.病毒+细菌 4.
5.经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不具有哪项流行特征( )
A.多呈暴发或局部流行 B.流行过程缓慢,四季均可发病
C.一般呈散发 D.可呈现家庭或同室聚集性 E.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多发 6.2014年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有( )
A.3大类23种 B.2大类23种 C.3大类35种 D.3大类37种 E.3大类39种 7.下列哪种是主动免疫生物制品( )
A.抗狂犬病免疫血清 B.丙种球蛋白 C.狂犬疫苗 D.胎盘球蛋白 E.破伤风抗毒素
8.人群中最容易实现的传播途径是( )
A.经水传播 B.经土壤传播 C.经食物传播 D.经空气传播 E.垂直传播 9.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出现的时期称为( )
A.传染期 B.非传染期 C.检疫期 D.潜伏期 E.隔离期 10.发现甲类传染病的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报告时限为( )
A.<2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E.<48小时 11.传染病接触者的检疫、留验或医学观察的时间,主要依据该病的( )
A.传染期 B.临床期症状 C.潜伏期 D.病原学分离培养的结果 E.接触时间 12.保护易感人群的最重要措施为( )
A.人工主动免疫 B.人工被动免疫 C.被动自动免疫 D.药物预防 E.个人防护 13.对传染病患者应采取( )
A.检疫 B.留验 C.应急接种 D.“五早” E.医学观察 14.EPI是指( )
A.j十划免疫 B.预防接利b C.扩大免疫规划 D.流行病措施 E.隔离接触者 15.属于疫苗效果评价指标的是( )
A.建卡率 B.接种率 C.N苗覆盖率 D.疫苗保护率 E.冷链设备完好率 16.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是( )
A.吸烟 B.酗酒 C.遗传 D.高血压 E.肥胖 17.关于我国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说法错误的是( )
A.城市人群高于农村人群 B.老年人群高于青年人群 C.女性高于男性
D.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E.呈逐年上升趋势 18.慢性病自我管理的基本技能不包括( )
A.解决问题的技能 B.决策技能 C.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技能 D.寻找和利用社区资源的技能 E.为其他患者治疗疾病的技能
2. 根据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 甲、乙、丙三类共37种,其中( )
A.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ll种 B.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l0种 C.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9种 D.甲类3种,乙类23种,丙类ll种 E.甲类3种,乙类21种,丙类l3种
3.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乙类的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病的病人或疑似病人的报告时 限为( )
A.<2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E.<36小时 4.传染病接触者的检疫、留验或医学观察的时间,主要依据该病的( ) A.传染期 B.潜伏期 C.接触时间 D.临床期症状 E.病原学分离培养的结果
5.以下各类传染源中,最危险的是( )
A.轻症病人 B.重症病人 C.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D.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E.健康病原携带者
6.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后引起胎儿畸形,这种传播方式是( )
A.上行性传播 B.水平传播 C.垂直传播 D.经分娩传播 E.医源性传播 7.
8.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有( )
A.易感人口的迁入 B.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 C.新生儿增加 D.免疫人口的死亡 E.实行计划免疫 9.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原因是( )
A.促甲状腺肿物质 B.碘缺乏 C.碘过多 D.维生素摄入不足 E.钙、镁元素过高 10.属于地方性甲状腺肿临床表现的是( )
A.智力低下 B.体格矮小 C.听力障碍 D.甲状腺肿大 E.神经运动障碍 11.属于地方性克汀病神经型临床表现的是( ) A.黏液性水肿 B.皮肤干、弹性差 C.毛发稀少 D.性发育障碍 E.下肢痉挛性瘫痪
12.目前我国预防碘缺乏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