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正文

Kc1?es??sGj(s) Kone?(?p??)s 1Js?D Koffe?(? p??)sK? G?(s)

图5-3

为了使SRD系统稳定运行,该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根轨迹的形状,与由PI调节器参数所决定的零点位置有关。因此,当系统参数随运行条件不同而变化时,只要控制PI调节器使零点也发生变化,即可使系统的动态指标始终满足一定的要求,这也就是SRD变参数PI调节器的理论基础。 2、PI调节器的设计

在模拟系统中,PI算法的表达式为;

P(t)=Kp[e(t)+∫e(t)dt/T1] (5-1) 式中P(t)——调节器的输出信号(转矩);

e(t)——调节器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之差(给定转速与实际转速偏差),即偏差信号;

Kp——调节器的比例系数; T1——调节器的积分时间系数。

由于计算机控制是一种采样控制,它只能根据采样时刻的偏差值来计算控制量,即用数字调节器来代替模拟调节器,对上式进行离散处理,则可得到PI表达式:

P(k)=Kp[E(k)+

TTIk?E(j)] (5-2)

j?0将上式进行数学处理,可得: P(k)=KpE(k)+KI ?E(j)

j?0k(5-3)

式中KI=KPT/T1——积分系数

T——采样周期,必须使T足够小于才能保证系统有一定的精度; E(k)——第K次采样时的偏差值;

P(K)—— 第K次采样时的输出;

K——采样序号,K=0,1,2,??。

上式称为位置型PI算法。为程序设计方便,将上式作进一步改进,设 比例项输出:PP(k)=KPE(K) 积分项输出:PI(K)= KIE(K)+PI(K-1) 则上式可写成:

P(K)=PP(K)+PI(K) (5-4) 数字PI调节器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需解决的问题: 1、饱和作用的抑制

在位置式PI算法中,饱和现象主要是积分项引起的,即为“饱和积分”。消除饱和积分的方法有遇限削弱积分法、有效偏差法及积分分离法等。本系统采用遇限削弱积分法,即一旦控制量进入饱和区,则停止进行增大积分的运算。 当P(K-1)≦Pmin 时

?PI(K)PI(K)=??PI(K?1)E(k)?0E(k)?0 (5-5)

当P(K-1)> Pmax时

?PI(k?1) PI(K)=??pI(k)E(k)?0E(k)?0 (5-6)

2、带死区的PI控制

实时控制时,由于测速误差或外界干扰引起偏差的微小振动,将引起数字调节器输出振荡,故采用带死区的PI控制,相应的算式为:

?P(k)P(K)=??XP(k)E(k)??E(k)?? (5-7)

X为死区增益,其数值可为0、0.25、0、1等;死区ε是一个可调的参数,其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控制对象由实验确定。 3、限位问题

为了防止过大的控制增益,减小给定值突变对控制系统的扰动,一方面通过限制给定值的突变,另一方面可给出控制变量一个上限限位Pmax。 4、Bang-Bang控制

Bang-Bang控制即时间最优控制,控制系统的控制量从一个状态运动到另一个状态所经历的时间最短。系统中,当转速上升时,偏差达到一定值,给定电磁转矩直接设为最大;而在转速下降时,偏差达到一定值,给定电磁转矩设定为零。但若给定转速上升率达到一定值,也可使调节器输出至极限,达到Bang-Bang控制效果。但会带来饱和问题。因此将良种控制结合使用,即

E(k)=???a??aBang?BangPI (5-8)

因此,将位置型PI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