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基础知识

经内耳门出颅) ?

脑桥、延髓、及后面小脑的交界处,是前庭蜗神经在延桥沟内的连接部位,称为桥小脑三角。 (二)脑桥 腹侧:

1.是脑干中最膨大的部分,呈盾牌状,长2.7cm,前后径2.2cm。

2.基底沟:脑桥中央的沟。从枕骨大孔来的椎动脉在基底沟低端汇合为基底动脉,行于基底沟中。

3.基底部:基底沟周围的脑桥部分。是由横向和纵向走行的纤维构成的。 ?

基底部与小脑中脚移行处是三叉神经出脑处,经三叉神经节发出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4.小脑中脚:基底部向后外侧延伸,变成神经纤维进入小脑,这种纤维称为小脑中脚。 ? 脑桥与中脑的分界线:沿小脑中脚和基底部上缘和对侧做一假象连线 (三)中脑

腹侧:

1.腹侧面呈紧挨着的双柱形,长1.5cm,前后径1.5cm

2.大脑脚:

(1)中脑腹侧面膨大的半圆柱,由下行神经纤维(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构成,外侧有脚间窝

(2)大脑脚被黑质分为腹侧的大脑脚底和背侧的被盖。大脑脚底?黑质?被盖 3.脚间窝:

(1)两侧大脑脚之间的部分。

(2)底部破烂不堪,有多条血管通过,形成蜂窝状的后穿质。例如大脑后动脉中央支就在其中穿行。

(3)动眼神经出脑处(经眶上裂出颅)

? 中脑借视束和视交叉与间脑分界,视束和视交叉以下为中脑 (四)脑干背侧面结构:

延髓、脑桥:

1.延髓下端1.25cm与脊髓相同,也有中央管。而上端1.25cm中央管敞开,形成第四脑室。 (1)中央管在延髓上段和脑桥背侧面与小脑之间敞开,形成了腔。呈帐篷形。

(2)第四脑室向下通延髓和脊髓内的中央管,向上通中脑内的中脑水管(大脑水管)。 (3)分底、顶前面和顶后面。底即脑桥背侧面和延髓背侧面形成的菱形窝,顶前面为前髓帆,顶后面为后髓帆。前髓帆和后髓帆均为白质板。

1两侧小脑上脚、小脑中脚之间夹的白质板为前髓帆?菱形窝的上外界 ○

2两侧小脑下脚,楔束结节、薄束结节之间的白质板为后髓帆?菱形窝的下外界 ○

1)临近菱形窝的两个侧角有两个外侧孔,临近菱形窝下角的有一个正中孔。

2)大脑中的侧脑室、两侧丘脑间的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的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从第四脑室流出,但中央管太细,所以脊髓中央管对脑脊液循环没有什么作用。脑脊液经后髓帆上两个外侧孔和一个正中孔流入蛛网膜下腔。

3)脑表面三层被膜:软膜、蛛网膜、硬膜。软膜与蛛网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与硬膜之间为硬膜下隙。脑隔着软膜浸泡在蛛网膜下腔中的脑脊液中。

3菱形窝内部形态结构: ○

1)脑桥部:髓纹以上 ·界沟:只有髓纹上方才有,与正中沟一起将菱形窝上部分为4个区域。界沟内侧:内侧区。

脑神经运动核;界沟外侧:外侧区脑神经感觉核

·内侧隆起:正中沟和界沟之间的隆起

·面神经丘:内侧隆起下端的突出,深面有展神经核

·前庭区:界沟外侧的三角形区域,深面有前庭神经核;外侧角区域称听结节(深面有蜗

神经核)、上角发蓝色的区域称蓝斑(深面有蓝斑核,与睡眠有关) 2)髓纹:由到小脑去的弓状纤维(有髓纤维)构成,连接菱形窝两个侧角

正中沟:贯穿菱形窝上下角 正中沟和髓纹将菱形窝分为四部分 3)延髓部:髓纹以下

·舌下神经三角:深面有舌下神经核 ·迷走神经三角:深面有迷走神经背核

·最后区:位于迷走神经三角外下方。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胶质。

4第四脑室内面的上皮型室管膜、○表面的软膜、软膜上的血管统称脉络组织。脉络组织上的血管反复分支,形成血管丛,并带着软膜、上皮型室管膜向第四脑室内突出。这种结构称脉

