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工程优化指导书 - 图文

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

(4)对分区覆盖进行优化 (5)对分片区移动性进行优化 (6)对片区网络性能进行优化

分区优化后,需对网络质量进行评估,输出片区网络质量评估报告、片区优化报告,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片区优化完成后数据采集 (2)优化前后测试数据对比 (3)片区优化完成后质量评估报告 (4)片区优化报告

3.6 不同LTE厂家交界优化

LTE由于没有RNC,因此厂家间的配合问题相对3G简单了很多,但X2切换在不同厂家间仍不可避免会出现较多不可预料的问题,在完成簇优化后,应在存在多厂家共同组网的城市再进行多轮厂家交界优化,重点关注厂家交界的基站之间切换、吞吐率、时延情况。

不同LTE厂家交界优化主要检查异厂家网络边界的相关性能指标,通过测试验证发现可能存在的互操作功能、数据、参数等问题,通过协同RF优化、参数调整、数据完善等手段,实现边界区域性能指标的提升。

各本地网分公司负责交界处不同厂家之间的协调。对于存在不同厂家交界的区域需要进行跨厂家优化。双方交界基站基本建设完成前双方需要交互数据,提前做好PCI、邻区等规划。

涉及不同厂家交界区域,两个厂家均需要进行DT测试,测试区域为以边界基站为中心,向各自区域延伸3~5倍站距(该区域平均站距)。测试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厂家互操作异常等问题,需要由两个无线设备厂家及核心网厂家的工程师组成一个联合网优小组对边界进行覆盖和业务优化,需要各方配合一起来分析定位问题。

不同厂家交界区应重点关注的优化内容包括:

(1)边界的越区覆盖控制,在解决过覆盖小区问题时需要警惕是否会产生覆盖空洞。

(2)边界的邻区优化,添加必要的邻区、删除错误或者冗余的邻区。

20

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

(3)边界的PCI复用问题,包含PCI冲突、混淆,以及干扰。 (4)边界的PRACH规划和碰撞问题。

(5)边界的切换问题,通过切换参数的调整,优化切换过早、过晚、乒乓切换等问题。

(6)进行边界帧配比核查,如帧配比不同,需要调整相同,以避免上行帧干扰(仅TDD)。

3.7 全网优化 3.7.1 网络评估

在全网优化前,需要对全网的网络质量进行评估,通过所有片区网络优化后网络质量评估报告、所有片区网络优化报告及网络监控指标,分析全网的网络现状,明确全网优化目标,确定全网优化计划。

考虑LTE网络需求,应采用尽可能少而又可综合反映网络性能的指标体系,这样可以更快的掌握网络性能。针对LTE网络建网初期的特点,应对以下网络评估指标进行监测,如下表所示。

性能监测指标:

测试方法 KPI RSRP 覆盖率 SINR 下行吞吐量 吞吐率 上行吞吐量 类 统计方法 统计连片区域的RSRP平均值 统计连片区域的RS-SINR平均值 统计连片区域的下行吞吐量均值 统计连片区域的上行吞吐量均值 连接建立成功率=成功完成连接建立次数/接入性 连接建立成功率 终端发起分组数据连接建立请求总次数 保持性 掉线率 总计在连接建立成功的情况下掉线的比例 移动性 切换成功率 切换成功率=切换成功次数/切换尝试次数 路测

网络评估方法:

选择测试路线,车速为30Km/h左右,最大不超过80Km/h;打开路测软件,开始日志文件记录;启动各项测试功能,对于长呼业务,持续业务保持至完成对整条路线的测试,当发生掉话时,应重新建立业务,直至完成对整条路线的测试,对于短呼业务,应在测试软件内设定自动循环,并设定两次业务发起间的等待时长,直至完成整条路线的

21

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

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应确保测试软件与各设备的稳定连接,各测试设备工作正常,各类信息收集正常。

覆盖类的测量:使用扫频设备/测试终端对RSRP和SINR进行测量,在测试过程中扫频设备/测试终端均处于工作状态。

接入类的测量:接入类,采用短呼叫的形式,在接入后保持60秒,之后主动RRC Release,等待20秒后再次建立业务。测试软件自动控制测试设备进行Attach Request,在成功接入后,进行文件上传或下载,在传送时间到达后主动RRC Release,等待一定时间后重复进行激活。按照以上步骤进行不少于100次的测试,在测试结束后统计接入成功率与掉话率。

保持类的测量:保持类的测量与接入类的测试结合在一起,在测试结束后统计掉话次数。

移动性的测量:移动性的测量既可以与接入和保持类测量结合进行,测试之后计算切换成功率,也可使用长呼的形式进行测量,测试之后计算切换成功率和小区更新成功率,保证切换次数不少于100次。

3.7.2 网络优化调整

网络调整和优化将是全网优化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全网优化是一套科学全面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通过对网络的无线性能进行深入的检查,诊断出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瓶颈所在,对症下药,从而提高网络的性能指标,改善用户的网络体验。

通过对OMC统计数据、DT/CQT测试数据等数据源进行分析,并与验收指标进行对比后找出不满足要求的项目,进行具体问题分析,包括覆盖问题、接入问题、保持性问题、移动性问题、完整性问题等,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工作内容包括:

1)片区间配合优化及室内外协同优化

2)分析采集到的数据,找出网络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并实施 3)全网邻小区配置参数采集及优化调整 4)系统参数优化 5)业务参数优化

全网优化完成后,需要进行全网网络质量的评估,输出全网网络质量评估报告、全

22

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

网网络优化报告。

工作内容包括:

1)全网优化完成后质量评估数据采集 2)优化前后网络性能指标对比 3)全网网络优化后质量评估报告 4)全网网络优化报告

工程优化阶段网优调整的主要手段如下: (1)天线下倾角

应用场景:主要应用于越区覆盖、弱覆盖、重叠覆盖、过载等场景。 (2)天线方向角

主要应用场景:越区覆盖、弱覆盖、重叠覆盖、覆盖盲区、过载等。

以上两种方式在RF优化过程中是首选的调整方式,调整效果比较明显。天线下倾角和方向角的调整幅度要视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周边环境而定。

但是有些场景实施难度较大,在没有电子下倾的情况下,需要上塔调整,人工成本较高;某些与2G/3G共天馈的场景需要考虑2G/3G性能,一般不易实施。

(3)导频功率

主要应用场景:越区覆盖、重叠覆盖、过载等场景

调整导频功率易于操作,对其他制式的影响也比较小,但是增益不是很明显,对于问题严重的区域改善较小。

(4)天线高度

主要应用场景:越区覆盖、弱覆盖、重叠覆盖、覆盖盲区(在调整天线下倾角和方位角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选用)

(5)天线位置

主要应用场景:越区覆盖、弱覆盖、重叠、覆盖盲区(在调整天线下倾角和方位角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选用)

以上两种调整方式较前边两种调整方式工作量较大,受天面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在下倾角、方位角、功率都不明显的情况下使用。

(6)天线类型

主要应用场景:重叠覆盖、弱覆盖等

2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