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电器遥控器设计

皖西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从以上分析可知:L恒定输出高电平作为红外发射管的关断信号。因此发射端电路使用NPN电路。 3.6.1.4发射电路设计

在确定使用AT89C51作为核心芯片和点触式开关作为控制按键以后,加上简单的红外发射电路和12M晶体振荡器就可以实现红外发射。 图示为核心电路图:

图3.4发射端核心电路

图中第9脚(RST)所接的是一个最简单的RC上电复位电路(用来替代看门狗)。P3.5接一个74LS92和一个门电路用来计数发射的脉冲数;计数完成后由三级管发光二级管利用红外光为介质,将控制信以红外光脉冲的形式发射去,由接收电路再进行放大,解调,信号还原。 晶体三极管主要用于放大电路中起放大用,本设计采用的是一个NPN型的三级管9013,为了得到更大的放大倍数,采了类似共射级接法。因为从p3.5口出来的为高电压,而三级管9013不能承受此电压,所以采用了一个阻值较大的电阻来起分压作用,从而缓冲了加到三级管上的电压。

11

基于单片机的电器遥控器设计

3.6.1.3发射电路完整电路图

图3.5发射端完整电路

上图为发射电路完整电路图,图中第1脚到第7脚接7个点触式开关。其中第1到第5脚控制电器的开关,第6脚为可调LED 7脚与第8脚为控制LED灯亮度的开关,按下7脚灯变亮,按下8脚灯变暗,第9脚为复位脚,使用简单的RC上电复位电路,15脚为红外线遥控码的输出端口,输出40KHZ载波编码,第18、19脚接12MHZ晶振。

3.6.2接收电路部分 3.6.2.1接收部分

红外遥控系统中的指令信号以及检出电路,在码分制系统中由编码电路和解码电路组成。并且因为码分制系统编码脉冲的频率很低,为超低频,所以需要有调制和解调的过程。否则就有可能因为外界的光线突变造成对接收电路的干扰,产生误响应,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就较差。 接收过程图:

皖西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红外接收放大信号解调指令解码驱动执行 图3.6接收过程

3.6.2.2红外接收电路电源的要求

因为电路中使用塑料封装完毕的一体化红外接头接收数据,所以对电源要求比较苛刻。因此在接收电路中,使用直流稳压电源或者3节1.5V干电池串联供电比较适用。但是不适合使用波纹大的开关电源,以及和发射模块使用同一电源驱动接收模块电路。

下图为红外接收模块电源电路图:

图3.7电源电路图

3.6.2.2接收电路设计

在确定发射电路的硬件构成,本着尽量使用相同原件的原则。设计出如下电路

13

基于单片机的电器遥控器设计

图3.8接收端完整电路图

从上图可知:单片机第1号端口到第8号端口接8位数码管,用来显示被控

制LED发光2极管的亮度,数码管显示范围从0到8,显示8时最亮然后逐级递减到0最暗。第25号端口到第39号端口接作为5个电器的电源控制输出。其中第34号端口是可以调节光暗的电灯,第28端口是电耦合器调光等的调光脉冲输出,第10号端口为50HZ交流电(市电)相位基准输入,第12号端口是中断输入,第11号端口是用来接收红外线遥控码信号。

4软件部分设计

4.1遥控码的信息协议

本设计中遥控器主机与从机(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信息交换格式采用脉冲个数编码,不同的脉冲个数代表不同的码,最大为9脉冲,最小为2脉冲。为了确保传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我们设置第一位码宽为3ms其余为1ms,遥控码数据帧间隔大于10ms。以第10号端口输出波形为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