络丛,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2.在后正中沟两侧为楔束结节(深面有楔束核)和薄束结节(深面有薄束核)

3.(1)楔束结节外侧为小脑下脚的断面。小脑上脚往上为小脑中脚和小脑上脚。

(2)小脑位于延髓和脑桥的后面,但不能随意剥离,因为有出入小脑的纤维构成小脑中脚、小脑上脚、小脑下脚。小脑中脚、小脑上脚、小脑下脚将小脑固定在延髓、脑桥的后方。 中脑:

4.顶盖:中脑背侧面 大脑脚底?被盖?顶盖

5.上丘:比较大,视觉反射中枢,经上丘臂连外侧膝状体

下丘:比较小,听觉反射中枢,经下丘臂连内侧膝状体。下丘下部有滑车神经出脑。 (五)脑干内部结构

1.和脊髓相比,脑干也是由灰质、白质、网状结构构成。

(1)脊髓31个节段的前、后角连在一起称前柱、后柱。脑干的灰质为散在白质中的独立核团或是团块。而感觉性的白质形成4个丘系:内侧丘系、脊髓丘系、外侧丘系、三叉丘系。运动性的主要有皮脂核束和皮质脊髓束。

(2)脑干的网状结构比脊髓网状结构重要的多,因为呼吸、心血管、吞咽、呕吐等中枢都在其中。

2.(1)脑干灰质内神经核:脑神经核(与12对脑神经相关联的核团,其中视器和嗅神经的

中枢及核团不在脑干中)和非脑神经核(与脑神经无关联)。 (2)脑神经核又分为:(1)运动神经核,位于界沟内侧;(2)感觉神经核,位于界沟外侧

3.脑神经核按功能分类:

·如何理解一般和特殊? 脊髓也有的就称“一般”,脊髓没有的则称“特殊”。 运动:

(1)一般躯体运动核:包括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管理骨骼肌(眼外肌、舌肌)?红色

(2)特殊内脏运动核:包括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管理咽喉肌、表情肌、咀嚼肌(表情肌和咀嚼肌都算是骨骼肌)?粉色

(3)一般内脏运动核(副交感核):包括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核。管理颈、胸、腹腔脏器的心肌、平滑肌、腺体?黄色 感觉:

(1)一般躯体感觉核:包括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中脑核。管理颜面部皮肤黏膜一般感觉

(2)一般内脏感觉核:孤束核下部。管理头、颈、胸、腹脏器和心血管系统感觉 (3)特殊躯体感觉核:包括蜗神经核、前庭神经核。管理听觉(蜗神经核)、平衡觉/位置觉(前庭神经核)

(4)特殊内脏感觉核:孤束核上部。管理舌的味觉 4.延髓内部结构:

(1)下部结构与脊髓相似;上部结构复杂:出现两个粗大交叉纤维束(椎体交叉和内侧丘系交叉);出现橄榄和小脑下脚;中央管敞开,形成第四脑室。 (2)腹侧主要是椎体(神经纤维束)和橄榄(神经核团);而脑神经核均在背侧(被盖部),贴在髓纹下方的迷走神经三角和舌下神经三角附近 (3)延髓运动脑神经核:

1舌下神经核: ○

1)位置:舌下神经三角深面

2)走向:发纤维行向腹外侧,自延髓前外侧沟(椎体和橄榄之间)出脑,出脑后从舌下神经管出颅,至一侧舌肌(颏舌肌)

3)纤维来源:对侧皮脂核束(只有此核来源是对侧,一般都是双侧) 4)汇入神经:舌下神经 5)类型:一般躯体运动核

6)功能:支配舌肌(舌内肌、舌外肌)运动。舌内肌收缩改变舌的形态;舌外肌(起于舌外,止于舌内)包括舌骨舌肌、茎突舌肌、颏舌肌(起自下颌骨骨体内侧面正中的隆起——颏棘,向后上方放散,止于舌的下面,舌系带的两侧。一侧颏舌骨肌收缩,舌尖向指向另一侧;两侧同时收缩,拉舌向前)。 7)受损表现:

舌下神经核上瘫(大脑皮质及其发出的皮脂核束上部受损):伸舌时舌尖偏向健侧且不伴有肌肉萎缩

舌下神经核下瘫(皮脂核束下部、核、核发出神经受损):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且伴有肌肉萎缩

·舌尖偏向?

