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Δfza—继电器整定匝书数与计算匝数不等而产生的相对误差,暂无法求出,先采
用中间值0.05。
代入数据得 Idz1?1.3?(1?1?0.1?0.05?0.05)?1.04?270.4(A)躲过变压器空载投入
或外部故障后电压恢复时的励磁涌流
Idz1?KKIe……………………………………………………(2)
式中:KK—可靠系数,采用1.3; Ie—变压器额定电流:
代入数据得 Idz1?1.3?103.9?135.1(A) 3)躲过电流互改器二次回路短线时的最大负荷电流
Idz1?KKTfhmax ……………………………………………………(3)
式中: KK—可靠系数,采用1.3;
Idz1—正常运行时变压器的最大负荷电流;采用变压器的额定电流。
代入数据得
Idz1?1.3?103.9?135.1(A)
比较上述(1),(2),(3)式的动作电流,取最大值为计算值, 即: Idz1?270.4(A)
3.2.3确定基本侧差动线圈的匝数和继电器的动作电流
将两侧电流互感器分别结于继电器的两组平衡线圈,再接入差动线圈,使继电器的实用匝数和动作电流更接近于计算值;以二次回路额定电流最大侧作为基本侧,基本侧的继电器动作电流及线圈匝数计算如下:
基本侧(35KV)继电器动作值 Idzis1?KJXIdz1/n1 代入数据得 Idzis1?3?270.4/40?11.71(A) 基本侧继电器差动线圈匝数 Wcdjs1?Awo/Idzis1
式中:Awo为继电器动作安匝,应采用实际值,本设计中采用额定值,取得60安
匝。
(匝)代入数据得 Wcdjs1?60/11.71?5.12
第 17 页 共 23 页
超级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选用差动线圈与一组平衡线圈匝数之和较Wcdjs1小而相近的数值,作为差动线圈
整定匝数Wcdzo。
即:实际整定匝数Wcdz?5(匝)
继电器的实际动作电流 Idzi1?Awo/Wcdz?60/5?12(A)
保护装置的实际动作电流 Idz1?Idzi1N1/Kjx?12?40/3?277.1A
3.2.4确定非基本侧平衡线圈和工作线圈的匝数
平衡线圈计算匝数Wphis??Wcdz/Ie2??Wcdz?5?(4.5/4.33?1)?0.19(匝) 故,取平衡线圈实际匝数Wphz??0
工作线圈计算匝数Wgz??Wphz??Wcdz?5(匝) 3.2.5计算由于整定匝数与计算匝数不等而产生的相对误差?fm
?fm?(Wphis??Wphz?)/(Wphis??Wcdz)?(0.19?0)/(0.19?5)?0.04
此值小于原定值0.05,取法合适,不需重新计算。
3.2.6初步确定短路线圈的抽头
根据前面对BCH-2差动继电器的分析,考虑到本系统主变压器容量较小,励磁涌流较大,故选用较大匝数的“C-C”抽头,实际应用中,还应考虑继电器所接的电流互感器的型号、性能等,抽头是否合适,应经过变压器空载投入试验最后确定。 3.2.7保护装置灵敏度校验
差动保护灵敏度要求值K1m?2
本系统在最小运行方式下,10KV侧出口发生两相短路时,保护装置的灵敏度最低。 本装置灵敏度 K1m?0.866KjxId1min/Idz1?0.866?1?0.817/0.2771?2.55?2 满足要求。
3.3过电流保护:
1) 保护动作电流按躲过变压器额定电流来整定
Idz?KKIe1/Kh 式中:KK—可靠系数,采用1.2;
Kh—返回系数,采用0.85;
代入数据得 Idz?1.2?103.9/0.85?146.7(A)
继电器的动作电流 Idzj?Idz/n1?146.7/(40/3)?6.35(A)
第 18 页 共 23 页
超级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电流继电器的选择:DL-21C/10
2) 灵敏度按保护范围末端短路进行校验,灵敏系数不小于1.2。
灵敏系数:K1m?0.866KjxId31min/Idz?0.866?1?0.282/0.1467?1.66?1.2 满足要求。
3.4过负荷保护:
其动作电流按躲过变压器额定电流来整定。动作带延时作用于信号。
Idz?KKIe1/Kf?1.05?103.9/0.85?128.4(A)
IdzJ?Idz/n1?128.4?3/40?5056(A)
延时时限取10s,以躲过电动机的自起动。
当过负荷保护起动后,在达到时限后仍未返回,则动作ZDJH装置。
3.5冷却风扇自起动:
Idz?0.7Ie1?0.7?103.9?72.74(A)
Idz1?Idz/n1?72.74/(40/3)?3.15(A)
即,当继电器电流达到3.15A时,冷却风扇自起动。
第 19 页 共 23 页
超级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四章 课程设计总结
一、完成了对变电所的自动装置、10kv线路继电保护装置、主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设置的设计;对短路电流的整定与计算以及主变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及继电器选择。
二、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继电保护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课程设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对课本和参考书籍的翻阅,进一步提高了利用手头资料亲自完成设计的能力,学会了分析原理接线图和展开图的分析,也学会了画电气工程图,对继电保护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三、在设计中必须做到明确设计目的和题目要求;细心,做到严谨、精确,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使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加透彻,从而加深对其的理解;在设计中紧扣继电保护的四要求: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安全性。
四、通过课程设计,本次课程设计以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为主,通过积极查阅相关资料,科学的分析问题。因此培养了学习积极性、独立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沟通的能力,也增强了老师、同学的交流沟通。
五、这次课程设计不仅是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加强和巩固,同时,也提高了我的综合思维能力,使我明白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第 20 页 共 2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