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孙 《读书杂志》 俞樾 《群经平义》、《诸子平义》
七、文字学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 商务印书馆,九十年代末刚重印过 八、音韵学
《音韵学教程》 唐作藩 记记上古三十韵部就差不多了 九、训诂学
好像参考书很多,就看看董洪利的《古籍的阐释》吧 十、古文献学史
孙钦善 中华书局1994 这个一定要认真仔细的看啊,有厚厚两册那,不过只记大东西就可以
(编者按:这本书很难买到,高教出版了《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可能好找些。)
其实只要记最重要的东西就可以了,尤其是跟名词解释有关的,所以其实看看《辞海》相关的分册或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再或者任何一本有关古籍整理的工具书,就差不多了。哪个老师出题就重点看哪个老师搞的东西就可以。祝备考顺利!:)
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书目及复习提要
北大古代文学书目及复习提要 一、古代文学史书目:
中国文学史(四卷) 袁行霈 高教版 中国文学史(三卷) 章培恒 骆玉明 复旦版 中国文学史(四册) 游国恩、王起、萧涤非 人文版 中国文学史纲要(四册)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 北大版 大百科丛书----中国文学卷
所列四本文学教材可彼此参照使用,以便拾遗补缺。对于古代文学史来说,既要面面俱到,又得重点突出,点、线、面结合,得出文学演变的轨迹,方为关键。至于艺术特色、文学流派、文体发展、文艺思潮等等,皆不可有所偏颇。 袁本较全面,资料详实,且以描述性语言贯之,脉络分明 章本时发小论,观点鲜明,论之有据,为评论性文学史 袁本与章本正好互为补充,推荐为重点教材。 游本虽政治、阶级观点有时过直露(如对宫体诗),然毕竟是当日数位古代文学研究的大家领衔编写的,又长期作为高校教材,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水平,许多方面影响以后文学史的编写,不可偏废。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三先生的《纲要》本虽为电大教材,但毕竟是三位的专著,简略有余而也时有可观之处。
如果学有余力,建议看一下《大百科---中国文学卷》,作为工具书,条目清楚,案例分明,且包揽无余,对于每个时期的文学既有总论,对于作家、作品又颇有定论。正好与文学史教材参照使用,跳出大文学的圈子,从细处考之,不至于万一碰上偏题,无从下手。
另论之需有据,对于答题体系大方面掌握后,还是多读原著吧,以便做论述题时不只空空其谈。
二、古代文艺理论
张少康、刘三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张少康主编的《中国古代文论作品选》 郭绍虞 《历代文论选》
对于古代文论,感觉还是从两本文论选入手较好,先读原著,再看分析,一目了然。至于三本教材,以为张本作为个人专著,似乎有些琐碎,且大量用白话译文,读来稍感味淡;郭本用半白话运之,虽有神韵,然表面上枯淡得很,似乎都不适于自学教材。倒是王本在行文上要好一些,且有复旦新版本,粗略翻过,体例上也很清晰,推为首选。
三、中国通史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樊树志《国史概要》
对于通史也是既要小处不漏,还得大流通畅。三本中,张本适合自学,毕竟为教材,且有课后题参照;翦本作为个人专著,盛名之下,其实倒没有多少史趣,不过多年来作为推荐教材,毕竟也得看看;倒是樊本颇具趣味,文笔、选材都具可观之处,也难怪作为高校教材上市后竟入畅销书前列。
四、现当代文学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张钟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对于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