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艺出版社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含计划)

加伏特舞曲 第18节

教学目标:

1.能随着《加伏特舞曲》的音乐做出相应的情绪表现与动作反应.

2.通过聆听《加伏特舞曲》感受并体验音乐的舞蹈性,并逐步培养 学生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

3.通过律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段落和情绪。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有目的的聆听音乐,并能随音乐进行编创和表演 难点: 用律动和图谱来区分音乐的段落和情绪. 教学过程:

一.听赏《加伏特舞曲》

(1)先听赏全曲,初步谈谈自己的感受。

(2)聆听第一乐段,学生参与表现让,学生边听音乐边随节奏口念节奏。

方法一:学生边听音乐边随节奏口念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 咚 咚 咚 0

方法二: 学生用律动表现(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将该节奏表现出来)

师生互动,随音乐进行节奏接龙,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做。 方法三: 用乐器表现。(第一小节用拍铃鼓、第二小节用敲双响筒) I老师通过律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听出第一乐段节奏上的共同特点(哒哒 哒哒 哒哒 哒哒 | 哒 哒 哒 0 |) II感受乐曲第一乐段欢快活泼的情绪。

41

(3)让学生手持铃鼓等乐器。 (4) 听赏乐曲的第二乐段.

① 听第二乐段,感受乐曲情绪发生的变化.(速度稍慢,情绪抒情优美。)

教师:这段音乐与前段音乐在速度和情绪上有何不同? ② 表现第二乐段

教师:你会用怎样的动作表现呢?

学生交流回答:模仿风车转动,转圈等优美动作律动表现第二乐段. (5)聆听第三乐段。

思考:乐曲的第三部分和哪一部分相同? (6)完整聆听全曲。

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全曲,并能简单区分乐曲的段落。 A.第一乐段律动。

第二乐段女生表现风车随风转动的情景。 第三乐段重复第一乐段动作加入打击乐器。 B.全体学生一起表现乐曲。

完整地聆听乐曲,在对比中感知第三乐段和第一乐段的相同,从而区分出三个段落,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分角色来表现音乐的段落并用动作来展示音乐的美。同时也给全体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个学生既是创作者又是表演者和欣赏者。 五 总结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让我们随着音乐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42

凤阳花鼓 第19节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地图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给以组为单位为《凤阳花鼓》旋律进行加花,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歌曲中歌词的改编以及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 2、为旋律进行加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播放下列两首乐曲)

1、教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进教室的时候听到的民歌它们的名字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太阳出来喜洋洋》 (四川民歌) 《茉莉花》 (江苏民歌) 二、新知

2、教师: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

43

一人口唱小调。歌词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