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危机导致了“不信任时代”;导致公共管理改革运动兴起的时代因素主要有如下方面:(1)政府规模的广张和政府角色膨胀导致公众的不满(2)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3)社会问题和政府治理失灵导致政府合法性危机(4)新右派学说与保守主义意识形态运动的影响。 8. 试比较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及新公共管理三种理论模式的异同。
传统公共行政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各国工业化的推进,为适应工业时代的政府管理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传统公共行政模式重视行政组织的改进,注重机构、过程和程序以及行政原则的完整与统一,并以行政效率的实现作为最高目标。其基本特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强调行政管理的一般性或普遍性原则。该学派认为,在行政管理领域,存在着一整套与其他科学相类似的普遍性或一般性原理。传统公共行政学者们一方面要使行政管理的研究领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另一方面由于受科学管理学派追求管理的一般原理的示范性影响,所以大都愿意致力于一般行政管理原理的研究。二是行政官僚价值中立原则。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强调行政官僚应恪守价值中立原则,公务员不应该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公务员的主要任务是执行政治领导者的蕨裁决,并且相信这些裁决的正确性,行政部门处于政治领导的正式控制之下,由常任的、中立的官员任职,不偏不倚的为任何政党服务,并执行政治官员制定的政策。三是强调以效率原则作为公共行政的最高标准。对于传统公共行政学者来说,效率不仅仅是手段,而是一种目的,一种价值观,是评价政府行为的最高准则,公共行政应该围绕“促进政府管理变得合理化合高效率”而展开。
新公共行政的观点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公众关于社会公平与人权的价值观,1968年明诺布鲁克会议主张,以参与、一致同意、共同理念、互信、甚至“人类的爱”等思想为基础,开创美国行政学的新时代,竖起了新公共行政的旗臶。
新公共行政理论以政府及其官员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作为核心内容和关键性问题。不仅认为公共行政应当以经济有效的方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且更强调把社会公平作为公共行政所追求的目标,从而把社会公平加入到传统的目标和基本原理中。新公共行政在对传统公共行政批判的同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一是新公共行政突破了传统公共行政政治行政二分法的框架。他们认为这一跨分不可能实现,现实的政治与行政总是高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行政体系有利于政策制定之外的状况根本不存在,因此,新公共行政主张跳出研究行政程序的狭窄圈子,致力于相关问题的公共行政研究,注重公共行政的政策研究及其政治性。
二是新公共行政学派提出了民主行政的思想,认为政治民主与行政民主并重,注重行政过程的价值和伦理因素。
三是新公共行政学批判把效率作为公共行政的头号公理,强调应该把社会公平放在首位,同时也强调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和统一。 四是注重行政过程中的价值和伦理因素。1968年明诺布鲁克会议提出,公共行政学应将道德价值观念引入行政过程分析,行政活动要更多的关心社会公平、代表性、回应性、责任性和参与等方面的价值问题。
五是重新探索行政组织理论研究的视角和演进的途径。新公共行政提出,公共行政组织理论不应当之研究政府系统的“组织内部”,而应当进一步研究对社会的管理及其基本运作过程。
新公共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掀起的一场政府改革大潮。这场改革大潮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逐渐产生了一些关于公共管理的新理论,继而在20世纪的90年代发展成为一种影响深远的国际思潮。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公共行政的理论模式是一次深刻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主体的广泛性。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之一便是其公共参与性,实
施主体不仅是以政府为代表的官方组织个公共部门,还包括政府之外的其他公共组织。重在推进和实现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以救治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
二是公共管理将私人部门的管理方式运用于公共部门,强调以市场机制来促进和优化公共服务的供给。
三是公共管理注重管理外部环境,实现由内部取向转化为外部取向的变革,又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转向重视取得的成果和目标。 四是公共管理注重管理价值的实现和责任,特别强调管理者的责任,要求实现经济、效率与效能,同时也重视公平、正义与民主,要求实现4E+D的价值目标。
五是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改革的实践紧密结合,并在政府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9.新公共管理概念
新公共管理是新右派、新治理、管理主义、企业型政府、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的通称。b,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的政府改革,使政府管理的运作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官僚制的、层级制的、缺乏弹性的行政,转向市场导向的、因应变化的、深具弹性的公共管理c,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点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 10.公共组织的概念及特征
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增进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正式组织。
一是,公共组织秉持公共利益取向和公共服务导向。二是公共组织的运行多数主要依靠公共财政预算的支持。三是公共组织一般具有政治性。四是公共组织活动需要更多的接受公众的监督。五是公共组织目
标多元性。 11.公共组织环境
公共组织环境:公共组织特定边界以外的,一切对公共组织结构、行为以及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要素以及由这些要素所构成的一个动态体系。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媒体舆论、技术、自然、国际、竞争环境等
12.政府、政党、事业单位、企业、第三方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特点 政府:确定制度法律框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协调解决社会冲突,保护弱势群体;治理外部效应;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强制性、宏观、垄断、政治、行为目标多样性)
政党:利益表达和整合功能;政治社会化功能;政治领导和政治动员功能。(价值导向、社会渗透、政治扩展性)
事业单位:专业性社会服务;公益性公共服务;施行行政辅助功能;提供中介服务(行政、专业、财政拨款、不以营利为主要目标) 公共企业:提供公共产品;协调和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防止和遏制自然垄断;稳定和协调经济发展,缓解周期性经济波动;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推进科技创新,增强国家创新力。(相对独立、不同程度垄断、预算约束软化、目标多元) 第三部门:提供广泛的社会公共服务和公益服务;有利于改善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有利于对政府实施有效监督制约和实现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志愿、专业、灵活、创新、慈善) 13.对公共组织进行监督的意义,如何进行监督
公共组织的监督是指政党、政府、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对公共组织的管理者在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的合理性、合法性所进行监察与督导。 公共组织监督类型:政党监督、权力机关监督、监察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社会团体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依实施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