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练习题(经过整理)打印

4.染色质的结构单位是核小体,每个核小体分为核心区和连接区两部分。核心区是由H2A、H2B、H3、H4各两个分

子形成的组蛋白八聚体及围绕其外周的1.75圈140 bp的碱基对构成。连接区是两个核心颗粒之间的DNA链,H1组蛋白位于链接区DNA表面。

5.真核细胞基因的DNA序列由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两部分构成,编码序列(外显子)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序列(内

含子)隔开,称为断裂基因。断裂基因包括外显子、内含子及侧翼序列,侧翼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和终止子。

五、论述题

1.正常女性的两条染色体中,只有一条具有活性,另一条在遗传上是失活的,在间期细胞核中螺旋化呈异固缩,结果

形成浓染的X染色质。异固缩的X染体可以来自父亲,也可以来自母亲,其失活是随机发生的。在女性胚胎初期,所有细胞中的两个X染色体都是具有活性的,至发育早期(人胚第16天),其中一条即失活,并异固缩成X染色质。在一个细胞中,一旦决定了哪一条X染色体失活后,那么由这一细胞增殖的所有细胞都是这条X染色体失活。 2.RNA编辑是与RNA剪接不同的加工形式,能改变初始转录物的编码特性,即导致生成的mRNA分子在编码区的

序列不同于他的DNA模板序列。RNA编辑是对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的一个重要补充。RNA编辑的多种形式增加了mRNA的遗传信息量。经过编辑的mRNA具有翻译活性。

一、单选题

1. STS(sequence lagged site,系列标签位点)是指:A.人类基因组中长约200~600bp的单拷贝片段B.人类基因组中

2~6bp呈串联重复的DNA序列C.人类基因组中长约150~400bp的cDNA文库表达序列D.两顺序相同的互补序列在同一条DNA链上相反方向排列构成反向倒位重复。E.两顺序相同的互补序列在同一条DNA链上相同方向排列构成倒位重复。

2. 人类基因组是指:A.人类染色体中所含有的DNA B.人类单倍染色体组所含有的全部基因C.人类细胞中

的全部的DNA D.人类全部基因及其侧翼序列的DNA组成E.人类全部遗传物质转化到受体细胞上所构成的文库

3. YAC是指:A.细菌人工染色体 B.噬菌体人工染色体 C.酵母人工染色体D.粘粒 E.由Y染色

体来源的部分片段所构成的DNA载体

4. 遗传图作图的方法有:A.微卫星位标法 B.原位杂交法 C.放射杂交法 D.邻接克隆群法E.定

位克隆法

5. 物理图是指:A.描述一条染色体上连锁基因或遗传标记间相对位置和遗传距离的图B.描述DNA分子上两位点

之间或染色体上两界标实际距离的图C.染色体或基因组DNA上各种基因的相对位置和基因之间距离的图D.描述染色体某一区域内所有可转录序列的分布图E.用物理方法对人类染色体进行作图

6. 遗传图作图时,1cM图距约相当于:A.10 bp B.102 bp C.103 bp D.104 bp E.106 bp 7. 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开始于:A.1945年 B.1969年 C.1985年 D.1990年 E.1993年 8. 原位杂交法原理是:A.杂种细胞保留一方染色体而另一方染色体逐渐丢失B.染色体位标间相距越近断裂频率越

低 C.碱基互补配对D.探针与靶序列电荷相反,相互吸引E.连锁群内各基因座位间遗传距离越近重组率越低

9. 人类基因组计划最后阶段的任务是:A.遗传图构建完成 B.物理图构建完成 C.重叠序列克隆建立D.核

苷酸测序完成 E.多样性计划和进化计划 二、多选题

10. 定位克隆的大致步骤包括:A.通过DNA连锁分析确定待分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大概位置B.获得覆盖感兴趣位

点的一组连续的YAC克隆C.研究该区域内的已知基因、ORF、EST或cDNA片段D.通过cDNA筛选、外显子捕获或物理捕获法在该区域内寻找和鉴定基因E.对找到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推测其功能

三、名词解释

1.遗传图 2.物理图 3.微卫星

四、简答题

1.人类遗传图制作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比较起来如何? 答案

一、单选题

1.A 2.B 3.C 4.A 5.B 6.E 7.D 8.C 9.D 二、多选题 10.ABDE

三、名词解释

1.遗传图:又称连锁图,是以连锁群内各基因座位之间的重组率推算出的遗传距离为基础,绘出的一条染色体上连锁

基因或遗传标记间相对位置和遗传距离的图。

2.物理图:是对染色体DNA分子进行作图,详细描述DNA分子上两个位点之间或染色体上两个界标之间的实际距

离,这一距离以核苷酸的个数表示。

3.微卫星:或称短串联重复序列。是人类基因组2~6bp呈串联重复的DNA序列约占人类基因组的10%。

四、简答题 1.人类遗传图的制图方法主要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位标法和微卫星位标法。RFLP法是传统的遗传作图法,当用DNA

