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顺义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图文

几代务林人的接力和传承,让绿色在塞罕坝生根蔓延,让荒漠再次成为美丽绿洲。 “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当地拓财源”,塞罕坝这颗“华北绿宝石”,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自《人民日报》)

13.阅读文本,在文中横线处为结尾一部分拟写一个小标题,要求与上文小标题格式一致。(2分)

答:

14.这篇通讯,作者从艰苦奋斗、科学求实、持之以恒、破釜沉舟、愈挫愈勇等多角度,由衷地赞扬塞罕坝务林人是“最可爱的人”,请你从以上角度中任选其一,看看文中哪些记述....或描写最感人,并作简要分析。(2分)

答: 15. 作为一篇通讯,具有真实性、客观性。为了让大家更深入了解塞罕坝务林人的心灵世界,假设你有机会去采访这里的员工,你将选择这篇通讯中的哪一人物?你将向他(她)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请完善下面采访提纲。(3分) 答:选择采访人物:

拟提出的问题: 提此问的目的:

(三)阅读《修葺精神的屋宇》,回答问题。(7分)

修葺精神的屋宇

毕淑敏

①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宜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②第一间,盛放我们的爱和恨。对父母的尊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这些复杂而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精神垃圾,重塑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③无论遭受多少困厄,请依然相信光明大于暗影。哪怕只多一个百分点,也是希望永恒在前。请在布置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容量。

④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一个人从25岁到60岁,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按一日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5天,每年要为职业付出2000小时。一直干到退休,就是7万小时。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7万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7万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

⑤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⑥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在我们的小屋里,常常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

⑦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精神的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作泥泞,江米纸的窗棂破裂……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⑧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辽阔。

(摘自《人民日报》)

16.本文作者使用比喻的手法阐述自己面对人生的观点,语言含蓄。阅读本文,用自己的话说明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观点?(1分)

答:

17.文中作者提到建设三间小屋,在段落安排上,你认为建设这三间小屋的顺序是否可以打乱?请阐明理由。(3分)

答:

18.在阅读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有很多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音乐家、美术家、建筑师等,他们大都注重“修葺精神的屋宇”,请选择其中你最欣赏的一位名人,结合其典型事例,说明名人的“精神屋宇”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宝贵精神财富。(3分) 答:

五、写作(40分)

19.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

题目一:

从首都北京向北400多公里,在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处的塞罕坝,有一片地处风沙前缘的112万亩人工林海,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是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塞罕坝林场,为美丽中国梦做了生动诠释。建场55年,资源总价值超过200亿元,现在有昆虫1000多种,植物700多种,动物256种,鸟类192种。这个林场以中国高寒沙地生态建设史无前例的绿色奇迹,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变,为正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中国,提供了典型范例。假如你在今年七月暑假时来到塞罕坝,你希望有怎样的经历呢,你又将产生怎样的思考呢?请展开丰富想象,以“我在塞罕坝生活的一天”为题目,写一篇600----800字的记叙文。

题目二:

清代袁枚有一首小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在《经典咏流传》舞台上被重新唤醒,令亿万中国人受到感动。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便是生命的胜利。苔花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简单的诗句里,包含着质朴的坚定的梦想——即便无人喝彩,也要毫无保留地绽放给这个世界。在生活中,你身边是否也有如苔花一样的人呢?他(她)的故事一定曾经令你感动吧,依据这些素材,以“这也是一朵苔花”为题目,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

顺义区2018届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 (构筑自己的中国梦,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2.(1)A (2)D (3)杨花落尽子规啼 3.B (苏轼——豪放派代表)

4.①“仿膳”改为‘仿膳’ ② 一脚踩扁一个。改为一脚踩扁一个…… 5.(1)A (2)C 6.B

7.参考示例:(1)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巍峨的泰山矗立在齐鲁大地,好像要把天空割开,山南、山北的景色截然不同,山南一面阳光普照,明亮如晨晓;而山北一面不见天日,阴翳如黄昏。

(2)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这首诗我感悟到:只有努力达到人生每阶段的高点,才能真正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拥有非凡的心胸与气魄,而且,只要胸怀大志,勇于攀登,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3)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

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其他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8.(1))C

(2)①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 ②狱官 ③例如:志士 勇士

(3)答题要点:启迪(通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范仲淹的简介”我得到“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的人生启迪。)+生活中相似的事例

9.谈名著对我的帮助作用。要点:名著内容+获得启示+对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帮助

10. 参考示例:同学们,巨型球面射电望远镜,口径有500米,像一只巨碗,安放在天然喀斯特洼坑中,它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能为我们探测遥远的天外之谜。 11. 参考示例:研究射电望远镜的国家集中在世界发达强国,一般起步早,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研究发明的射电望远镜口径越来越大,研究速度,射电望远镜功能越来越多。 12. 参考示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寓意积极向上才能高瞻远瞩,FAST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具有重要时代意义,寓示我国站在世界前列,登上了更高的一层楼;一般情况下,要远望千里需要上更高一层楼,如今,处在天坑里的中国“天眼”,它扎根在一片喀斯特洼地中,位置低,但“目光”很远,射向百亿光年外的宇宙太空,“千里目”,已不再是“千里”,已经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这是另一层新时代意蕴。 13. 参考示例:忠于使命,接续传承“华北绿宝石”越来越光彩夺目

14. 参考示例:作者从艰苦奋斗的角度,由衷地赞扬塞罕坝务林人尹桂芝、赵振宇等是“最可爱的人”,通过对他们的语言描写“收工的时候,腿都不听使唤了,……但大家的心里就是憋着一股子劲儿:一定要把苗子育好,把林子造好!”;“晚上是最难熬的,被窝成了‘冰窝’……再搬进被窝。”表现出他们不怕生活艰苦,不怕条件恶劣,一心造林的精神。 15. 参考示例:

选择采访人物:刘海莹

拟提出的问题:塞罕坝天寒、干燥,极端的气温和环境,为植树造林设置了一道又一道

的障碍,遇到这些障碍的时候,你们是怎么想的?。

提此问的目的:了解刘海莹等新一代造林人的内心世界。

16.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建设好自己的精神世界,内心充满爱的阳光,从耕耘事业中获得精神的营养,并且不迷失自我。

17. 参考示例:先从自身出发,谈爱与恨,然后谈事业,最后强调“我很重要”,没有我一切都会坍塌,位置不可调换。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恨,才能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18.答题要点:名人典型事例+精神屋宇+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