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1:物质的鉴别、推断与分离、提纯
一、单选题
1.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
① 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 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 既可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 ④ 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 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不能将其鉴别开来的是( ) ..
A.Na2SO4 Na2CO3 BaCl2 HCl B.Na2SO4 BaCl2 KNO3 NaCl C.NaCl HCl NaOH 石蕊 D.NaOH H2SO4 FeCl3 MgCl2 3.欲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其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
选 项 A B C 物 质 固体食盐 铜粉 氮气 杂 质 碳酸钠 铁粉 氧气 试剂或方法 过量稀盐酸 磁铁吸引 灼热的铜丝网 1
D 二氧化碳 水蒸气 生石灰 4.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一定有碳酸钠 B. 可能有氢氧化钠 C. 一定有碳酸钙 D. 可能有氢氧化钙
5.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CO2 NaCl NaOH HNO3溶液 杂质 CO 泥沙 Na2CO3 HCl 除去杂质的方法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滴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加适量AgNO3溶液、过滤 6.小明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 A.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B.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空气和氧气 C.用灼烧法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D.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二、多选题
7.“接龙”是用化学扑克(和普通扑克相似,牌面标注物质的化学式)作为工具的一种游戏,其规则:当上家出牌时,下家跟出的牌所标注的物质必须能与上家的牌面所示物质反应。某局游戏中,甲到戊五人各有一张不同的牌,牌面标注“CuSO4”、“H2SO4”、“NaOH”、“Fe”、“Fe2O3”。若甲的牌为“Fe2O3”,且按甲-乙-丙-丁-戊依次出牌时能满足“接龙”规则,则戊的牌可能是( )
A. NaOH B. Fe C. CuSO4 D. H2SO4
8.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采用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A B 物质 NaCl(Na2CO3) 操作方法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滴加K2CO3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2
KNO3溶液
(CaCl2) C D
A. A B. B C. C D. D
9.A-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物质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物质C、D均为黑色粉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CO2(HCl) CuO(Cu) 通过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A. 物质A、B均为氧化物 B. 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 C. 物质C可能是氧化铜 D. 物质B可以作植物营养剂 三、实验题
10.(5分)小亮同学对课本中C和CuO反应的产物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以下是他进行实验的部分流程(装置气密性良好):
(1)通过以上实验,可知产物中有 气体。 (2)取出反应后的固体,观察呈红色。 【查阅资料】
3
①C也能将CuO还原为红色固体Cu2O(氧化亚铜) ②Cu2O + H2SO4(稀) = Cu + CuSO4 + H2O
【猜 想】(a)红色固体只是Cu; (b)_______;(c)红色固体是Cu和Cu2O的混合物 【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猜想(a):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1.有两种混合气体A、B,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它们分别依次通过足量的下表所示物质,试完成下表:
混合气体 澄清的石灰水 浓硫酸 灼热的氧化铜 无水硫酸铜 澄清的石灰水 结论 A B
12.(7分)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测定该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内一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固定装置略去):
无现象 黑色变红色 黑色变红色 白色变蓝色 变浑浊 CO2,H2
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纯碱样品的质量;实验前后C装置(包含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1)A装置中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补充D装置 (简要叙述或画出装置示意图)。 【交流与表达】
(2)有同学认为图2所示实验装置会造成测得纯碱的纯度偏低,原因是 。 (3)为了克服图2装置的不足,有同学提出,还应增加图1装置与A装置连接(A装置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