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D100
198.LD50 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 A.LD50 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 B.LD50 值与急性阈剂量成反比 C.LD50 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R D.LD50 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
199.下列哪项指标是评价外源性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外源性化学物质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 A. LD50 R B. LD100 C. MTD D. LOAEL E NOAEL
2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LD100指引起一组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B.LD50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C.LD01指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D.LD0指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R
201.关于毒物兴奋效应学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刺激作用可被认为是动态平衡破坏后的一种适度补偿
B. 毒物兴奋效应的存在提示剂量反应关系的曲线应是一条适当延长的直线 R C. 毒物兴奋效应具有普遍性和非特异性,但作用机制仍难找出普遍规律来
D. 毒物兴奋效应的提出使现代卫生标准中关于有毒化学物的制订需要重新审视 E. 毒物兴奋效应是“剂量决定毒物”这一概念的补充,而非否定
202.关于毒物兴奋效应,下列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 A.是指某些毒物能引起机体产生兴奋的效果。 R B.毒物兴奋效应包括高剂量条件下的抑制作用
C.毒物兴奋效应具有广泛性,大多数毒物都具有此类效应 D.毒物兴奋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可用“J”或“U”表示 E.毒物兴奋效应检测指标包括生长发育、寿命、一般毒性等。
203.关于毒物兴奋性剂量-反应关系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A.在低剂量表现为适当的刺激反应,而在高剂量条件下表现为抑制作用。 R B.在低剂量表现为适当的抑制反应,而在高剂量条件下也表现为抑制作用。 C.在低剂量表现为适当的刺激反应,而在高剂量条件下也表现为刺激作用。 D.在低剂量表现为适当的抑制反应,而在高剂量条件下表现为刺激作用。
204.下列选项不属于剂量-反应关系研究在毒理学中的意义的是 A.有助于发现化学物的毒效应性质
B.所得到的有关参数可用于比较不同化学物的毒性 C.有助于发现新的靶器官 R D.有助于确定机体易感性分布
205.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合理应用剂量-反应关系概念的前提 A.反应的强度与时间有关 R
B.所研究的反应是由化学物接触引起的 C.反应的强度与剂量有关
D.要有定量测定毒性的方法和准确表示毒性大小的手段
206.毒理学一般将动物实验按染毒期限逐级分为 A.急性、亚急性、亚慢性、慢性 R B.亚急性、急性、慢性、亚慢性 C.慢性、亚慢性、急性、亚急性 D.急性、慢性、亚急性、亚慢性
207.暴露特征是除剂量之外决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毒物的暴露特征 A.暴露途径 B.暴露标志物 R C.暴露期限 D.暴露频率
208.气溶胶是哪三种空气中化学物物理形态的统称 A.雾、烟、蒸气 B.烟、蒸气、粉尘 C.蒸气、粉尘、雾 D.粉尘、雾、烟 R
209.关于剂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剂量又称送达剂量,指的是被摄入到体内的量。
B.毒物被器官吸收的剂量最准确地反应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因此常用该剂量来衡量。 C.靶剂量是指直接与机体的吸收屏障接触可供吸收的量。
D.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性质和强度直接取决于其在靶器官中的剂量。 R
210.关于生物学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效应生物学标志指机体中可测定的生物化学、生理行为或其它改变的指标,因此学习记忆功能的检测也可作为某些毒物的效应生物学标志 R B. 效应生物学标志提示毒物的机体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包括晚期生物效应、结构和(或)功能改变及疾病三类标志物
C. 易感生物标志物反应机体对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毒物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因此需在毒物所导致的机体“生物学效应――健康效应”这一阶段进行检测
D. 暴露、效应和易感性标志物因各自涵义不同所以需要分别检测三类指标,缺一不可 E. 效应标志提供人体暴露于疾病之间的联系,但不能用于确定剂量反应关系
211.关于生物学标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和易感性标志
B. 暴露生物学标志是测定组织、体液、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
C. 暴露生物学标志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了关于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 D. 暴露生物学标志物因反应的是关于暴露化学物剂量的信息,所以应以化学物在体内的浓度作为其检测指标。 R
E. 暴露生物学标志可用于评价暴露水平或建立生物阈限值。
212.暴露生物学标志物的检测注意事项不包括 A.接触时间
B.毒物的半数致死剂量 R C.检测技术 D.染毒途径
213.下列哪个选项不会作为效应生物学标志 A.肝功
B.DNA加合物 C.血象改变 D.尿量 R
214.如评价构成高危人群易感性的生物学基础,下列哪项影响最小而不应包括( ) A.年龄 B.体重 R C.遗传因素
D.生活行为方式
215.影响某个特定器官成为毒物靶器官的因素不包括( ) A.器官存在非特殊的酶或生化途径。 R B.器官具有特殊的摄入系统。
C.器官对损伤的修复能力或易感性。
D.器官在体内的解剖位置和功能,毒物吸收和排泄器官。 E. 该器官的血液供应
216.在重金属引发的毒作用中常见的靶器官是( ) A.肝脏 B.骨髓 C.肾脏 R D.肠道
217.下列关于毒物靶器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毒效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毒物在靶器官的浓度。
B.某器官成为毒物的靶器官是因为毒物在该器官的浓度是最高的。 R
C.一般将外源化学物可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称为靶器官。
D.某器官成为某毒物的靶器官可能与毒动学和毒效学等多种原因有关。
218.选择性毒性的发生不考虑( ) A.物种之间 B.个体器官间 C.群体间 D.细胞间 R
219.关于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暴露后的短时间内所引起的即刻毒作用称为速发性毒作用。 R B.在一次或多次暴露某种外源化学物后,经一定时间间隔才出现的毒作用称为速发性毒作用。
C.局部毒作用是指某些外源化学物在机体暴露部位间接造成的损害作用。 D.外源化学物的可逆作用是指停止暴露后不可消失的毒作用。
220.外源化学物作用于生物体的毒效应谱,随剂量增加表现为
A.机体负荷增加、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亚临床改变、临床中毒 R B.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机体负荷增加、亚临床改变、临床中毒 C.机体负荷增加、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临床中毒、亚临床改变 D.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机体负荷增加、临床中毒、亚临床改变
221.下列情况不属于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是 A.代偿作用降低 B.易感性增加 C.易感性降低 R
D.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降低
222.如按毒物的性质进行分类,毒物不包括 A.环境因素 R B.化学因素 C.物理因素 D.生物因素
223.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和内源化学物对机体的 A.营养作用 B.治疗作用 C.有害作用 R D.有益作用
224.关于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毒性的大小是相对的,取决于此种物质与机体接触的量。
B.毒性较高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剂量,即可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C.毒性是物质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