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对于我国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一些建议
第4章 对于我国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几点建议
我国的学科信息门户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不足。本章将针对上一章所提出的问题,在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的前提下,就如何加强与完善我国学科信息门户的建设,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与看法。
4.1 加快我国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步伐
4.1.1 重视我国学科信息门户的建设
目前在我国有关学科信息门户理论的研究在图书情报界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实际建设情况却不容乐观。参与到我国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单位仅有上海图书馆、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及清华大学等等几家单位,所建成的学科信息门户大多也都是针对本机构、本部门科研工作的需要。这一方面与学科信息门户的宣传推广力度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得不到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对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重视,呼吁更多的机构、团体与个人加入到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行列中,对于进一步扩大现有学科信息门户的规模十分重要。
4.1.2 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学科信息门户建设
国外许多学科信息门户是由个人所创建的主页或书目发展而来。例如本文中所提到的BUBL LINK最初是由几名志愿者创建和维护的,后由英国的合作信息系统委员会JLSC接管,发展成为现在的大型综合性学科信息门户。LII则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参考咨询馆员Garole·Lelto于1990年制作的Gopher书签文档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鼓励专家和学者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搜集、整理所熟悉领域的各种网络信息资源,制作个人网站,以便为将来发展大规模的学科信息门户打下基础。此外,还可以利用我国现有的一些学科导航库、特色数据库,通过使用学科信息门户的管理系统,将学科导航库与特色数据库的资源整合起来,再利用学科信息门户的质量控制标准筛选库中资源,则能在短期内建设成一定规模的学科信息门户,以解决学科信息门户数量少,涉及学科领域不多的问题。
4.2 有效的开展学科信息门户的宣传工作
学科信息门户对于我国广大的研究者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相比起搜索引擎海量
- 29 -
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检索范围以及数据库庞大的资源群,学科信息门户的功能与作用尚未被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所认识,这与学科信息门户网站的宣传推广工作是分不开的。目前,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研究人员对于学科信息门户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对其网站的访问。因此,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让其为更多的研究者认知、认可,是目前我国学科信息门户网站建设首要考虑的问题。
有效的宣传推广活动需要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去计划和实施。学科信息门户网站的宣传推广活动可分为三种形式:
4.2.1 利用传统的媒体
例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以及传单、招贴等。学科信息门户虽为Internet的web站点,但传统的宣传方法还是应该不被忽略的。传统的媒体较电子媒体来说,所接触的潜在用户面更为广阔,可以取得最好的宣传效果。例如SOSIG就在英国的《泰晤士报》上刊登了有关本门户的介绍。
4.2.2 利用电子媒体
学科信息门户作为高质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利用Internet工具进行宣传应是其首选。首先,学科信息门户网站应能保证它在主要的web搜索引擎和目录中注册登记,以便用户在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信息资源时能够搜索到学科信息门户的网站。其次,利用超链接,学科信息门户的用户群大部分集中于各大中专院校或各种研究机构。因此,学科信息门户网站的宣传人员应尽力说服这些机构的网站链接本门户的网站,这样不仅方便了研究者对门户的快捷访问,同时也提高了门户的点击率。再次是利用新闻组和邮件列表,学科信息门户可以利用其它的Internet网站,例如博客网以及一些较著名的商业门户网站发布新闻广告,提高本门户网站的知名度,同时亦可以利用邮件列表,将自己的宣传资料发送到用户的邮箱中。
4.2.3 面对面的宣传
学科信息门户网站可以组织讲座、研讨会等方式把潜在的用户召集起来,通过陈述、论文和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