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要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等;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2,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W与Y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Y
B.由Y?Z组成的化合物是两性氧化物 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 D.由X?Y组成的化合物只有两种 【答案】B
【解析】X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2,X为N或P,Y是地壳中含有最多的元素,即Y为O,因为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因此X为N,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Z为Al,W与Y同主族,则W为S,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等,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因此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Al>S>N>O,故A错误;B、组成的化合物是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故B正确;C、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因此H2O的稳定性强于H2S,故C错误;D、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N2O、NO、NO2、N2O4、N2O5等,故D错误。 10.对于放热反应H2+Cl2
2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到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 B.该反应中,化学能只转变为热能
C.断开1molH﹣H键和1mol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1molH﹣Cl键所放出的能量 D.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H2与Cl2含有的化学键为共价键,所以该反应涉及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错误;B、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电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错误;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断开1molH﹣H键和1mol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2molH﹣Cl键所放出的能量,错误;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放热反应的分析。
1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L0.1mol/L的氨水中含有0.1NA个OH-
B.常温下,在18g D2O中含有NA个氧原子 C.常温下,7.8 g苯中所含C—H数为0.6NA
D.标准状况下,11.2L乙烯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数目为3NA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1L0.1mol/L的氨水中含有OH-的个数小于0.1NA个,A错误; B. 常温下,18g D2O的物质的量是18g÷20g/mol=0.9mol,其中含有0.9NA个氧原子,B错误; C. 常温下,7.8 g苯的物质的量是7.8g÷78g/mol=0.1mol,其中所含C—H数为0.6NA,C正确; D. 标准状况下,11.2L乙烯的物质的量是11.2L÷22.4L/mol=0.5mol,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数目为NA,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乙烯的结构特点,乙烯分子中含有4个碳氢单键和1个碳碳双键。其中碳氢单键是极性键,碳碳双键是非极性键。
12.化学健的键能指常温常压下,将1mol分子AB拆开为中性气态原子A和B所需要的能量(单位为kJ·mol-1)。根据键能数据估算CH4(g)+4F2(g)=CF4(g)+4HF(g)的反应热△H为( ) 化学键 mol-1) 键能/(kJ·A.-485kJ·mol-1 C.+1940kJ·mol-1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