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 - 习题

42、对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贡献较大的元素是: A、P; B、N;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43、影响地面水水质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流量;

C、未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 D、自然因素; E、季节。

44、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代表性指标是: A、COD; B、BOD; C、DO; D、TOD; E、TOC。

45、甲基汞在机体主要作用靶器官是: A、脑; B、肝; C、脾; D、肾; E、骨骼。

46、污水一级处理主要是为了除去: A、BOD; B、悬浮固体; C、总固体;

D、氮肥等营养物质; E、细菌。

47、下列哪种属废水三级处理方法: A、物理处理法; B、化学处理法; C、活性污泥处理法; D、生物处理法; E、以上方法综合。

48、属于污染物物理净化过程的有: A、氧化还原作用;

B、分解作用; C、减毒作用; D、增毒作用; E、沉淀作用。

49、关于医院污水处理,下列哪项论述是正确的: A、仅需一级处理;

B、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可满足要求; C、医院污水处理中污泥可作为肥料; D、医院污水中放射性物质不需处理; E、医院污水消毒后方可排放。

50、河水取水点的防护带是: A、上游100米至下游50米; B、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 C、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0米; D、上游50米至下游100米; E、上游100米至下游1000米。

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

1.下列哪种疾病属介水传染病 A.克汀病 B.水俁病 C.甲型肝炎 D.氟斑牙

E.地方性甲状腺肿

2.介水传染病一般多见于 A. 中毒性疾病 B.肠道传染病 C. 呼吸道传染病 D.皮肤病 E. 免疫性疾病

3.关于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 B. 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 C. 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D. 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发病者可终年不断

E. 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后,疾病的流行仍难以得到控制

4.饮水中硝酸盐增高易引起婴幼儿患的疾病 A.营养不良

B. 克汀病 C.皮肤色素沉着 D.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E. 骨软化症

5.在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副产物的有机物称为 A.有机前体物 B. 三卤甲烷 C.卤代乙酸 D.藻毒素

E. 氯化羟基呋喃酮

6.氯化羟基呋喃酮(MX)污染主要来源于 A.汽车废气 B.饮水氯化消毒 C.装饰和建筑材料 D.垃圾焚烧 E. 污染的化妆品

7.致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A.甲肝病毒 B. 乙肝病毒 C.微囊藻毒素 D.A+B E. B+C

8.水的硬度通常是指水中 A.钙、镁离子的含量 B. 钙、铁离子的含量 C. 钙、磷离子的含量 D. 钙、钾离子的含量 E. 钙、锌离子的含量

9.评价管网是否出现二次污染的指标 A.细菌总数 B. 总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D.游离性余氯 E. BOD

10.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游离性余氯”属于 A.感官性状指标 B. 化学指标 C.毒理学指标

D.细菌学指标 E. 放射性指标

11.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原则是 A.流行病学安全

B. 所含化学物质对人无害 C.感官性状良好 D.经济技术上可行 E.以上都是

12.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细菌总数应为 A.<1000个/ml B.<100个/ml C.<50个/ml D.<10个/ml E.<3个/ml

13.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总大肠菌群应为 A. <10个/L B. <3个/L C. <10个/100ml D. <3个/100ml E. 不得检出/100ml

14.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网末梢水中游离性余氯不应低于 A.0.05mg/L B. 0.03mg/L C. 0.01mg/L D. 0.3mg/L E. 0.5mg/L

15.判断水质是否受粪便污染的重要指标 A.细菌总数 B.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D.厌氧芽胞菌 E.痢疾杆菌

16.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规定,严禁捕捞、网箱养殖、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其它可能污染水源的取水点周围半径为 A.10m B.50m C.100m D.500m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