一侧颏舌肌瘫痪,伸舌时只有对侧颏舌肌收缩,使舌偏向瘫痪侧 ·肌肉萎缩?

上运动神经元损坏不造成肌肉萎缩;下运动神经元损坏会造成肌肉萎缩

·如何精确判定是核瘫而不是核下神经瘫舌下神经核腹侧是椎体,其中的皮质脊髓束还未完成椎体交叉。若核受损,则同侧颏舌肌瘫痪;可能累及椎体受损,使得对侧上、下肢肌出现瘫痪。这种现象称交叉瘫(交叉性感觉障碍)。 ·交叉性感觉障碍一般都发生在脑干。

2副神经核:分为脊髓部(C1~C6前角内)和延髓部(延髓内) ○

1) 位置:脊髓部:C1~C6前角的背外侧即副神经脊髓核;延髓部:疑核尾端 2) 走向:

·延髓部副神经核发出神经纤维加入迷走神经,随其分部至咽喉肌,称副神经核发出纤维为延髓根。

·脊髓部副神经核发出纤维,不随前根走,在前、后根交汇处出脊髓,沿椎管上行,经枕骨大孔至颅腔,和延髓根汇合。

·之后二者同时沿颈静脉孔出颅,出颅后分开。延髓根沿迷走神经走行,支配咽喉肌;脊髓

根出颅后穿胸锁乳突肌止点部,向背后侧走行到达斜方肌,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3) 纤维来源:双侧皮脂核束 4) 类型:特殊内脏运动核

5) 功能: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脊髓部);支配咽喉肌中除茎突咽肌以外的所有肌肉

(延髓部入迷走神经)

3疑核: ○

1) 位置:网状结构深部

2) 走向:发纤维先向背侧后向腹侧,经橄榄后方出脑。随舌咽神经到达咽喉肌中的茎突咽

肌;随迷走神经到达咽喉肌中除茎突咽肌以外的所有肌肉,包括软腭的肌肉(腭舌肌、

腭咽肌、腭帆提肌、腭帆张肌、腭提肌)、食管上段的肌肉(上1/3为骨骼肌;中1/3为骨骼肌、平滑肌混合;下1/3为平滑肌) 3) 纤维来源:双侧皮脂核束

4) 汇入神经:上1/3:舌咽神经;中1/3:迷走神经;下1/3:副神经核 5) 类型:一般内脏运动核

6) 功能:支配咽喉肌和软腭肌运动 4迷走神经背核: ○

1) 位置:迷走神经三角深面,舌下神经核外侧

2) 走向:发副交感节前纤维,经橄榄后方出脑,加入迷走神经,随迷走神经到达颈、胸、

腹腔脏器 3) 汇入神经:迷走神经 4) 类型:一般内脏运动核

5) 功能:控制颈、胸、腹大部分脏器(咽与喉粘膜、心、肺、器官、食管、胃、肝、脾、

肾、小肠、胰、结肠左曲以上大肠?除结肠左曲以下消化道、盆腔脏器)运动,包括平滑肌和心肌;腺体分泌;心率 5下泌涎核(延髓泌涎核)○: 1) 位置:延髓上段,网状结构

2) 走向:发副交感节前纤维,经橄榄后方出脑,加入舌咽神经,随舌咽神经到达腮腺 3) 汇入神经:舌咽神经 4) 类型:一般内脏运动核 5) 功能:管理腮腺分泌 (4)延髓感觉脑神经核: 1孤束核: ○

1) 位置:延髓后部,迷走神经背核腹外侧 2) 类型: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核

3) 功能:孤束核下1/2称为心-呼吸核,管理舌后1/3的一般黏膜感觉,颈动脉球、窦的

压力感觉和血液中的化学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的感觉,以及咽部、胸腹腔脏器的感觉。

上1/2称味觉核,管理舌的味觉。

4) 传入神经:

·传导至核下1/2:舌咽神经中管理舌后1/3一般黏膜感觉(包括会厌、咽部、软腭、颈动脉球的化学感受器、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的感觉)的纤维;迷走神经中管理胸腹腔脏器的一般黏膜感觉的纤维。

·传导至核上1/2:面神经传导舌前2/3的味觉的纤维,舌咽神经传导舌后1/3的味觉的纤维。

5) 发出纤维: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