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习题含答案

C. 四神丸 D.

生脉散

E. 参苓白术散

2.参苓白术散配伍砂仁的意义是:B、C、D、E A. B. 醒脾 C. 行气 D. E. 化滞

3.下列方剂中均含有黄芪的是:A、C、D、E A.玉屏风散 B.生脉散 C.补中益气汤 D.归脾汤 E.当归补血汤

4.四君子汤的临床表现有:A、C、D、E A.

面色白 和胃 止呕

B. 舌淡苔腻 C. 气短乏力 D.

食少

E. 脉虚弱

1. 归脾汤的功用包括:A、B、D、E A. B. 健脾 C. 滋阴 D. E. 补血

养心 益气

13

问答题:

1. 试述补益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答:使用补益剂应注意:(1)辨别虚实真假,勿犯虚虚实实之戒。(2)对虚不受补的患者,应先调脾胃,适当配合健脾和胃,调气消导之品,以资运化,使之补而不滞。

2. 何为甘温除热法?并举例说明之。

答:以味甘性温之品为主,治疗因气血虚而身大热的方法谓甘温除热法。如气虚发热,证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者,用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

3. 何为益气升陷法?并举例说明之。

答:用补益脾气与升阳举陷药配伍,治疗中气下陷的一种方法。临床常见少气懒言,子宫脱垂,脱肛,久泻久痢等中气下陷症状,代表方如补中益气汤。

4. 简述玉屏风散的配伍特点。黄芪与防风 配伍有何意义?

答:本方以补气固表为主,配伍少量祛风解表之品,使补中寓散。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邪而不伤正。两者相畏机时相使。

5. 简述补中益气汤的证治要点及其禁忌证。

答:补中益气汤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白,脉虚软无力为证治要点。

6. 四君子汤主治何证?其证治要点如何?

答:本方主治脾胃气虚证。以面白,食少,气短,四肢无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证治要点。

7. 简述参苓白术散中配伍砂仁、桔梗的意义。

答:方中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既可缓解脾虚湿阻气滞引起的胸脘痞闷,又可防止益气健脾之品的腻滞碍运;桔梗宣利肺气,以通调水道,又能载补益之品上行,以益肺气。

8. 生脉散的主治证是什么?为何名为“生脉”?

答:本方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或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生脉散能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脉得气充,则可复生,故名“生脉”。

14

9. 为什么说六味地黄丸以补肾阴为主?

答:本方重用熟地,滋补肾阴,填精益髄,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涩精;山药补脾益肾固精共为臣药。三药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用量是另两药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

10.六味地黄丸的配伍特点是什么?

答: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11.当归补血汤所治血虚发热,“证象白虎”,与白虎汤证怎样区别?

答:白虎汤证为外感阳热实证,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有力“四大”为辩证要点,当归补血汤为治内伤血虚气弱之虚之方,其虽大渴,但渴喜热饮,身虽热而无汗,脉虽大而虚。

12.当归补血汤主治血虚发热证,为何重用黄芪为主药?

答:本方主治血虚发热证。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取补气生血法。

13.归脾汤的配伍特点是什么?

答: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二是气血并补,重在补气,意在生血。

14.归脾汤的证治要点有哪些?

答: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脉细弱。

15.归脾汤配伍木香的意义何在? 答: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16.“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量中十倍之一”而成补阳剂,是何道理? 答:取“少火生气”,意在微微生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