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第三中学校史 - 图文

宁波市第三中学校史

(1868──2008)

我校创办于1868年(清同治七年),至今已有140年的历史。学校跨越了清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历史阶段。七易校名:三一书院、三一中学、鄞县私立三一初级中学、鄞县私立三一中学、宁波市私立三一中学、浙江省宁波第三中学、宁波市第三中学。八迁校址:城区贯桥头、孝闻坊、广仁街、浦江沈家、诸暨十四都、浦江马剑、广仁街和双池巷、江东现址。三变性质:宗教学校、教会办的私立中学、公立中学。然简略言之,百多年的校史,可划分为两大时期,即“三一”时期和“三中”时期。“三一”时期又可分为以培养宗教人材为目的的三一书院(包括义塾)时期和以教会办的采用民国中学学制和一般私立中学相同的时期。各时期又有若干发展小阶段。“三中”时期则是学校性质变私立为公立的现在时期。

试列简明表如下:

三一时期

1868/1952

三一书院 ─── 1868/1916 ─── 书院的创立

培养宗教人才的中

书院的扩充

等学校和专科学院

↓ 书院的守成

私立三一中学 ── 1916/1952 ── 书院的蜕变

教会办的

抗日战争时期学校的迁避

普通中学

↓ 三一复校 (学运基地、“民主堡垒”)

解放初期的三一 (工读运动,“荪湖精神”)

校 史 时

转为公立

定点江东

十年动乱 拨乱反正 三中时期 ── 1952.12.9 ── 迄今 ─→

全面复兴

公立普通中学 省首批综合高中

省二级重点高中 省一级重点高中

1

三一时期

(1868──1952)

(一)三一书院(1868年──1916年)

书院的创立

据1948年校史载,1848年(清道光二十年),英国圣公会之行教会所遣之戈柏、禄赐二教士抵鄞。不久,购得城中贯桥旁民房一幢为寓所,开始播道。自此以后,来鄞之英教士就多栖息于此。至公元1868年(清同治七年),该会将民房改建为三层高楼,设立义塾。次年,英岳教士及其夫人来华管理义塾,聘鄞郡牧师王有光为教习。这是三一书院的始基。同时,该教会又设女塾三所:一在城南大庙前之仁德堂,一在城中小校场,一在城西五块桥板。至后,英国禄女士来鄞主持女校,合并三女校为一,设于教闻坊基督堂对面,这是仁德女校的始基。(仁德女校后并入三一,详后。)

义塾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宗教人材,吸收的学生是经会督同意的有培养前途的教内子弟,课程有“圣书”、“儒书”等。肄业学生一律不收膳学费,所以叫“义塾”。从义塾中卒业的学生有童道法、沈再生、沈再灵等。他们卒业后被封为助士、牧师、教师。沈再生后来成为第一个华人主教。后来私塾规模不断扩充,并命名为“三一书院”,其程度在中等学校以上。它的下面从属着相当数量的宗教小学群体。1948年校史开篇首句云:“吾甬中学,盖莫古于三一矣。”

书院的扩充

1876年(光绪二年)英人霍约瑟教士抵鄞,这时会督禄赐刚刚买到孝闻坊旷场一方地皮,霍即襄助禄赐建筑校舍(后仁泽医院、三一小学址)。这年秋,迁贯桥义塾于此。霍约瑟自为监院,又聘硕儒谢苇林为教习。霍氏毕业于英国剑桥大书院,该书院名为“三一”。每逢主日,入城礼拜,其堂亦名“三一”。堂中壁间嵌有一碑,纪念某学士捐产传道于印度及后殉难于波斯之事,霍看了深有感触,卒业后慨然受命来华传道办学,于是他把这个尚未取名的义塾亦命名为“三一书院”。自霍监院后,学生日众,校舍亦有扩充,课程除原有国文、圣经外,增设算学、历史、地理、体操等并开始向学生收费。霍一人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