探针查明某一个体的RFLP后,通过家系中亲代和子代的DNA分析,便可以确认RFLP的遗传规律。这时RFLP位点就相当于一个基因,可用来作为遗传标记以分析其重组率,从而绘出遗传图。由于RFLP在基因组中非随机分布而且受甲基化等修饰因素的影响,故此法作图精度不高。微卫星是人类基因组中2~6bp呈串联重复的DNA序列,约占人类基因组的10%。通过与已知微卫星位点的连锁分析,即可将待测微卫星在染色体上定位。由于微卫星在不同个体中的重复数目变化非常大,在基因组中丰度高且分布均匀,所以此法作图可大大提高遗传图的精确性。

第四单元 生化遗传病 一、单选题

1. 大部分先天性代谢病的遗传方式是:A.AD B.AR C.XR D.XD E.MF

2. 半乳糖血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A.底物累积 B.中间产物累积 C.代谢产物过多 D.终产物

缺乏E.旁路代谢开放副产物累积

3. 糖原累积症Ⅰ型发病原理主要是A.底物累积 B.中间产物累积 C.代谢产物过多 D.终产物缺乏

E.旁路代谢开放副产物累积

4. 异常血红蛋白病发病的机制主要是:A.点突变 B.基因缺失 C.mRNA前体加工障碍 D.融合基

因E.染色体缺失

5. α地中海贫血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A.点突变 B.基因缺失 C.mRNA前体加工障碍 D.融合基

因E.染色体易位

6. β地中海贫血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A.点突变 B.基因缺失 C.mRNA前体加工障碍 D.融合基

因E.染色体易位

7. 成人血红蛋白以下列哪一种为主:A.HbA2 B.HbA C.HbF D.Hb-PortLand E.Hb Gower1 8. 成人血红蛋白的分子组成是:A.α2ε2 B.α2γ2 C.α2β2 D.α2δ2 E.α2Gγ2 9. 胎儿血红蛋白主要是:A.HbA2 B.HbA C.HbF D.Hb Gower1 E.Hb Gower2

10. 在胚胎发育期最先合成的珠蛋白是:A.δ链和ε链 B.δ链和γ链 C.ε链和α链 D.β链和α

链E.α链和δ链

11. 白化病的发病机制是:A.中间产物累积 B.底物累积 C.代谢终产物缺乏D.反馈抑制减弱 E.代

谢终产物过多

12. 镰状细胞贫血症的HbS与正常的HbA相比:A.β链的第6位密码子发生了无义突变B.β链的第6位密码子发

生了移码突变C.β链的第6体密码子发生了单碱基替换D.α链的第6位密码子发生了单碱基替换E.α链的第6位密码子发生了点突变 二、名词解释 1.分子病

2.先天性代谢缺陷

三、简答题

1.简述苯丙酮尿症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2.什么是血红蛋白病,有几大类?

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A 4.A 5.B 6.C 7.B 8.C 9.C10.A 11.C 12.C

二、名词解释

1.分子病:是指蛋白质分子合成异常引起的疾病。由于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发生改变,引起由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的变化,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引起疾病,这种由于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数量异常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分子病。 2.先天性代谢缺陷是一种分子病,编码酶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合成的酶蛋白结构异常,或者由于基因调控系统突

变导致酶蛋白合成数量减少,均可引起遗传性酶缺陷,导致代谢紊乱,而称为先天性代谢缺陷。

三、简答题

1.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属AR,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导致体内苯丙氨酸过高——高苯丙氨酸

血症,过多的苯丙氨酸通过开放代谢旁路进行代谢,旁路代谢产物如苯丙酮酸,苯乳酸,苯乙酸等在血中累积,并经尿排出,从而形成苯丙酮尿症。而苯丙酮尿症及旁路代谢产物还可抑制5-羟色胺脱羧酶活性,使5羟色胺生成减少,从而影响大脑发育。

2.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陷,引起珠蛋白合成异常所致的疾病称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异常

血红蛋白病,这是由于珠蛋白结构基因异常,导致合成的珠蛋白肽链的结构发生异常所致:另一类是地中海贫血综合征,这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缺陷导致珠蛋白肽链合成速率降低所致。

第五单元 多基因遗传病

一、单选题

1. 精神分裂症是多基因遗传病(MF),群体发病率是0.0016,遗传率为80%,计算患者一级亲属的复发风险是:A.0.04

B.0.016 C.0.004 D.0.01 E.0.001

2. 先天性幽门狭窄是一种多基因病(MF),群体中男性发病率是0.005,女性发病率是0.001,下列哪种情况的子女复

发风险高?A.男患的儿子 B.男患的女儿 C.女患的儿子 D.女患的女儿 E.女患的儿子及女儿

3. 对多基因遗传病,后代发病风险的估计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群体发病率 B.孕妇年龄 C.家庭患

