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翠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渡船老人的仁慈忠厚;船总顺顺的豪爽慷慨;天保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成全弟弟;傩送为了纯洁的爱情,宁愿放弃富家女儿的一座碾坊的陪嫁;天保与傩送这对爱情上的对手,相互没有嫉妒和怨恨;连当年向翠翠母亲求婚遭拒绝的杨马兵,最后也来照顾翠翠,这一切正是作者向往的“人性美”,是作者在心底呼唤着的一种道德,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作品中不仅人物是美的,连自然景物也是那样清秀、悠然,仿佛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二)主题:多重变奏/270-271 二、《长河》:被搅醒的梦 1.创作背景
2.思想内容:作品描写沅水流域一个盛产桔柚的乡镇,乡风淳朴,生活如一潭静水。最初搅动这潭静水的是传闻中的“新生活运动”,天真单纯的人们把“新生活运动”与兵荒马乱相联系,心理上罩上了一层阴影。真正威胁桔乡宁静的,是驻镇的保安队和强买强卖、为非作歹、对夭夭动了邪念的保安队长。小说在较《边城》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写出了社会历史之变,以此映衬了乡间素朴美好的人生形式。
地点:辰河流域 ,吕家坪 ,枫树坳 ,坳上有个滕姓祠堂,枫木坳对河萝卜溪 ,有一大片桔子园。
人物:菊园主人滕长顺、女儿夭夭、枫树坳看祠堂的满满、保安队长 从“边城”到“长河”,沈从文的小说经历了变化,但不构成大的演变,总的来说,一个动态的乡村叙述题,以湘西的下层为主,以城市的上层为辅,再加上都市乡村的各色人等,组成了他的文化意味浓厚的人生形式图景。
第三节 短篇小说
一、沈从文短篇小说的基本内容 (每类题材中举出代表作)
(一)湘西题材:展示湘西人民特异的“生命形式”。又分为两类:写湘西现实社会的作品和包含理想色彩的作品。
1.历史传奇
也可称为浪漫抒情小说(理想的人生形式小说)。表现湘西民族生活和苗族的特殊风情,由两种类型构成。
一类是根据边地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和生活习俗点染而成,如《龙朱》、《神巫之爱》、《媚金·豹子·与那羊》等;
一类是以佛经的故事铺衍成篇,如《月下小景》。 2.过往纪实
也可称为写实性的乡土抒情小说(现实的人生形式小说),体现作者对自己的故乡湘西生活的回忆。代表性作品有《柏子》、《丈夫》、《会明》、《萧萧》等。/273
(二)现代都市题材:进行道德批判,揭示现代文明背后的道德沦丧和人
9
的自私贪婪。
1.讥讽都市上流社会的虚伪和道德沦丧。
沈从文写都市题材是为上等人造一面镜子。实际上是作为他整个乡村叙述体的一个陪衬物或一个补充而存在的。以“乡下人”的眼光反观都市,批判都市人生。这里有尖锐的讽刺和暴露。如:《绅士的太太》、《都市一妇人》等
2.嘲讽都市知识分子的精神变态。如:《有学问的人》、《八骏图》等。其中《八骏图》最为代表。
对于都市各种人物的描写,暴露都市中上层阶级生活的空虚无聊与腐败,给予鞭挞和嘲讽。沈从文以自然人性的道德尺度,鞭挞了“现代文明”雍容华美外衣下的道德堕落、情感虚妄与人性的扭曲,寄寓了人性救赎、重建生命价值的渴望。
第十九章 京派小说
第一节 京派 1.名词:
京派小说:指30年代活跃在北京(包括天津、济南和青岛等北方城市),具有学院派背景、以《水星》、《骆驼草》、《文学杂志》等文学刊物以及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等报纸文艺副刊为主要阵地的的北方作家群。这是一个文学中心南移之后,在北京形成的一个具有自由主义思想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朱光潜、李健吾等。特点:其一:京派作家在文学观念上大多倾向于自由主义,提倡中立、超然与纯正的文学。他们追求“纯正的文学趣味”,营造“和谐”的文学世界。反对文学与现实政治紧密联系。其二,赞颂淳朴、原始的人性美与人情美。其三,小说的抒情写意化。
二、京派的创作/276-277 第二节 京派小说作家及其创作 一、废名:黄梅故乡和京西城郊世界 1.早期短篇小说/278-279:
《竹林的故事》:设置了一种寓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