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中的作用;
(4)中西结合,有意把西方“各种新兴的创作方法,纳入了现实主义轨道”。 (二)刘呐鸥
1928年开始创作,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开山作家。
施蛰存说他是“绝顶聪明的人”,或“日本人性格很浓厚的人”。 2.创作:
唯一一部小说集《都市风景线》 (1930.4),包括8篇小说::《游戏》、《风景》、《流》、《热情之骨》、《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礼仪和卫生》、《残留》和《方程式》。
作者以夸张的笔调,将男女之间的情爱高度戏剧化,借此渲染现代都市的奢靡和放纵。
该本小说集描述了都市欲望及其物质文化,同时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反映了现代人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下的状态,带有对都市现代病态的忧虑和讽刺,可说是跟随波德莱尔名著《恶之花》所走的路。
代表作:《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
作品描述了一个明朗的午后,在赛马场买赌赢了的H先生,与一位放荡的女性邂逅相遇,于是两人相约去喝冷饮。这位女性又找到事先有约的男青年T三人同去舞场,经过了饮、抽、谈、舞的一个多钟头的历程后,这位女性又翩然而去,应约别的男人吃饭了,丢下了H和T“展着怪异的眼睛”目瞪口呆。
作者向人们展示的,是大都市资产阶级男女们的那种空虚、放荡、腐朽的生活,。
3.艺术特色
(1)用跳跃的结构,意识流手法来表现现代都市的快节奏; (2)侧重表现现代都市人两性关系中的本能欲望——力比多; (3)刻意追求主观感觉印象,力图表现作者所体验到的整个感觉世界。 (三)穆时英
新感觉派的“圣手”、“鬼才”
小说集有《南北极》(1932)、《公墓》(1933)、《白金的女体塑像》(1934)、《圣处女的感情》
2.创作:穆时英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式洋场小说家。
《上海的狐步舞》是未完成的长篇的一节,题旨:“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
“穆时英笔调”、“穆时英作风”,一时风靡上海滩,从先锋型的大牌刊物,到商业性的画报、小报,都可见对他模仿的文字。穆时英是连同他的文字,都带有传奇性质的。
(1)早期短篇集:《南北极》(1932.1),还属写实
(2)1932年起,写新感觉主义小说,小说集《公墓》(1933.6)、《白金的
13
女体塑像》(1934.7)、《圣处女的感情》(1934.10)
(3)代表作:A.《上海的狐步舞》,副标题:“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采用电影蒙太奇手法。这里有:黑社会的暗杀;后母与儿子的乱伦;富豪的嫖娼;工人的惨死;舞厅里男女的调情??展示了都市的没落疯狂的状态。
B.《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周末夜总会,展示不同而悲哀的命运:“金子大王”胡均益破产;大学生郑萍失恋;市政府一等秘书缪宗旦失业;交际花黄黛茜为颜色衰老而恐惧;研究《哈姆雷特》版本的学者季洁自我迷失,五个人在疯狂的舞曲中狂欢、狂醉。天亮,胡均益自杀,四个人为他送葬。
3.艺术特色:
(1)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作品中充满了浓重的颓废、悲观乃至绝望的思想倾向;
(2)快速的节奏,跳跃的结构,大量采用电影 镜头组切的艺术手法;
(3)凭直觉去体验表现现代人的全部复杂性,突出感觉,把现实图画心理化;
(4)语言流畅灵动,句式重叠回环,用诗的手法写小说,使小说满蕴诗意。 四、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色
新感觉派作家借鉴西方现代派和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手法,对小说的题材、体式、结构及描写手法都作了一定程度的革新。
1.从题材上看,新感觉派作家浓墨重彩表现的是机械文明中快节奏的现代大都市生活,展示人物的灵魂和病态,从而开拓了一种独特类型的都市文学。借鉴国外现代派都市小说的形式和技巧,最能反映出现代都市特色。
2.在艺术表现上,新感觉派在表现都市特色时,将人的主观感觉、主观印象渗透、融合到客体的描写中,从而创造出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所谓 “新现实”。《两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