病人数 D.病情严重程度 E.遗传率

4. 在多基因遗传病中,易患性的高低受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遗传基础所起作用的大小称为:A.易感性

B.遗传度 C.外显率 D.表现度 E.易患性

5. 多基因病中,随着亲属级别降低,患者亲属的发病风险将:A.不变 B.增高 C.降低 D.迅速增

高 E.迅速降低 6. 多基因病中,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近似于群体发病率的平方根时,群体发病率和遗传率多为:A.0.1%~1%,70%~

80% B.0.1%~1%,40%~50% C.1%~10%,70%~80% D.1%~10%,40%~50% E.<1%,<40%

7. 关于多基因遗传的特点,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A.两个极端变异的个体杂交后,子一代都是中间类型B.两个中

间类型的子一代杂交后,子二代大部分亦是中间类型C.在一个随机杂交的群体中,变异范围广泛D.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基础共同作用的结果E.随机杂交的群体中,不会产生极端个体

8. 当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的群体发病率有性别差异时,群体发病率高的性别其易患性阈值:A.极高 B.低

C.高 D.极低 E.不变

9. 多基因遗传病中,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代表患病所必需的、最低的易患基因数量称为:A.发病率 B.易感

性 C.易患性 D.阈值 E.限定值

10. 多基因遗传病中随着亲属级别降低,发病风险:A.亲属级别每降一级,发病风险降1/2 B.不变 C.增

高D.显著降低 E.稍有降低

11. 多基因遗传病中,如果患者的病情严重,那么该家庭的复发风险:A.低 B.无变化 C.增高 D.非

常低 E.非常高

12.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多基因病,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4倍,两个家庭中,一个家庭生了一个女患,一个家庭生了

一个男患,这两个家庭再生育时,哪一种家庭的复发风险更高?A.生男患的 B.生女患的 C.无法预

计 D.两个家庭都高E.两个家庭都不高 二、多选题

13. 对多基因遗传病患者后代发病风险的估计中,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群体发病率 B.孕妇年龄 C.家

庭中患病人数D.病情严重程度 E.遗传率

三、名词解释

1.易患性 2.阈值

3.遗传率 4.Carter’s 效应 5.多基因病

四、论述题

1.论述在估计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风险时除考虑到遗传率和发病率外,还应注意哪些因素?为什么?2.论述多基因

遗传病的特点。 答案

一、单选题

1.A 2.C 3.B 4.B 5.E 6.A 7.E 8.B 9.D 10.D 11.C 12.A 二、多选题 13.ACDE

三、名词解释

1.在多基因病中,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一个个体是否易于患病,称为易患性。

2.在多基因病中,当一个个体的易患性高达一定水平,即达到一个限度时,这个个体即将患病,这个限度称为阈值。

在一定的环境下,阈值代表患者所必需的,最低的易患基因数量。

3.在多基因遗传病中,易患性高低受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其中遗传基础所起作用的大小称为遗传率。 4.在发病率有性别差异的多基因遗传病中,相对来说,发病率低的性别携带更多的易感基因,后代发病风险高;发病

率高的性别携带的易感基因少,后代的发病风险低,这称为Carter’s 效应。

5.一些先天畸形常见病,发病率超过1/1000,这些病的发病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常常表现有家族倾向,患者同胞中的

发病率大约只有1%~10%,这些病有多基因遗传基础,称为多基因遗传病。

四、论述题

1.(1)在一个家庭中已有的患者人数愈多时,意味着这对夫妇带有的易患性基因愈多,他们虽未发病,但其易患性更为

接近阈值,由于基因的加性效应,再次发病风险将增高。(2)患者病情严重者,必然带有更多的易患性基因,与病情较轻的患者相比,其父母也会带有较多的易患性基因而易患性更为接近阈值,所以再次生育复发风险也相应地增高。(3)当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的群体发病率有性别差异时,表明不同性别的易患性阈值是不同的。群体发病率高的性别,易患性阈值低,而群体发病率低的性别易患性高。群体发病率低的性别患者,只有他带有相当多的易患基因时,其易患性才能超过阈值而发病。如果他已发病就代表其带有相当多的易患性基因,他的后代发病风险将会相应增加,尤其是发病率较高的性别后代。相反,发病率高的性别患者,后代的发病风险降低,尤其是发病率较低的性别的后代。

在估计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必须全面考虑上述各项条件,综合判断,才能得到切合实际的数据。 2.①包括一些常见病和常见的先天畸形每种病的发病率高于0.1%。

②发病有家族聚集现象,同胞中的发病率远低于1/2或1/4,大约只有1%~10%。 ③发病率有种族差异。

④近亲婚配时,子女发病风险也增高,但不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那样明显。 ⑤患者的双亲与患者的同胞、子女的亲缘系数相同有相同的发病风险。 ⑥随着亲属级别的降低,患者亲属发病风险迅速下降。

第六单元 群体遗传学

一、单选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