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猜想假设】①CaCO3; ②Ca(OH)2; ③CaCO3和Ca(OH)2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
步骤1:取少量滤渣M加入盛水的小烧杯中,搅拌,静置后先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滤渣中一定含有Ca(OH)2,则猜想①不正确;
步骤2:向小烧杯中继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钙存在,则滤渣中有Ca(OH)2和碳酸钙,故猜想③正确。
20. E 碱石灰 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因为反应放热,防止水准管中水冲出,影响实验 0.11g 1.25g/L 空气中含有密度比氮气大的物质。或空气中含有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比氮气大的稀有气体,导致密度偏大 C A、C
【解析】方法二:空气中除了氮气、氧气外,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为保证所得氨气尽可能纯净,要除去空气中多余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杂质,可以通过碱性干燥剂-碱石灰,既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又能吸收水,故选择E装置并盛装碱石灰; 【实验探究】
①该反应为制取氮气的反应,所以需装置不漏气,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该反应为制取氮气的反应,所以需装置不漏气,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NaNO2+NH4Cl
NaCl+N2↑+2H2O+Q,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加热片刻后,即应
移去酒精灯以防反应物冲出,影响实验 ; (3)设反应生成N2的质量为x NaNO2+NH4Cl 53.5 28 0.21g x
NaCl + N2↑+2H2O
53.50.21g=,解得x=0.11g; 28x生成氮气的体积为:100ml-12ml=88ml=0.088L 生成氮气的密度为: 【解释与结论】
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只是除去了氧气,其中还含有稀有气体等杂质,由于稀有气体的密度比氮气密度大,所以导致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 【反思与评价】
(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使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因为该反应放热,增加蒸馏瓶内压强,不用导管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不能滴入蒸馏瓶中,故答案为C;
21
0.11g=1.25g/L;
0.088L
(2)科学家瑞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发现了新物质,所以我们应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态度,不能因为微小的差异而放过一次成功的机会,故答案为AC。
21. 8.5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白色固体变为蓝色 A中澄清石灰水中的水会对产物中水的检验有干扰 碳为黑色且反应物中有碳元素 现象: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方程式:略 1.6g Cu2O和Cu ABCD 反应后生成的CuO的质量为12.0g- 2.2g -1.8g=8.0g (x+y)CuO ~ x CO2 ~ (y+z) H2O
80(x+y ) 44x 18(y+z) 8.0g 2.2g 1.8g 80(x+y)/8.0g = 44x/ 2.2g = 18(y+z)/ 1.8g x = y = z
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CO3·Cu(OH)2·H2O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工业上常在含有硫酸铜的废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得到碱式碳酸铜沉淀。(1)产品生产中加入Na2CO3溶液时,反应液pH对产品中SO42的含量以及反应液中Cu2沉淀效率的影响如图所示,沉淀时溶液pH最好控制在8.5 左右。(2)
+
-
实验探究∶Ⅰ.验证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甲同学将装置按BCA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装置C中的现象为白色固体变为蓝色。装置C、A顺序不能颠倒的原因是A中澄清石灰水中的水会对产物中水的检验有干扰。实验结束,B装置中粉末完全变黑。关于黑色物质的成分,有人认为可能有碳,请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元素守恒角度说明此猜想的依据是碳为黑色且反应物中有碳元素。乙同学为确认该黑色粉末是氧化铜而不是碳粉∶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获得结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H2SO4 =H2O+黑色粉末均为氧化铜。 CuSO4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 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Ⅱ.丙同学探究CO还原CuO所得固体产物的成分∶资料:CO还原CuO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Cu2O(红色固体)、Cu。(1)打开K,缓缓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加热。当黑色固体全部变红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①由实验数据计算....可知,CuO中铜元素的质量为g,红色固体粉末成分为∶ CuO
x64 = ,
62g?60g16?6422
x=1.6g。红色固体粉末成分为Cu2O和Cu 。②A.先通入一会CO再加热是为了排净装置中的空气。故A正确。B.实验结束必须先将玻璃管与虚线框内的装置分开,防止溶液倒吸。故B正确。C.装置图中虚线框内的装置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收集一氧化碳。故C正确。D.排入到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显碱性,也可能显中性。故D正确。Ⅲ.工业上所制得的碱式碳酸铜种类较多,其组成表示为:xCuCO3·yCu(OH)2·zH2O。反应后生成的CuO的质量为12.0g- 2.2g -1.8g=8.0g。
(x+y)CuO → x CO2 →(y+z) H2O 80(x+y ) 44x 18(y+z) 8.0g 2.2g 1.8g 80(x+y)/8.0g = 44x/ 2.2g = 18(y+z)/ 1.8g x = y = z
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CO3·Cu(OH)2·H2O 22. NaCl、CaCl2 A 偏大 96.4%
【解析】(1)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则过滤后滤液Y中含有的溶质为反应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CaCl2;
(2)判断加入氯化钙溶液是否过量的合适方法是:静置混合物X,向上层清液中再滴少许氯化钙溶液,如有沉淀生成,说明氯化钙溶液不足;故选A;
(3)因为在沉淀表面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钠和氯化钙,所以沉淀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沉淀表面的可溶性杂质;若不洗涤,杂质氯化钠和氯化钙的质量当作沉淀物的质量,即样品中所含的碳酸根偏大,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4)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X 10g
10.6g106100=,解得: X=10.6g,所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100%=96.4%。
11gX10g23.(1);开头;(2)2Na2O2+ 2H2O=4NaOH+O2↑;Ca(OH)2+ Na2CO3=CaCO3↓+
2NaOH;(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 取样,加入足量CaCl2(或BaCl2等)溶液,静置,然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实验现象分别为先产生白色
23
沉淀,然后是溶液变为红色,分别检验了溶液中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4)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解析】过氧化钠(固体,化学式为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过氧化钠与二
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
表第三周期的开头处。(2)甲、乙、丙分别为上述三种含钠化合物的一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①的发生需要二氧化碳,且丙中氧的质量分数为40%。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②为2Na2O2+ 2H2O=4NaOH+O2↑;反应③为Ca(OH)2+ Na2CO3=CaCO3↓+2NaOH。(3)实验装置进行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①若CO2未被Na2O2完全吸收,装置B中的实验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取上述实验后装置A中固体,加入足量水,有气泡产生,并得到无色溶液。检验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取样,加入足量CaCl2(或BaCl2等)溶液,静置,然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实验现象分别为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是溶液变为红色,分别检验了溶液中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4)Na2CO3→CO2 ,
44106 = ,x=10.6g, 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10.6g
4.4gX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