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回顾小学学过的去括号方法,运用类比方法,得到了整式的去括号法则,这样的设计起点低,学生学起来更自然,对新知识更容易接受.
第3课时 去括号法则的深入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熟练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准确应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难点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活动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师提出问题:
①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②去括号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活动2: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
师:刚才我们回忆了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它们是进行整式加减运算的基础. 师:出示教材例6.计算: (1)(2x-3y)+(5x+4y); (2)(8a-7b)-(4a-5b).
分析:根据法则,应如何进行计算?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先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 师生共同完成,边讲解边叙述法则.
解:(1)(2x-3y)+(5x+4y)
=2x-3y+5x+4y????????????去括号 =(2x+5x)+(-3y+4y)????????找同类项 =7x+y ?????????????? 合并同类项 (2)略
教师出示教材例7.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列算式,
①小明花________元,小红花________元,二人共花________元. ②买笔记本花________元,买圆珠笔花________元,共花________元.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教师出示教材例2.(这里将教材内容做了一个调整,没有完全按照教材次序,一来是出于对第一课时时间过紧的考虑,二是为下一节课的化简求值作准备)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告诉学生一般这种类型题目先化简再求值.
活动3:练习与小结
练习:教材第69页练习1,2题. 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活动4:布置作业
29
习题2.2第3,6题.
本节课采用去括号法则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导入,经历对同一问题的数量关系的不同表示方法,让学生更形象更具体地体会去括号法则的合理性,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来发现并亲身体会去括号法则的过程和数与式之间的关系,收到效果较好.但在教学中还应给予学生较多的思考反思总结的时间效果会更好些.
第4课时 整式的加减
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去体会进行整式的加减的必要性,并能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
重点
整式的加减. 难点
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练习:化简:
(1)(x+y)-(2x-3y);
(2)2(a2-2b2)-3(2a2+b2).
提问:以上化简实际上进行了哪些运算?怎样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二、推进新课 师:出示投影.
例8:做两个长方体纸盒,尺寸如下(单位:cm)
长 宽 高 小纸盒 大纸盒 a 1.5a b 2b c 2c (1)做这两个纸盒共用料多少平方厘米?
(2)做大纸盒比做小纸盒多用料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做一个纸盒用料多少,实际上是在求什么? 学生回答.
大盒用料多少,小盒用料多少?请列式表示.
解:略
教师讲解后归纳: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教师出示教材例9.
教师点拨:求代数式的值的问题,一般地,先对多项式进行化简,然后再代入求值. 三、练习与小