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 评 价 要 素 权重得(%) 分 6 教学和科学素养打好基础。 目标 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明确、具体、恰当、有层次。 教具准备充分,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动手实践机教学会。 准备 教案中各项内容论述精确、充分、有条理。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资料调查和整理。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 过程 教学效果 教师表现 教学特色 综合评价
4 4 5 3 6 5 4 8 6 6 5 6 6 5 5 4 4 4 4 总分 体现生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 联系学生思想品德实际和现实生活。 教学内容逻辑性强,难易适度。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参与教学且有效。 为学生创设参与活动的空间,寓教育于活动中。 重视培养学生道德认识和行为实践的能力。 注重鼓励性评价,形式多样。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氛围活而有序,体现合作与交流。 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灵活,活动面广,反馈效果好。 语言准确、富有启发性。 教态自然、亲切,有一定的教学机智。 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指导意识旺盛。 为学生留有更广阔的实践空间或体验空间。 1 / 10
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事物及变化,学会探究。 目标 有机渗透德育、情感、审美、态度、价值观等教育。 评价教学教具准备充分,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观察实验材料和动手实践机会。 评 价 要 素 项目准备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学习资料、研究材料的准备。 教学有利于学生科学地运用知识解决(或解释)实际问题。 内容 按照科学方法合理安排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 教学过程与 方法 重视知识、结论的探究过程,指导学生掌握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面向全体,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能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行探究,教学过程清晰、完整。 学生参与意识强、收获多。 体现思想性和科学性。 符合新课程标准,切合学生实际。 2 3 3 5 得权重(%) 分 5 5 6 7 8 6 6 5 5 8 5 4 2 2 3 4 4 2 总分 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有序,体现 合作与交流。 效果 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活动面广,反馈效果好。 语言准确、具有启发性。 教师板书精炼,教态自然,演示准确,操作规范。 表现 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特色 给学生留有更广阔的研究空间和思考空间。 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综合 评价 小学《科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 / 10
教学目标 教学 评价准备 项目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具有维度和层次。 符合新课程理念,能够贴近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实际情况。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收集的图文资料等内容完整、质量好。 评 价 要 素 学生资料搜集效果好,能有利地解决教学问题。 4 4 4 4 权重 得4 (%) 分 5 5 6 6 6 5 4 5 6 6 4 4 4 4 5 5 总分 教学内容完整规范,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内容 教学重、难点问题设计合理。 教学方法与 过程 教学效果 教师表现 教学特色 能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并能灵活使用教材。 教学活动设计生动有趣,寓意深刻有新意。 能使学生积极交流合作、认真探究、主动参与、积极实践。 教学手段符合学校、教师、学生、教材和课堂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 能有效地达成目标,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实效。 能有效地运用赏识性评价和期待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 能恰当灵活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